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為什麼幾百年都不會再有第二個Kobe - NBA

By Lily
at 2015-12-25T11:58
at 2015-12-25T11:58
Table of Contents
告訴你,為什麼幾百年都不會再有第二個Kobe
http://www.dongtw.com/nba/nbaspecial/20151224/000235478.html
Kobe Bryant是站在球場上的最後一位96梯球員。當年的13順位新秀,如今也即將退休。
Allen Iverson是Kobe那屆新秀中的狀元,現在的他已經以成為了名人堂的候選人。雖然
答案官方退休的時間是2013年的10月,但事實上他最後一次NBA登臺是在2010年的2月,那
場比賽他代表費城76人出戰。
如果本賽季世界和平不回湖人,Kobe將是目前湖人隊唯一一名拿過總冠軍的球員,而且還
是唯一一個從2000年開始後湖人時代的冠軍成員。更重要的是,Kobe是自己唯一的陪伴。
Kobe的職業生涯是那麼的獨一無二。15次全明星先發出場並列NBA歷史第一,12次入選最
佳防守陣容並列NBA歷史第2,17次入選全明星僅次於“天鉤”Jabbar。如果不是Tim
Duncan 5枚總冠軍戒指,Kobe將在同年代球員獲得總冠軍數量上傲視群雄。
和Duncan不同的是,當Kobe老了,他還可以跟自己的孫子炫耀:“爺爺當年可是拿過灌籃
大賽冠軍的!。”
“聯盟不再會有下一個Kobe,”在熱火主場面對湖人前,Dwyane Wade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說道,這也是Kobe作為球員最後一次來到南海岸。“聯盟現在和未來會有很多優秀的年輕
球員,但不會有另一個Kobe。”
恐怕,在NBA從未和Kobe做過隊友的球員中,Wade是和Kobe聯繫最多的那位。
兩人都在20多歲時攜手O’Neal拿下了職業生涯第一座總冠軍,又在沒有O’Neal搭檔後,
連續2年奪魁;兩人在職業生涯初期都是在籃筐上作業的球員,而後來都轉型成油漆區狡
猾的得分高手;兩人身上都有Michael Jordan的影子——Kobe有著強烈的取勝慾望,而
Wade則是土生土長的芝加哥人。
除此外,兩人職業生涯每36分鐘交出的答卷也如此相似:
職業生涯比較:Kobe vs Wade (每36分鐘)
http://i.imgur.com/ThqWnqI.jpg
不過,即便Wade在其充滿榮譽的職業生涯一直保持高產,他也很難像“假動作大師”Kobe
過去20年那樣成為擁有大量出手權的球員。在Wade 13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只有一個賽季
的場均出手數超過了20次,而Kobe則以13次冠絕聯盟歷史。
在NBA歷史上,只有另外3名球員場均至少出手20次的賽季達到了10次:
職業生涯場均得分20+賽季次數超過10次的NBA球員
http://i.imgur.com/Ts6Z9t0.jpg
在這其中,只有Elgin Baylor的職業生涯投籃命中率(43.1%)比Kobe低(45%)。Kobe是
NBA歷史打鐵次數最多的球員,這也不足為奇。
你可能認為Kobe大量出手的特性在未來會被有天賦的球員繼承。
畢竟,當今聯盟的頂級後衛和側翼——Stephen Curry,Kevin Durant,James Harden,
Russell Westbrook,Paul George,Jimmy Butler和Klay Thompson…——都是看著Kobe
的球長大的。時光飛逝,Wade與“當代最好球員”也漸行漸遠。
Kobe能在三角進攻體系下發揮最大能量,他打球的風格讓他很難被限制。在當今16位年齡
在30歲以下並至少入選過1次全明星的後衛或側翼球員中,只有兩個人曾做到單賽季場均
至少出手20次。
這兩人就是Durant和Westbrook,碰巧的是他倆還是隊友。2015-16賽季目前為止,前者場
均出手17.3次,後者場均出手18.8次。這並不是說大量出手的球員會像西方世界的女巫一
樣走向滅亡。本賽季,總共有4名球員的場均出手至少達到了20次,還有2名比19次多一點
2015-16賽季場均出手數超過20次的球員:
http://i.imgur.com/O26kPQQ.jpg
看到這一狀況,Kobe可能會感到高興。而在2015年總冠軍期間,Kobe曾發推特鼓勵LeBron
在騎士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增加出手次數:
只有多出手,才能贏——Kobe Bryant 2015年6月10日之後,比賽結果卻不能支持Kobe的
看法。LeBron在場均出手多達32.7次的情況下,命中率只有慘淡的39.8%,他的騎士也在
總冠軍的第6場比賽中輸給了勇士。而在NBA的歷史中,善於分享球被衛冕冠軍們視為贏球
的法寶。
此外,LeBron和當今場均出手20次以上的球員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而這些特性讓他們與
Kobe區分開來。
其中一個,他們場均都至少要送出6次助攻。更重要的是,他們帶動了隊友。而Kobe在他
20年的職業生涯裡只有2個賽季的場均助攻數達到了6次。
助攻比較
http://i.imgur.com/xkRqLBQ.jpg
這些球員都是當今聯盟具有統治力的外線,他們做到了其該做的事情。在過去,Kobe通過
瘋狂地得分而統治著聯盟。而當今聯盟,下一代超級巨星都將注意力集中到儘可能成為最
有效率的球員上去了,他們不會介意球是自己投出的還是隊友投出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球隊會在對手進行低位背打和單打實施包夾,這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
應。中距離——Kobe的看家本領——在當今注重數據的聯盟中,受重視程度越來越低。
Kobe未來不久的退休將代表著傳統後衛和側翼的滅絕——從Jerry West到Julius Erving
到Jordan再到Iverson——他們曾肩負著最大的得分責任。
但讓Kobe成為當今聯盟稀有球員不僅僅是因為他隨心所欲的得分方式,除此外,他建立的
聯盟平衡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他在聯盟中已經征戰了整整20年,而在聯盟歷史中,可能也數不出6個職業生涯達到20
年的球員,”湖人總教練Byron Scott在11月接受採訪時說道。“他有那種特權,從教練
角度講,我希望Kobe做他自己,現在還沒有其他球員能和Kobe一樣。”
NBA可能再也不會有像Kobe一樣的球員,他是聯盟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效力同一支
球隊長達20年的球員。
即便未來出現了一名與Kobe及其相似的得分高手,那也可能是幾百年後。
--
http://www.dongtw.com/nba/nbaspecial/20151224/000235478.html
Kobe Bryant是站在球場上的最後一位96梯球員。當年的13順位新秀,如今也即將退休。
Allen Iverson是Kobe那屆新秀中的狀元,現在的他已經以成為了名人堂的候選人。雖然
答案官方退休的時間是2013年的10月,但事實上他最後一次NBA登臺是在2010年的2月,那
場比賽他代表費城76人出戰。
如果本賽季世界和平不回湖人,Kobe將是目前湖人隊唯一一名拿過總冠軍的球員,而且還
是唯一一個從2000年開始後湖人時代的冠軍成員。更重要的是,Kobe是自己唯一的陪伴。
Kobe的職業生涯是那麼的獨一無二。15次全明星先發出場並列NBA歷史第一,12次入選最
佳防守陣容並列NBA歷史第2,17次入選全明星僅次於“天鉤”Jabbar。如果不是Tim
Duncan 5枚總冠軍戒指,Kobe將在同年代球員獲得總冠軍數量上傲視群雄。
和Duncan不同的是,當Kobe老了,他還可以跟自己的孫子炫耀:“爺爺當年可是拿過灌籃
大賽冠軍的!。”
“聯盟不再會有下一個Kobe,”在熱火主場面對湖人前,Dwyane Wade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說道,這也是Kobe作為球員最後一次來到南海岸。“聯盟現在和未來會有很多優秀的年輕
球員,但不會有另一個Kobe。”
恐怕,在NBA從未和Kobe做過隊友的球員中,Wade是和Kobe聯繫最多的那位。
兩人都在20多歲時攜手O’Neal拿下了職業生涯第一座總冠軍,又在沒有O’Neal搭檔後,
連續2年奪魁;兩人在職業生涯初期都是在籃筐上作業的球員,而後來都轉型成油漆區狡
猾的得分高手;兩人身上都有Michael Jordan的影子——Kobe有著強烈的取勝慾望,而
Wade則是土生土長的芝加哥人。
除此外,兩人職業生涯每36分鐘交出的答卷也如此相似:
職業生涯比較:Kobe vs Wade (每36分鐘)
http://i.imgur.com/ThqWnqI.jpg
不過,即便Wade在其充滿榮譽的職業生涯一直保持高產,他也很難像“假動作大師”Kobe
過去20年那樣成為擁有大量出手權的球員。在Wade 13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只有一個賽季
的場均出手數超過了20次,而Kobe則以13次冠絕聯盟歷史。
在NBA歷史上,只有另外3名球員場均至少出手20次的賽季達到了10次:
職業生涯場均得分20+賽季次數超過10次的NBA球員
http://i.imgur.com/Ts6Z9t0.jpg
在這其中,只有Elgin Baylor的職業生涯投籃命中率(43.1%)比Kobe低(45%)。Kobe是
NBA歷史打鐵次數最多的球員,這也不足為奇。
你可能認為Kobe大量出手的特性在未來會被有天賦的球員繼承。
畢竟,當今聯盟的頂級後衛和側翼——Stephen Curry,Kevin Durant,James Harden,
Russell Westbrook,Paul George,Jimmy Butler和Klay Thompson…——都是看著Kobe
的球長大的。時光飛逝,Wade與“當代最好球員”也漸行漸遠。
Kobe能在三角進攻體系下發揮最大能量,他打球的風格讓他很難被限制。在當今16位年齡
在30歲以下並至少入選過1次全明星的後衛或側翼球員中,只有兩個人曾做到單賽季場均
至少出手20次。
這兩人就是Durant和Westbrook,碰巧的是他倆還是隊友。2015-16賽季目前為止,前者場
均出手17.3次,後者場均出手18.8次。這並不是說大量出手的球員會像西方世界的女巫一
樣走向滅亡。本賽季,總共有4名球員的場均出手至少達到了20次,還有2名比19次多一點
2015-16賽季場均出手數超過20次的球員:
http://i.imgur.com/O26kPQQ.jpg
看到這一狀況,Kobe可能會感到高興。而在2015年總冠軍期間,Kobe曾發推特鼓勵LeBron
在騎士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增加出手次數:
只有多出手,才能贏——Kobe Bryant 2015年6月10日之後,比賽結果卻不能支持Kobe的
看法。LeBron在場均出手多達32.7次的情況下,命中率只有慘淡的39.8%,他的騎士也在
總冠軍的第6場比賽中輸給了勇士。而在NBA的歷史中,善於分享球被衛冕冠軍們視為贏球
的法寶。
此外,LeBron和當今場均出手20次以上的球員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而這些特性讓他們與
Kobe區分開來。
其中一個,他們場均都至少要送出6次助攻。更重要的是,他們帶動了隊友。而Kobe在他
20年的職業生涯裡只有2個賽季的場均助攻數達到了6次。
助攻比較
http://i.imgur.com/xkRqLBQ.jpg
這些球員都是當今聯盟具有統治力的外線,他們做到了其該做的事情。在過去,Kobe通過
瘋狂地得分而統治著聯盟。而當今聯盟,下一代超級巨星都將注意力集中到儘可能成為最
有效率的球員上去了,他們不會介意球是自己投出的還是隊友投出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球隊會在對手進行低位背打和單打實施包夾,這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
應。中距離——Kobe的看家本領——在當今注重數據的聯盟中,受重視程度越來越低。
Kobe未來不久的退休將代表著傳統後衛和側翼的滅絕——從Jerry West到Julius Erving
到Jordan再到Iverson——他們曾肩負著最大的得分責任。
但讓Kobe成為當今聯盟稀有球員不僅僅是因為他隨心所欲的得分方式,除此外,他建立的
聯盟平衡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他在聯盟中已經征戰了整整20年,而在聯盟歷史中,可能也數不出6個職業生涯達到20
年的球員,”湖人總教練Byron Scott在11月接受採訪時說道。“他有那種特權,從教練
角度講,我希望Kobe做他自己,現在還沒有其他球員能和Kobe一樣。”
NBA可能再也不會有像Kobe一樣的球員,他是聯盟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效力同一支
球隊長達20年的球員。
即便未來出現了一名與Kobe及其相似的得分高手,那也可能是幾百年後。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Lauren
at 2015-12-26T16:29
at 2015-12-26T16:29

By Tom
at 2015-12-30T19:04
at 2015-12-30T19:04

By Olivia
at 2015-12-30T23:33
at 2015-12-30T23:33

By Rae
at 2016-01-01T11:10
at 2016-01-01T11:10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1-05T02:52
at 2016-01-05T02:52

By Enid
at 2016-01-08T06:03
at 2016-01-08T06:03

By Rebecca
at 2016-01-12T00:45
at 2016-01-12T00:45

By Kama
at 2016-01-15T03:43
at 2016-01-15T03:4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1-19T22:53
at 2016-01-19T22:53

By Kristin
at 2016-01-20T12:07
at 2016-01-20T12:07

By Connor
at 2016-01-22T11:24
at 2016-01-22T11:24

By Gary
at 2016-01-24T09:57
at 2016-01-24T09:57

By Franklin
at 2016-01-27T00:52
at 2016-01-27T00:52

By Selena
at 2016-01-31T16:35
at 2016-01-31T16:35

By Daph Bay
at 2016-02-03T11:53
at 2016-02-03T11:53

By Quintina
at 2016-02-08T00:36
at 2016-02-08T00:36

By Delia
at 2016-02-08T17:25
at 2016-02-08T17:25

By Lily
at 2016-02-09T17:03
at 2016-02-09T17:03

By Edith
at 2016-02-11T02:11
at 2016-02-11T02:11

By Lydia
at 2016-02-13T17:49
at 2016-02-13T17:49

By Audriana
at 2016-02-17T15:10
at 2016-02-17T15:10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2-19T12:18
at 2016-02-19T12:18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2-23T15:52
at 2016-02-23T15:52

By Lauren
at 2016-02-24T11:42
at 2016-02-24T11:42

By Jessica
at 2016-02-25T17:29
at 2016-02-25T17:29

By James
at 2016-02-26T21:15
at 2016-02-26T21:15

By Audriana
at 2016-02-28T19:32
at 2016-02-28T19:32

By Thomas
at 2016-03-01T19:05
at 2016-03-01T19:05

By Noah
at 2016-03-05T16:25
at 2016-03-05T16:25

By Charlie
at 2016-03-07T07:38
at 2016-03-07T07:38

By Aaliyah
at 2016-03-11T17:50
at 2016-03-11T17:50

By Franklin
at 2016-03-13T06:35
at 2016-03-13T06:35

By Freda
at 2016-03-14T01:36
at 2016-03-14T01:36

By Oliver
at 2016-03-18T13:02
at 2016-03-18T13:02

By James
at 2016-03-19T10:26
at 2016-03-19T10:26

By Sierra Rose
at 2016-03-20T13:54
at 2016-03-20T13:54

By Ethan
at 2016-03-22T18:55
at 2016-03-22T18:55

By Enid
at 2016-03-26T07:37
at 2016-03-26T07:37

By Charlotte
at 2016-03-30T10:38
at 2016-03-30T10:38

By Barb Cronin
at 2016-04-03T16:34
at 2016-04-03T16:34

By Bethany
at 2016-04-07T02:57
at 2016-04-07T02:57

By Daniel
at 2016-04-07T16:18
at 2016-04-07T16:1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4-08T05:27
at 2016-04-08T05:27

By Sierra Rose
at 2016-04-09T03:51
at 2016-04-09T03:51

By Sarah
at 2016-04-13T17:54
at 2016-04-13T17:54

By Necoo
at 2016-04-15T14:30
at 2016-04-15T14:30

By Catherine
at 2016-04-17T15:35
at 2016-04-17T15:35

By Faithe
at 2016-04-19T04:44
at 2016-04-19T04:44

By Zora
at 2016-04-23T05:46
at 2016-04-23T05:46

By Sierra Rose
at 2016-04-25T20:11
at 2016-04-25T20:11

By Jacob
at 2016-04-28T10:06
at 2016-04-28T10:06

By Rebecca
at 2016-05-03T01:04
at 2016-05-03T01:0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6-05-04T05:04
at 2016-05-04T05:04

By Joe
at 2016-05-05T13:00
at 2016-05-05T13:00

By Elma
at 2016-05-09T16:22
at 2016-05-09T16:22

By Liam
at 2016-05-11T11:34
at 2016-05-11T11:34

By Ula
at 2016-05-15T16:54
at 2016-05-15T16:54

By Dorothy
at 2016-05-17T05:26
at 2016-05-17T05:26

By Quanna
at 2016-05-21T22:42
at 2016-05-21T22:42

By Blanche
at 2016-05-25T13:23
at 2016-05-25T13:23

By Ida
at 2016-05-30T00:44
at 2016-05-30T00:44
Related Posts
Jabari Parker 好像很鬼隱?

By Jack
at 2015-12-25T10:53
at 2015-12-25T10:53
Who Is the Best Shooting Guard ?

By Lucy
at 2015-12-25T10:43
at 2015-12-25T10:43
豪哥12分 黃蜂仍吞3連敗

By Joe
at 2015-12-25T10:35
at 2015-12-25T10:35
重回布魯克林 威廉斯宿怨難解

By Rae
at 2015-12-25T10:28
at 2015-12-25T10:28
讚林書豪懂得把握機會 美媒:多讓他上場

By Victoria
at 2015-12-25T10:26
at 2015-12-25T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