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與實用的不專業心得 - 綜合格鬥 Mixed Martial Arts
By Necoo
at 2009-04-17T13:24
at 2009-04-17T13:24
Table of Contents
實不實用不是我這個外行人能判斷的
以一個不太懂武術
但接觸過一些資料的人來說
我會覺得
若說練詠春的人腳步不靈活
雖然有點奇怪 但 又很合理
詠春本身有很多下段的踢法(沒有泰拳那種就是了)
按理總不能二字箝羊馬釘在地上 讓對方朝自己下襠膝蓋....等等 猛踢吧
問題是很多練詠春的 似乎都重視手法大於踢法
練踢多半是擺擺樣子而已(可能牽涉到下段踢法比較危險?)
也許因為都只有和自己人玩 習慣了門內制式的練習方式
久之 腳步就漸漸僵化了? 但原始的設計應該不是這樣的
也只是一個外行人胡亂猜測罷了
倒是聽練詠春的說過
戴拳套的比賽對詠春還有一項很大的影響
詠春技術中重要的一環在於 感覺對手-控制對手 控制對手-感覺對手
而這項二而一的技術 在戴了拳套的比賽中
至少他是完全沒有辦法發揮
運動競技化的比賽 對武術推廣的幫助很大
但確實會強烈影響武術的發展
其中當然有正面的技術提升效果
但是 另一方面來講
一些傳統武術家對比賽反感的理由之一 就是比賽會讓武術「變質」、「流失」
以古泰拳的套路來說(例如拳霸一裡頭 主角有演示過一段)
很多和中國一些拳術的套路很類似 尤其是腳跨弓步馬步之類的 還有出拳的方式
我不知道這種打法在拳賽場外的實用價值如何
但近代泰拳的發展似乎已經證明了
在戴著拳套的拳賽中 最有效的出拳方式就是拳擊的打法
現代泰拳比賽場上 手部動作幾乎就是拳擊(除了拳擊禁用但泰拳允許的動作)
古泰拳的「拳」法和兵器 因為在比賽場上無用武之地
和許多中國武術一樣 和跆拳、空手很多技術一樣 只能保存於套路演示中
柔道的例子更明顯
雖說講道館柔道本來不但有打擊技還有兵器技術
比賽取向使然 現在哪裡能看到這些東西?
從竹袋刀到現代竹劍 劍道比賽越來越安全 越來越普及
但也有人質疑
現在的比賽和練習 越來越是拿竹劍「打人」 那絕不是真劍的用法
練習者只顧贏取比賽 卻遺忘了 竹劍和護具只是為了在安全的狀態下模擬真劍的使用
忽然想到一個很爛的例子
不是有人在拳擊場上咬掉對手的耳朵嗎?
比賽對技術的限制
可能還不在於有沒有拳套而已
拳套是讓一些技術用不出來
比賽本身卻足以讓心理正常的人不去使用某些技術(也就不會防範那些技術)
承平時代 比賽是要在避免永久傷害的情況下競技 更不能危及生命
但破壞他人肢體甚至奪人生命 不才是武術原始的面貌?
許多武術 例如眾多的中國武術 閉門造車夠久了
長此以往 不但難以進步 原本能用有用的東西也會漸漸消失的
比賽有其重要的價值
公開測試檢證能確保一定的基本品質
還能讓比賽場上允許使用的技術突飛猛進
──WTF幾乎只玩踢但玩得很細緻 柔道對摔技寢技有深入的研究
但部分技術隨之流失 卻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副作用
也許接下來可以思考的是 那些技術有沒有保存的必要?
外行人胡思亂想 以上
--
以一個不太懂武術
但接觸過一些資料的人來說
我會覺得
若說練詠春的人腳步不靈活
雖然有點奇怪 但 又很合理
詠春本身有很多下段的踢法(沒有泰拳那種就是了)
按理總不能二字箝羊馬釘在地上 讓對方朝自己下襠膝蓋....等等 猛踢吧
問題是很多練詠春的 似乎都重視手法大於踢法
練踢多半是擺擺樣子而已(可能牽涉到下段踢法比較危險?)
也許因為都只有和自己人玩 習慣了門內制式的練習方式
久之 腳步就漸漸僵化了? 但原始的設計應該不是這樣的
也只是一個外行人胡亂猜測罷了
倒是聽練詠春的說過
戴拳套的比賽對詠春還有一項很大的影響
詠春技術中重要的一環在於 感覺對手-控制對手 控制對手-感覺對手
而這項二而一的技術 在戴了拳套的比賽中
至少他是完全沒有辦法發揮
運動競技化的比賽 對武術推廣的幫助很大
但確實會強烈影響武術的發展
其中當然有正面的技術提升效果
但是 另一方面來講
一些傳統武術家對比賽反感的理由之一 就是比賽會讓武術「變質」、「流失」
以古泰拳的套路來說(例如拳霸一裡頭 主角有演示過一段)
很多和中國一些拳術的套路很類似 尤其是腳跨弓步馬步之類的 還有出拳的方式
我不知道這種打法在拳賽場外的實用價值如何
但近代泰拳的發展似乎已經證明了
在戴著拳套的拳賽中 最有效的出拳方式就是拳擊的打法
現代泰拳比賽場上 手部動作幾乎就是拳擊(除了拳擊禁用但泰拳允許的動作)
古泰拳的「拳」法和兵器 因為在比賽場上無用武之地
和許多中國武術一樣 和跆拳、空手很多技術一樣 只能保存於套路演示中
柔道的例子更明顯
雖說講道館柔道本來不但有打擊技還有兵器技術
比賽取向使然 現在哪裡能看到這些東西?
從竹袋刀到現代竹劍 劍道比賽越來越安全 越來越普及
但也有人質疑
現在的比賽和練習 越來越是拿竹劍「打人」 那絕不是真劍的用法
練習者只顧贏取比賽 卻遺忘了 竹劍和護具只是為了在安全的狀態下模擬真劍的使用
忽然想到一個很爛的例子
不是有人在拳擊場上咬掉對手的耳朵嗎?
比賽對技術的限制
可能還不在於有沒有拳套而已
拳套是讓一些技術用不出來
比賽本身卻足以讓心理正常的人不去使用某些技術(也就不會防範那些技術)
承平時代 比賽是要在避免永久傷害的情況下競技 更不能危及生命
但破壞他人肢體甚至奪人生命 不才是武術原始的面貌?
許多武術 例如眾多的中國武術 閉門造車夠久了
長此以往 不但難以進步 原本能用有用的東西也會漸漸消失的
比賽有其重要的價值
公開測試檢證能確保一定的基本品質
還能讓比賽場上允許使用的技術突飛猛進
──WTF幾乎只玩踢但玩得很細緻 柔道對摔技寢技有深入的研究
但部分技術隨之流失 卻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副作用
也許接下來可以思考的是 那些技術有沒有保存的必要?
外行人胡思亂想 以上
--
Tags:
綜合格鬥
All Comments
By Olivia
at 2009-04-21T13:25
at 2009-04-21T13:25
By Edward Lewis
at 2009-04-21T22:54
at 2009-04-21T22:54
By Rosalind
at 2009-04-24T05:29
at 2009-04-24T05:29
By Madame
at 2009-04-28T15:16
at 2009-04-28T15:16
By Rosalind
at 2009-05-01T02:02
at 2009-05-01T02:02
By Puput
at 2009-05-02T11:21
at 2009-05-02T11:21
By Frederica
at 2009-05-04T05:04
at 2009-05-04T05:04
By Gilbert
at 2009-05-06T17:13
at 2009-05-06T17:13
Related Posts
套路與實用的不專業心得
By Selena
at 2009-04-17T02:15
at 2009-04-17T02:15
台北格鬥館的拳套是不是賣貴了??
By John
at 2009-04-16T17:17
at 2009-04-16T17:17
Pros Picks: Liddell vs. Rua
By Elvira
at 2009-04-16T16:23
at 2009-04-16T16:23
石井 慧 和 lyoto machida
By Hazel
at 2009-04-16T10:15
at 2009-04-16T10:15
詠春巨人 大衛 的...
By Daph Bay
at 2009-04-16T07:13
at 2009-04-16T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