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A級教練講習有感 LYS - 籃球

By Lauren
at 2016-01-24T01:25
at 2016-01-24T01:25
Table of Contents
BY 李亦伸
2016年中華籃協國家A級教練講習剛落幕,15名國內一線教練報名參加這次講習會,我跟
報名參加的國中教練聊過,跟高中教練請益,也跟大學和SBL教練深聊,他們的心得體驗
和學習過程,非常寶貴。
「運動內幕」特別分享這些珍貴心得和籃球智慧,同時提出不同看法和思維。
*大數據
這是璞園總教練麥班達主講的課程,讓大多數教練受益良多。
其實透過大數據和多種數據分析,剖析球賽、球員,找到破解之道和新籃球思路,早已不
是什麼新聞和創意,但國內籃球在這方面不但還處於「民智未開」階段,麥班達將NBA數
據分析、統計、歸納、判讀方式和經驗,跟教練分享,這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一個球員在那個位置進球效率最好,他一場比賽又傳出幾次好球,持球時間長短和場上攻
防效率如何分析統計,這一切都會讓國內籃球在大數據分析和觀念上得到普及和突破。
*領導統御
老美的領導統御方式跟台灣文化不同,南韓的籃球文化也跟台、美不同,大陸跟台灣的落
差也很大。但籃球終究還是籃球,不管是大陸、台灣、美國還是南韓,大家打的都是籃球
,都需要紮實基本動作和團隊合作,儘管文化不同,但很多基本原則和紀律、分享、犧牲
、要求是一致的。
一名SBL教練告訴我,「帶一名球員不是只有一種或兩種方式,帶不同球員也有不同球員
的統御需求和風格,但紀律為上,團隊第一,懂得為團隊付出和犧牲的理解力是基本要求
,只要能彼此分享和共同承擔,那麼團隊合作就不再是奢求。」
更科學「領導模式」有學問,這裡頭仍需要進一步參透。
*體能訓練
劉錚、周儀翔的體能訓練和細節要求是不同,儘管兩個人都是爆發力十足,彈性一流,擁
有超強天賦的球員。
某些體能好,先天條件好的球員,跟一般球員的體能訓練和要求也不同,現代籃球對於體
能訓練的設計、課程、需求、細節,已經不能只是大鍋炒或土法煉鋼。某些球員增加了力
量和肌肉訓練,但他可能會失去部分速度,如何在提升力量同時保有速度的前提下進行更
細膩、更專業的訓練,現代籃球分工和專業已是趨勢。
*實戰經歷和運動心理
上次A級教練講習,許晉哲在講習會分享實戰經驗和國際賽經歷,不管是臨場、調度、用
人、準備,或者是承受的壓力、考驗、逆境,這是最寶貴的執教心得,讓許多教練感同身
分。
其實,各個階層的教練各有不同的優勢和文化需求,對運動員心理和身體的理解,也是必
要的基礎觀念,A級教練講習在這方面的需求和面對的壓力更多,實戰經歷和實戰教練,
這是絕大多數教練不會在比賽或講習會中遇上的「考驗」。
能夠在實戰中得到最寶貴經歷這才是最真實的智慧,不能在實戰中體驗,也能透過擁有實
戰經驗和成功失敗考驗的教練傳授「教訓」,任何層級教練都會需要這種養分。
*我的心得
基本上A級國家教練講習這個層級的教練,要上的課,要了解的籃球智慧和知識,以及需
要養分、課程、學習,已經超越教練講習和課程本身,目前所上的大多數課程,那是B、C
級教練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功。
A級教練層級不同,他們要研究和突破的是臨場、大賽經驗、壓力、如何進一步理解比賽
和球員,同時如何解決攻防問題、困境、組訓、細節,更重要的是國際賽、大比賽、成敗
的經驗交流和互動。
至於能報名A級教練講習的對象,除了擁有B級教練證照和年資這些基本要件之外,也要有
一定執教成果和經歷,比如:各層級比賽12或8強,國家隊助理教練,SBL教練,或者擁有
特殊成就和籃球專長、論述、著作者,不是持有B級教練證,然後時間年資到了就可以報
名。
我們有太多的A、B級教練可能名不符實,甚至很多沒有出色和值得紀錄的執教成績,在評
分考核方面,也給了專業球員出身太多優勢,要保障選手和國手資歷,最多就是給到B級
教練,真正A級考核,需要的是執教經歷和成績、成果、傑出表率,不是這種齊頭式的評
分。
http://insidesports.tw/?p=1343
--
2016年中華籃協國家A級教練講習剛落幕,15名國內一線教練報名參加這次講習會,我跟
報名參加的國中教練聊過,跟高中教練請益,也跟大學和SBL教練深聊,他們的心得體驗
和學習過程,非常寶貴。
「運動內幕」特別分享這些珍貴心得和籃球智慧,同時提出不同看法和思維。
*大數據
這是璞園總教練麥班達主講的課程,讓大多數教練受益良多。
其實透過大數據和多種數據分析,剖析球賽、球員,找到破解之道和新籃球思路,早已不
是什麼新聞和創意,但國內籃球在這方面不但還處於「民智未開」階段,麥班達將NBA數
據分析、統計、歸納、判讀方式和經驗,跟教練分享,這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一個球員在那個位置進球效率最好,他一場比賽又傳出幾次好球,持球時間長短和場上攻
防效率如何分析統計,這一切都會讓國內籃球在大數據分析和觀念上得到普及和突破。
*領導統御
老美的領導統御方式跟台灣文化不同,南韓的籃球文化也跟台、美不同,大陸跟台灣的落
差也很大。但籃球終究還是籃球,不管是大陸、台灣、美國還是南韓,大家打的都是籃球
,都需要紮實基本動作和團隊合作,儘管文化不同,但很多基本原則和紀律、分享、犧牲
、要求是一致的。
一名SBL教練告訴我,「帶一名球員不是只有一種或兩種方式,帶不同球員也有不同球員
的統御需求和風格,但紀律為上,團隊第一,懂得為團隊付出和犧牲的理解力是基本要求
,只要能彼此分享和共同承擔,那麼團隊合作就不再是奢求。」
更科學「領導模式」有學問,這裡頭仍需要進一步參透。
*體能訓練
劉錚、周儀翔的體能訓練和細節要求是不同,儘管兩個人都是爆發力十足,彈性一流,擁
有超強天賦的球員。
某些體能好,先天條件好的球員,跟一般球員的體能訓練和要求也不同,現代籃球對於體
能訓練的設計、課程、需求、細節,已經不能只是大鍋炒或土法煉鋼。某些球員增加了力
量和肌肉訓練,但他可能會失去部分速度,如何在提升力量同時保有速度的前提下進行更
細膩、更專業的訓練,現代籃球分工和專業已是趨勢。
*實戰經歷和運動心理
上次A級教練講習,許晉哲在講習會分享實戰經驗和國際賽經歷,不管是臨場、調度、用
人、準備,或者是承受的壓力、考驗、逆境,這是最寶貴的執教心得,讓許多教練感同身
分。
其實,各個階層的教練各有不同的優勢和文化需求,對運動員心理和身體的理解,也是必
要的基礎觀念,A級教練講習在這方面的需求和面對的壓力更多,實戰經歷和實戰教練,
這是絕大多數教練不會在比賽或講習會中遇上的「考驗」。
能夠在實戰中得到最寶貴經歷這才是最真實的智慧,不能在實戰中體驗,也能透過擁有實
戰經驗和成功失敗考驗的教練傳授「教訓」,任何層級教練都會需要這種養分。
*我的心得
基本上A級國家教練講習這個層級的教練,要上的課,要了解的籃球智慧和知識,以及需
要養分、課程、學習,已經超越教練講習和課程本身,目前所上的大多數課程,那是B、C
級教練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功。
A級教練層級不同,他們要研究和突破的是臨場、大賽經驗、壓力、如何進一步理解比賽
和球員,同時如何解決攻防問題、困境、組訓、細節,更重要的是國際賽、大比賽、成敗
的經驗交流和互動。
至於能報名A級教練講習的對象,除了擁有B級教練證照和年資這些基本要件之外,也要有
一定執教成果和經歷,比如:各層級比賽12或8強,國家隊助理教練,SBL教練,或者擁有
特殊成就和籃球專長、論述、著作者,不是持有B級教練證,然後時間年資到了就可以報
名。
我們有太多的A、B級教練可能名不符實,甚至很多沒有出色和值得紀錄的執教成績,在評
分考核方面,也給了專業球員出身太多優勢,要保障選手和國手資歷,最多就是給到B級
教練,真正A級考核,需要的是執教經歷和成績、成果、傑出表率,不是這種齊頭式的評
分。
http://insidesports.tw/?p=1343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By Ethan
at 2016-01-25T10:31
at 2016-01-25T10:31

By Kristin
at 2016-01-28T13:02
at 2016-01-28T13:02

By Kristin
at 2016-02-01T03:05
at 2016-02-01T03:05

By Daniel
at 2016-02-03T17:42
at 2016-02-03T17:42

By Hedwig
at 2016-02-05T19:53
at 2016-02-05T19:53
Related Posts
醒吾射手李愷諺超愛搧鍋 預告今年投入SB

By Quintina
at 2016-01-23T22:35
at 2016-01-23T22:35
達欣新「飛綸連線」 壽星林冠綸飆34分轟

By George
at 2016-01-23T22:33
at 2016-01-23T22:33
瞞病假日限定版 林冠綸生日轟34分

By Isla
at 2016-01-23T22:29
at 2016-01-23T22:29
許智超

By Faithe
at 2016-01-23T22:00
at 2016-01-23T22:00
呂奇旻回歸轟27分 笑嘆剛開始就要結束

By Robert
at 2016-01-23T21:40
at 2016-01-23T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