奧運奪牌、藝術創作可抵博士論文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By Anonymous
at 2018-10-22T05:58
at 2018-10-22T05:58
Table of Contents
奧運奪牌、藝術創作可抵博士論文
2018年10月22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22日將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報告《學位授予法》修正案,增列碩博士學位論文得以
多元形式呈現,其中藝術類、應用科技類及體育運動類,則開放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
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論文。
鑑於國際人才跨國流動日益頻繁,教育部認為學位授予應符合國際潮流,始能與國際接軌
,因此決定修正《學位授予法》,使學位授予與學制更彈性多元及提升國際競爭。
過去大學教師積極發表論文,不太重視實務,造成產學落差。教育部表示,為讓學用合一
,這次修改《學位授予法》,增列碩博士學位論文得以多元形式呈現;另屬專業實務者,
碩士論文也可用專業實務報告代替,並由各大學訂定專業實務認定基準。
目前碩士層級已開放藝術類、應用科技類論文可用成就證明或技術報告代替,這次修法擴
及體育運動類;至於博士層級,則新開放藝術類、應用科技類及體育運動類,論文可用作
品、成就證明或技術報告代替。
教育部舉例,運動選手在國際重大競賽中例如奧運取得好成績,可以此取代碩博士論文,
但仍須修完該修學分,及符合相關機制才可取得畢業資格。
現在許多技專校院跟企業合開「產學合作專班」,教育部表示,《學位授予法》一旦修正
通過,產學合作專班學生讀2年修滿80學分後,學校可以發給副學士學位,讓他們先去工
作幾年,之後回學校補足學分後,再授予學士學位。
為讓大學生可以跨領域選修課程,這次《學位授予法》修正,讓學生可以「系進院出」或
「院進系出」,以增加學習彈性。譬如一個學生原本是機械系招進來,但他同時又修了許
多電子系、電機系課程,學校可用電機學院名義授予學位。
另外,授予學位名稱未來擬由學校自訂!教育部表示,為因應國際潮流、科技資訊及新興
學科快速發展,研擬鬆綁授予學位名稱得由學校依學生所修讀學術領域、課程要件而訂定
,提教務相關校級會議通過後實施;惟為避免學位授予浮濫,仍須報教育部備查。
(中國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022000484-260114
看到這篇第一個想法,感覺有點類似名譽博士
但實際上還是要上課跟修學分吧?
只是不用寫博士論文,茲事體大,不曉得學界的反應是如何
如果你有奧運獎牌,學校應該巴不得你來唸吧XD
--
2018年10月22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22日將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報告《學位授予法》修正案,增列碩博士學位論文得以
多元形式呈現,其中藝術類、應用科技類及體育運動類,則開放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
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論文。
鑑於國際人才跨國流動日益頻繁,教育部認為學位授予應符合國際潮流,始能與國際接軌
,因此決定修正《學位授予法》,使學位授予與學制更彈性多元及提升國際競爭。
過去大學教師積極發表論文,不太重視實務,造成產學落差。教育部表示,為讓學用合一
,這次修改《學位授予法》,增列碩博士學位論文得以多元形式呈現;另屬專業實務者,
碩士論文也可用專業實務報告代替,並由各大學訂定專業實務認定基準。
目前碩士層級已開放藝術類、應用科技類論文可用成就證明或技術報告代替,這次修法擴
及體育運動類;至於博士層級,則新開放藝術類、應用科技類及體育運動類,論文可用作
品、成就證明或技術報告代替。
教育部舉例,運動選手在國際重大競賽中例如奧運取得好成績,可以此取代碩博士論文,
但仍須修完該修學分,及符合相關機制才可取得畢業資格。
現在許多技專校院跟企業合開「產學合作專班」,教育部表示,《學位授予法》一旦修正
通過,產學合作專班學生讀2年修滿80學分後,學校可以發給副學士學位,讓他們先去工
作幾年,之後回學校補足學分後,再授予學士學位。
為讓大學生可以跨領域選修課程,這次《學位授予法》修正,讓學生可以「系進院出」或
「院進系出」,以增加學習彈性。譬如一個學生原本是機械系招進來,但他同時又修了許
多電子系、電機系課程,學校可用電機學院名義授予學位。
另外,授予學位名稱未來擬由學校自訂!教育部表示,為因應國際潮流、科技資訊及新興
學科快速發展,研擬鬆綁授予學位名稱得由學校依學生所修讀學術領域、課程要件而訂定
,提教務相關校級會議通過後實施;惟為避免學位授予浮濫,仍須報教育部備查。
(中國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022000484-260114
看到這篇第一個想法,感覺有點類似名譽博士
但實際上還是要上課跟修學分吧?
只是不用寫博士論文,茲事體大,不曉得學界的反應是如何
如果你有奧運獎牌,學校應該巴不得你來唸吧XD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18-10-26T08:26
at 2018-10-26T08:26

By Delia
at 2018-10-30T10:53
at 2018-10-30T10:53

By Hamiltion
at 2018-11-03T13:21
at 2018-11-03T13:21

By Christine
at 2018-11-07T15:49
at 2018-11-07T15:49

By Sandy
at 2018-11-11T18:16
at 2018-11-11T18:16
Related Posts
最新研究:奧運亞軍壽命比冠軍少2年

By Zora
at 2018-10-19T02:13
at 2018-10-19T02:13
第3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典禮

By Kyle
at 2018-10-19T00:37
at 2018-10-19T00:37
射箭湯智鈞青奧無緣獎牌戰 更敢做目標奧運

By Agatha
at 2018-10-18T15:34
at 2018-10-18T15:34
青奧田徑兩百 林祐賢張秝羚都破個人紀錄

By Anthony
at 2018-10-18T09:57
at 2018-10-18T09:57
立委爆:亞運代表團 高官住1萬8 選手住15

By Rae
at 2018-10-18T01:35
at 2018-10-18T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