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越南的差距 - 足球
By Robert
at 2021-06-20T21:39
at 2021-06-20T21:39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談到台灣體育發展可以牽扯的太多,所以原本滿懶得加入討論的。不過看到有些推文
只是抱怨高層,雖然這樣的風氣在台灣所在多有,但我總覺得不太好。所以還是出來嘮叨
個兩句,希望可以拋磚引玉。看有沒有其他大德可以分享更多想法。
講到培養人才,我們總是希望人才金字塔可以越寬(參與者眾)、越高(能力上限)。決定金
字塔規模的因素很多,例如市場大小影響了投資金額;社會觀感、學校教育也都會影響人
才在物質外的投入意願。
而在台灣,體育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靠政府和協會。常見的例子是有潛力的小朋友國小加
入校隊,國高中進體育班,例如棒球的高苑、籃球的松山或足球的清水。大學考體院,畢
業之後看有沒有機會進職業。所以在職業之前,台灣的體育人才幾乎是靠學校養成的,而
主要的賽事也是教育部體育署舉辦的各級賽事。總得來說,就是由政府指導體育發展。
我會把這種人才培育方式看作是偏向「自上而下」、相對「菁英化」的。說自上而下,是
這些人才培育的目標和計畫都是由政府、協會、學校提出的,而不是相反的由愛好運動的
基層要求這些高層提供資源的。不盡相同,但可以類比成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對比。而
說菁英化,是資源更多的提供給各級單位培訓這些菁英運動員,而未必是用在促進推廣的
基礎建設。這導致台灣老百姓從事運動的比例相對低。一直到近十年來,慢跑、腳踏車、
健身房的興起才讓人民運動的比例提高。
美國、日本跟台灣類似,通常是透過學校做為體育發展的中心。例如NCAA是美國職業運動
的農場;甲子園是前進日職的彩票。如果將體育發展託付給學校,那學校投入體育的程度
將決定了該國的體育發展成效如何。例如甲子園是全日本高中野球社團大亂鬥,每年都有
近四千間學校參加,而日本教育中重視社團活動也是有名的。那我們就可以反過來問,儘
管台灣像穀保家商這類的學校會重視體育發展,那一般以升學為主的學校呢?
像上面提到的,像穀保、高苑這種學校,對台灣棒球運動的貢獻很大。但由於台灣體育發
展方針的菁英化,只有像這類體育名校可以為台灣體育發展作貢獻,一般各級學校對於體
育人才金字塔的拓寬做得還是十分不夠的。當有人會開體育課是被數學老師借去考試的玩
笑,或是社團活動對學校、學生都只是例行公事,而不是重要的教育現場的話,那台灣的
學校就只能培養出奧運國手,而不是讓肥宅也能開始快樂踢球。學校做為體育發展核心,
只能培養出菁英運動員,而不是擴大運動人口基數。
相對的,歐洲則是以俱樂部作為體育發展組織。例如拜仁除了足球外,還有籃球、手球,
甚至西洋棋隊。即便有些俱樂部規模較小,只能專心足球,但俱樂部卻可以小到為某個小
社區服務。從兩方面說,一方面,對體育的需要已經深入鄉里,連一個小社區都需要一支
球隊;另一方面,也有足夠的軟硬體、願意奉獻的地方人士協助成立球隊與社區同樂。例
如倫敦都會區,有13家職業球會、幾十支半職業球隊,以及數百間業餘俱樂部。這兩種方
向沒有孰優孰劣,只要能讓人民可以從事運動、享受運動,那都是好的。重點在於這些體
育發展組織究竟有沒有發揮促進體育發展的功能。
上面只是鋪陳我對台灣體育發展的觀察,接下來才要聊到台灣足球發展。有時候跟球友在
聊,我說,再給台灣足球二十年,我覺得足球很有可能變成台灣第一運動!這不完全是句
玩笑話。在台北踢球這十幾年來,以前是望著沒人的球場,想去隔壁籃球場拖小朋友過來
一起踢球;這幾年很多場地都被周末小朋友足球課佔去,已經沒什麼場地用了。各級協會
辦的U-12比賽,基本都被秒殺。家長、教練只能邊抱怨主辦單位、邊狂按滑鼠重新載入,
然後老老實實扛著大包小包到場地陪公子(和小姐)踢球。但這有什麼意義嗎?這是不是只
說明了足球變成一種新的才藝課而已?
但有越來越多有(壞)心(眼)的教練,不只教小朋友踢球,也開始組家長隊,逼著一旁的老
爸和少婦們一起踢球。從生意的角度來說,連家長頭都洗下去,才能確保自己的教練生意
能繼續大發利市XD而從體育推廣的角度來說,比起棒球、籃球等台灣相對流行的運動,足
球是我看到第一個有組織將體育推廣到家庭、社區的運動。從周末才藝班到社區俱樂部,
這就是第一步了。而像孔雀、晨光就真的有建立不同年齡範圍的梯隊。而台企甲乙許多隊
伍,也有自己的青訓體系。而有了社區俱樂部之後,就開始有社區足協,像大安足委會就
有在主辦各個小球隊之間的比賽。這種十分草根、自下而上的體育推廣方式,我在台灣看
到的例子較少。國民運動中心或許會有羽球會;山友會、跑友會也很常見,但以我有限的
經驗看來,相較之下,足球是有機會以更大規模發展的運動。
(也許有鄉民對其他運動更了解,歡迎打臉)
上面這段講的事情有做得很好了嗎?當然沒有,離國外還差得遠呢!這就扯到我一開始提
到的,很多事可以不只抱怨而已。你覺得哪邊不好,捲起袖子一起下來做,這就是這些球
友、先進正在做的事。你是大學系隊才開始踢球?那很有可能你出社會因為沒球隊也就沒
球踢了。那就把大學系隊轉型成社會球隊,找個附近學校占地為王,繼續踢球啊!覺得自
嗨不過癮,每個禮拜都要看到血流成河,一定要踢競爭強的比賽才過癮,那就聯絡幾個有
好球隊成立聯賽啊,三四個隊伍就能先組個周末聯賽了,從隊內自嗨到隊際自嗨XD
我不是說你沒有抱怨的權力。因為的確有很多事還是只有高層才有足夠的資源做。但不要
只是靠北,這不能改變,看有什麼辦法叫高層動起來啊!以台灣來說,我個人覺得最需要
資源的是建立基礎建設。一個是場地慢慢不夠了,至少台北是如此。像這幾年大直福莎、
萬華運動中心、士林SKY Football都是新增的場地,可以看到台灣足球人的行動力還是很
強。但場地的數量和品質,我認為還跟不上台北足球的發展速度。另一個是軟體,主要是
教練。U-12很快會接到U-15、18,我們的教練人數、訓練課程是否足夠銜接,而同時又能
確保小學足球推廣的品質和速度不落下?這部分看起來有些俱樂部選擇跟學校合作。因為
青少年的足球教育需要更多的資源,會希望這部分資源能從教育部出,讓學校撥經費成立
校隊。但願意投入足球的學校肯定還是有限的,大部分的足球推廣還是只能依靠民間,所
以民間的教練資源是否足夠,我想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足球之外,我想要先回來聊足球外的事。在我看來台灣社會有個常見的矛盾─「不信
任政府,但自己又不肯動手做」,具現化的行為就是「只會抱怨」。如果你信任政府,那
就放手讓政府做,這樣是合理的。如果你不信任政府,那就自己動手做,那也是合理的。
但台灣社會總是希望政府什麼事都做,但另一方面又不信任政府。何不從自己開始做呢?
講回來足球,也是一樣的,台灣今天是「足球沙漠」,我們要面對的挑戰不是「打進世界
盃」、「培養新的黃金一代」、「成立台灣版英超」,這些需要更大資源整合的事。我們
是連足球場、踢足球的人口都還不夠。草根仍然有許多事可以做,而不是兩手一攤,說協
會好爛、教育好爛、政府好爛、社會觀念好爛,打完收工。例如很多人抱怨小朋友上國高
中之後就被叫去念書不再踢球了。如果我們只能留住十趴的年輕人,那基數只要從一百個
擴大到一千個,那即便會被叫去念書,那我們仍然有十倍的新血加入。就算只是老百姓,
在擴大基數這件事上真的是無能為力的嗎?
不過有種問題的確不是我這篇文想回應的。也許有人不認為運動發展的本質是「人人有球
踢」的擴大人口基數。他們覺得台灣國球就是贏球。用歸化、換教練、引入資本、送球員
出國,把國際排名拉上去再說。這種想法我倒不覺得有什麼錯,例如台灣的跆拳道、舉重
等項目,的確就是靠集中資源在這些體育名校和菁英運動員身上來拿牌的。台灣棒球也算
世界前五(世界棒壘聯盟說的),靠得也不是全民參與的基數。所以我這篇主要講的擴大基
數,的確不能回應這種期待。因為我期待的台灣體育,也未必是這種國球是贏球的模式。
我期待的是全台灣有好幾百個俱樂部,有從小社區啤酒肚大叔的Sunday League,到九十分
鐘跑不死的頂級聯賽的賽事系統。運動不是只是在電視上看西螺跑好快好屌的遊戲而已,
而是家家戶戶除了KTV、逛街、看電影外的娛樂選擇。台灣足球如果能稱霸亞洲,那只是足
球發展的副產品,而不是我期待的目的。
--
只是抱怨高層,雖然這樣的風氣在台灣所在多有,但我總覺得不太好。所以還是出來嘮叨
個兩句,希望可以拋磚引玉。看有沒有其他大德可以分享更多想法。
講到培養人才,我們總是希望人才金字塔可以越寬(參與者眾)、越高(能力上限)。決定金
字塔規模的因素很多,例如市場大小影響了投資金額;社會觀感、學校教育也都會影響人
才在物質外的投入意願。
而在台灣,體育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靠政府和協會。常見的例子是有潛力的小朋友國小加
入校隊,國高中進體育班,例如棒球的高苑、籃球的松山或足球的清水。大學考體院,畢
業之後看有沒有機會進職業。所以在職業之前,台灣的體育人才幾乎是靠學校養成的,而
主要的賽事也是教育部體育署舉辦的各級賽事。總得來說,就是由政府指導體育發展。
我會把這種人才培育方式看作是偏向「自上而下」、相對「菁英化」的。說自上而下,是
這些人才培育的目標和計畫都是由政府、協會、學校提出的,而不是相反的由愛好運動的
基層要求這些高層提供資源的。不盡相同,但可以類比成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對比。而
說菁英化,是資源更多的提供給各級單位培訓這些菁英運動員,而未必是用在促進推廣的
基礎建設。這導致台灣老百姓從事運動的比例相對低。一直到近十年來,慢跑、腳踏車、
健身房的興起才讓人民運動的比例提高。
美國、日本跟台灣類似,通常是透過學校做為體育發展的中心。例如NCAA是美國職業運動
的農場;甲子園是前進日職的彩票。如果將體育發展託付給學校,那學校投入體育的程度
將決定了該國的體育發展成效如何。例如甲子園是全日本高中野球社團大亂鬥,每年都有
近四千間學校參加,而日本教育中重視社團活動也是有名的。那我們就可以反過來問,儘
管台灣像穀保家商這類的學校會重視體育發展,那一般以升學為主的學校呢?
像上面提到的,像穀保、高苑這種學校,對台灣棒球運動的貢獻很大。但由於台灣體育發
展方針的菁英化,只有像這類體育名校可以為台灣體育發展作貢獻,一般各級學校對於體
育人才金字塔的拓寬做得還是十分不夠的。當有人會開體育課是被數學老師借去考試的玩
笑,或是社團活動對學校、學生都只是例行公事,而不是重要的教育現場的話,那台灣的
學校就只能培養出奧運國手,而不是讓肥宅也能開始快樂踢球。學校做為體育發展核心,
只能培養出菁英運動員,而不是擴大運動人口基數。
相對的,歐洲則是以俱樂部作為體育發展組織。例如拜仁除了足球外,還有籃球、手球,
甚至西洋棋隊。即便有些俱樂部規模較小,只能專心足球,但俱樂部卻可以小到為某個小
社區服務。從兩方面說,一方面,對體育的需要已經深入鄉里,連一個小社區都需要一支
球隊;另一方面,也有足夠的軟硬體、願意奉獻的地方人士協助成立球隊與社區同樂。例
如倫敦都會區,有13家職業球會、幾十支半職業球隊,以及數百間業餘俱樂部。這兩種方
向沒有孰優孰劣,只要能讓人民可以從事運動、享受運動,那都是好的。重點在於這些體
育發展組織究竟有沒有發揮促進體育發展的功能。
上面只是鋪陳我對台灣體育發展的觀察,接下來才要聊到台灣足球發展。有時候跟球友在
聊,我說,再給台灣足球二十年,我覺得足球很有可能變成台灣第一運動!這不完全是句
玩笑話。在台北踢球這十幾年來,以前是望著沒人的球場,想去隔壁籃球場拖小朋友過來
一起踢球;這幾年很多場地都被周末小朋友足球課佔去,已經沒什麼場地用了。各級協會
辦的U-12比賽,基本都被秒殺。家長、教練只能邊抱怨主辦單位、邊狂按滑鼠重新載入,
然後老老實實扛著大包小包到場地陪公子(和小姐)踢球。但這有什麼意義嗎?這是不是只
說明了足球變成一種新的才藝課而已?
但有越來越多有(壞)心(眼)的教練,不只教小朋友踢球,也開始組家長隊,逼著一旁的老
爸和少婦們一起踢球。從生意的角度來說,連家長頭都洗下去,才能確保自己的教練生意
能繼續大發利市XD而從體育推廣的角度來說,比起棒球、籃球等台灣相對流行的運動,足
球是我看到第一個有組織將體育推廣到家庭、社區的運動。從周末才藝班到社區俱樂部,
這就是第一步了。而像孔雀、晨光就真的有建立不同年齡範圍的梯隊。而台企甲乙許多隊
伍,也有自己的青訓體系。而有了社區俱樂部之後,就開始有社區足協,像大安足委會就
有在主辦各個小球隊之間的比賽。這種十分草根、自下而上的體育推廣方式,我在台灣看
到的例子較少。國民運動中心或許會有羽球會;山友會、跑友會也很常見,但以我有限的
經驗看來,相較之下,足球是有機會以更大規模發展的運動。
(也許有鄉民對其他運動更了解,歡迎打臉)
上面這段講的事情有做得很好了嗎?當然沒有,離國外還差得遠呢!這就扯到我一開始提
到的,很多事可以不只抱怨而已。你覺得哪邊不好,捲起袖子一起下來做,這就是這些球
友、先進正在做的事。你是大學系隊才開始踢球?那很有可能你出社會因為沒球隊也就沒
球踢了。那就把大學系隊轉型成社會球隊,找個附近學校占地為王,繼續踢球啊!覺得自
嗨不過癮,每個禮拜都要看到血流成河,一定要踢競爭強的比賽才過癮,那就聯絡幾個有
好球隊成立聯賽啊,三四個隊伍就能先組個周末聯賽了,從隊內自嗨到隊際自嗨XD
我不是說你沒有抱怨的權力。因為的確有很多事還是只有高層才有足夠的資源做。但不要
只是靠北,這不能改變,看有什麼辦法叫高層動起來啊!以台灣來說,我個人覺得最需要
資源的是建立基礎建設。一個是場地慢慢不夠了,至少台北是如此。像這幾年大直福莎、
萬華運動中心、士林SKY Football都是新增的場地,可以看到台灣足球人的行動力還是很
強。但場地的數量和品質,我認為還跟不上台北足球的發展速度。另一個是軟體,主要是
教練。U-12很快會接到U-15、18,我們的教練人數、訓練課程是否足夠銜接,而同時又能
確保小學足球推廣的品質和速度不落下?這部分看起來有些俱樂部選擇跟學校合作。因為
青少年的足球教育需要更多的資源,會希望這部分資源能從教育部出,讓學校撥經費成立
校隊。但願意投入足球的學校肯定還是有限的,大部分的足球推廣還是只能依靠民間,所
以民間的教練資源是否足夠,我想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足球之外,我想要先回來聊足球外的事。在我看來台灣社會有個常見的矛盾─「不信
任政府,但自己又不肯動手做」,具現化的行為就是「只會抱怨」。如果你信任政府,那
就放手讓政府做,這樣是合理的。如果你不信任政府,那就自己動手做,那也是合理的。
但台灣社會總是希望政府什麼事都做,但另一方面又不信任政府。何不從自己開始做呢?
講回來足球,也是一樣的,台灣今天是「足球沙漠」,我們要面對的挑戰不是「打進世界
盃」、「培養新的黃金一代」、「成立台灣版英超」,這些需要更大資源整合的事。我們
是連足球場、踢足球的人口都還不夠。草根仍然有許多事可以做,而不是兩手一攤,說協
會好爛、教育好爛、政府好爛、社會觀念好爛,打完收工。例如很多人抱怨小朋友上國高
中之後就被叫去念書不再踢球了。如果我們只能留住十趴的年輕人,那基數只要從一百個
擴大到一千個,那即便會被叫去念書,那我們仍然有十倍的新血加入。就算只是老百姓,
在擴大基數這件事上真的是無能為力的嗎?
不過有種問題的確不是我這篇文想回應的。也許有人不認為運動發展的本質是「人人有球
踢」的擴大人口基數。他們覺得台灣國球就是贏球。用歸化、換教練、引入資本、送球員
出國,把國際排名拉上去再說。這種想法我倒不覺得有什麼錯,例如台灣的跆拳道、舉重
等項目,的確就是靠集中資源在這些體育名校和菁英運動員身上來拿牌的。台灣棒球也算
世界前五(世界棒壘聯盟說的),靠得也不是全民參與的基數。所以我這篇主要講的擴大基
數,的確不能回應這種期待。因為我期待的台灣體育,也未必是這種國球是贏球的模式。
我期待的是全台灣有好幾百個俱樂部,有從小社區啤酒肚大叔的Sunday League,到九十分
鐘跑不死的頂級聯賽的賽事系統。運動不是只是在電視上看西螺跑好快好屌的遊戲而已,
而是家家戶戶除了KTV、逛街、看電影外的娛樂選擇。台灣足球如果能稱霸亞洲,那只是足
球發展的副產品,而不是我期待的目的。
--
Tags:
足球
All Comments
By Olivia
at 2021-06-25T03:58
at 2021-06-25T03:58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6-29T16:10
at 2021-06-29T16:10
By Elizabeth
at 2021-07-03T09:51
at 2021-07-03T09:51
By Edwina
at 2021-07-04T03:56
at 2021-07-04T03:56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7-07T16:34
at 2021-07-07T16:34
By Una
at 2021-07-10T12:27
at 2021-07-10T12:27
By Madame
at 2021-07-13T01:01
at 2021-07-13T01:01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7-16T08:36
at 2021-07-16T08:36
By Edwina
at 2021-07-17T17:02
at 2021-07-17T17:02
By Tom
at 2021-07-19T07:30
at 2021-07-19T07:30
By Victoria
at 2021-07-21T16:13
at 2021-07-21T16:13
By Rosalind
at 2021-07-26T06:07
at 2021-07-26T06:07
By Hamiltion
at 2021-07-27T06:06
at 2021-07-27T06:06
By Frederica
at 2021-07-31T09:36
at 2021-07-31T09:36
By Edwina
at 2021-08-03T19:34
at 2021-08-03T19:34
By Sarah
at 2021-08-04T16:06
at 2021-08-04T16:06
By Ophelia
at 2021-08-08T04:55
at 2021-08-08T04:55
By Candice
at 2021-08-08T23:18
at 2021-08-08T23:1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1-08-12T02:49
at 2021-08-12T02:49
By Donna
at 2021-08-15T12:12
at 2021-08-15T12:12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8-16T15:14
at 2021-08-16T15:14
By Enid
at 2021-08-21T08:25
at 2021-08-21T08:25
By Ivy
at 2021-08-23T00:28
at 2021-08-23T00:28
By Dinah
at 2021-08-24T10:11
at 2021-08-24T10:11
By Jacob
at 2021-08-26T07:18
at 2021-08-26T07:18
By Linda
at 2021-08-31T02:17
at 2021-08-31T02:17
By Leila
at 2021-09-01T13:48
at 2021-09-01T13:48
By Suhail Hany
at 2021-09-02T12:55
at 2021-09-02T12:55
By Ethan
at 2021-09-05T10:59
at 2021-09-05T10:59
By Rae
at 2021-09-09T06:48
at 2021-09-09T06:48
Related Posts
台灣加入東南亞足聯
By Dorothy
at 2021-06-20T15:56
at 2021-06-20T15:56
台灣加入歐足聯
By Zenobia
at 2021-06-20T13:06
at 2021-06-20T13:06
歐洲杯最年輕出場紀錄又被打破!
By Frederic
at 2021-06-20T05:30
at 2021-06-20T05:30
不爭氣啊!英格蘭末輪仍有可能出局
By John
at 2021-06-19T05:50
at 2021-06-19T05:50
2021年6月FIFA排名AFC部分
By Faithe
at 2021-06-18T17:49
at 2021-06-18T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