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棒球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 棒球

By Sandy
at 2019-09-09T12:55
at 2019-09-09T12:5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brag (Alley Cat)》之銘言:
: 為什麼台灣的棒球
: 愈小愈厲害
: 愈大愈難在世界上立足?
: 近五屆U12,台灣每年都打進冠軍賽
: U18,也得過了幾次冠軍
: 但是到了成棒之後,愈來愈難和世界一流國家競爭?
: 是教育問題?台灣學生重視訓練,國外從小則重視通才教育
: 還是體型有差?小時候體型落差不大,長大成人後體型就有差了
首先是分級自然強度有差。
U12冠軍隊打U18被虐是很合理的現象。
但是U12冠軍就在表在這個層級他是最優秀的。
所以職業、成人一級國際賽難度就在於你會面對到各類型的妖魔鬼怪。
用幽遊白書的概念來看,
C < B < A <<<<(不可跨越的牆)<<<<< S
U12 < U18 < U23 <<<<<<<<<<<<<<<<<<<<<<< 職業、一級國際賽
所以不是棒球「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而是
「為什麼我們的S級就S SS SSS 人家都有 SSSS SSSSS SSSSSS SSSSSSS之類的球員。」
板上每次講到這種問題就是吹一波人口基數論,
然後接下來雙手一攤說「我也沒有辦法,人口就輸了」,
然後本題評分至少就有80分。
人口基數論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可以用手遊的概念來說
歐洲人首抽五星角,非洲人首抽一星。
這次當非洲人怎麼辦?再刷一次嘛。
沒得刷怎麼辦,兩手一攤說這是糞game,然後上網嘴一波就好。
所以人口基數論最簡單概念就是用刷的。
這看法有自己的道理,但問題藏在細節裡。
用以前OLG私服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
「人家架私服掉寶率5000000%,你怎麼跟人家抽?」
這掉寶率其實就是「訓練方式」(包括硬體、訓練思維等)
以及「後天培養的環境」(職業與大社賽制、賽程回饋)。
台灣棒球之前一直採取精英政策,從小就開始栽培。
好處是U12 U18這種層級可以有國際競爭力。
但問題就在於「打棒球」沒辦法觸及到社會上更多階層的人。
因為大家都在「看」(然後很少人主動去了解怎麼看)。
在早期大家都還在瞎子摸象的時候,這種方式沒有問題。
但是隨著資料科學,以及對於技術的市場需求拉高之後,
隨著時間累積,差異就慢慢拉出來了。
簡單說,古早以前是靠天賦拿成績,後來是天賦加苦練,
但現代則需要天賦、非常苦的苦練加上資料解析及更符合需求的訓練方式
才有辦法拿到好的成績。
所以棒球接觸人口基數不夠大的問題就慢慢浮現出來:
1. 進入科班的途徑狹窄,甚至掌握在某些人手裡
2. 打棒球都是「他們的事」,跟我沒關係
3. 怎麼打棒球也是他們的事,我只要看成績就好
4. 我只看得到教練的調度,所以只罵調度。
其他的我看不到,教練應該要做好。
5. 我的小孩說想打棒球?別鬧了,去棒球科班將來打不上去怎麼辦?
你還是乖乖唸書,了不起假日跟你一起KGB
諸如此類。
原因就在於棒球的從事人口一直都跟看棒球的人口有相當落差。
這個落差會讓棒球知識不夠普及,在只有少數人擁有這些專門知識的狀況下,
如果不主動去尋求知識,很可能會延續老一輩的作法。
不過有時候麻煩的是即便教練想帶,職業級球員一開始也不一定跟得上。
=============================
中職/執教第一年辛苦談 林威助:好像做了3年
林威助自高中赴日本求學、接受日式棒球訓練,一路拚進日職,如今轉任教練,
他也把日式精神和訓練方式帶進兄弟二軍,但訓練量不到「純日式」的一半,
林威助透露:「如果真的是純日式,球員應該都受不了吧。」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3401225
=============================
更甚至,想早點進球場也可能因為行政方面無法配合所以沒辦法進球場……。
只是成績、實力一回事,
個人對日本人最感佩的就是他們整理資訊為知識的能力。
像是《プロ40人が教える!「考える野球」術100》
(我流翻譯:40位職業球員教你「用頭腦打棒球」的100個方法)這本書,
就有40位職業球員提供的100種關於投/補/守/打/跑/團隊的眉角。
(google play圖書連結 https://reurl.cc/GkVOXA )
或是最近的新書
《新しい少年野球の教科書 科学的コーチングで身につく野球技術》
(我流翻譯:少年棒球的新教科書 科學式教導讓你辦得到的棒球技術)
ISBN: 978-4862555021
這書是日本筑波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川村 卓寫的。
或者是
《新時代の野球データ論 フライボール革命のメカニズム》
(新時代野球數據論 飛球革命的機制) ISBN: 978-4862555151
甚至是
《野球の教え方、教えます!》(教你教棒球的方法)ISBN: 978-4408455945
台灣也有出版社很有勇氣地出版了
《師法日本棒球名人落合博滿:三冠王的打擊原理》
(落合博満バッティングの理屈)這本書。
這本書說真的有點硬,不過落合在裡面講了很多他對打擊的理解,
以及為什麼日式訓練一直崇尚的揮空棒的可能機制。
所以我一直覺得有在打棒球的板友可以找來看一下,
至於是不是國中就教過了……,那我就不知道惹。
如果說日本專注於技術,那麼美國更有從統計跟企業經營的觀點來看棒球:
"Incredible Baseball Stats: The Coolest, Strangest Stats and Facts
in Baseball History"
之類的。
這些書在台灣會有出版社願意出嗎?這我是比較悲觀啦。
因為市場不關心「如何打棒球」,
很多時候市場更關心棒球的歷史及文化層次,
而相對沒有給技術跟思考,甚至是數據解讀及應用的能力更多的關注。
所以我個人一直對於黑豹旗有很正面的看法。
原因無他,就在於黑豹旗能真的擴大棒球的觸及面,
讓打棒球不再只是「他們的事情」。
回歸到題目,我覺得台灣三級棒球「教」球沒有太大的問題,
需要去討論的點在於
1. 棒球觸及面仍然不夠大,所以知識仍然在少數人的腦子裡,
只要他們沒有主動去改變,或是去消化、理解這些方法後面的意涵,
就很容易用他們過去的接受過的訓練去帶球員。
並不是因為這有效,很多時候是單純「我以前也這麼做」
2. 受限於市場、語言、文化等條件,我們的專業書籍更新能力還不如日本。
不要說什麼太空 豬公之類的,中職光是教練就很難生得出來……。
U18冠軍一定是爽爽爽爽爽爽。
只是相形之下,「大人」的不濟也讓我們在爽爽爽爽爽爽之後也留下了一點惆悵。
--
: 為什麼台灣的棒球
: 愈小愈厲害
: 愈大愈難在世界上立足?
: 近五屆U12,台灣每年都打進冠軍賽
: U18,也得過了幾次冠軍
: 但是到了成棒之後,愈來愈難和世界一流國家競爭?
: 是教育問題?台灣學生重視訓練,國外從小則重視通才教育
: 還是體型有差?小時候體型落差不大,長大成人後體型就有差了
首先是分級自然強度有差。
U12冠軍隊打U18被虐是很合理的現象。
但是U12冠軍就在表在這個層級他是最優秀的。
所以職業、成人一級國際賽難度就在於你會面對到各類型的妖魔鬼怪。
用幽遊白書的概念來看,
C < B < A <<<<(不可跨越的牆)<<<<< S
U12 < U18 < U23 <<<<<<<<<<<<<<<<<<<<<<< 職業、一級國際賽
所以不是棒球「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而是
「為什麼我們的S級就S SS SSS 人家都有 SSSS SSSSS SSSSSS SSSSSSS之類的球員。」
板上每次講到這種問題就是吹一波人口基數論,
然後接下來雙手一攤說「我也沒有辦法,人口就輸了」,
然後本題評分至少就有80分。
人口基數論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可以用手遊的概念來說
歐洲人首抽五星角,非洲人首抽一星。
這次當非洲人怎麼辦?再刷一次嘛。
沒得刷怎麼辦,兩手一攤說這是糞game,然後上網嘴一波就好。
所以人口基數論最簡單概念就是用刷的。
這看法有自己的道理,但問題藏在細節裡。
用以前OLG私服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
「人家架私服掉寶率5000000%,你怎麼跟人家抽?」
這掉寶率其實就是「訓練方式」(包括硬體、訓練思維等)
以及「後天培養的環境」(職業與大社賽制、賽程回饋)。
台灣棒球之前一直採取精英政策,從小就開始栽培。
好處是U12 U18這種層級可以有國際競爭力。
但問題就在於「打棒球」沒辦法觸及到社會上更多階層的人。
因為大家都在「看」(然後很少人主動去了解怎麼看)。
在早期大家都還在瞎子摸象的時候,這種方式沒有問題。
但是隨著資料科學,以及對於技術的市場需求拉高之後,
隨著時間累積,差異就慢慢拉出來了。
簡單說,古早以前是靠天賦拿成績,後來是天賦加苦練,
但現代則需要天賦、非常苦的苦練加上資料解析及更符合需求的訓練方式
才有辦法拿到好的成績。
所以棒球接觸人口基數不夠大的問題就慢慢浮現出來:
1. 進入科班的途徑狹窄,甚至掌握在某些人手裡
2. 打棒球都是「他們的事」,跟我沒關係
3. 怎麼打棒球也是他們的事,我只要看成績就好
4. 我只看得到教練的調度,所以只罵調度。
其他的我看不到,教練應該要做好。
5. 我的小孩說想打棒球?別鬧了,去棒球科班將來打不上去怎麼辦?
你還是乖乖唸書,了不起假日跟你一起KGB
諸如此類。
原因就在於棒球的從事人口一直都跟看棒球的人口有相當落差。
這個落差會讓棒球知識不夠普及,在只有少數人擁有這些專門知識的狀況下,
如果不主動去尋求知識,很可能會延續老一輩的作法。
不過有時候麻煩的是即便教練想帶,職業級球員一開始也不一定跟得上。
=============================
中職/執教第一年辛苦談 林威助:好像做了3年
林威助自高中赴日本求學、接受日式棒球訓練,一路拚進日職,如今轉任教練,
他也把日式精神和訓練方式帶進兄弟二軍,但訓練量不到「純日式」的一半,
林威助透露:「如果真的是純日式,球員應該都受不了吧。」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3401225
=============================
更甚至,想早點進球場也可能因為行政方面無法配合所以沒辦法進球場……。
只是成績、實力一回事,
個人對日本人最感佩的就是他們整理資訊為知識的能力。
像是《プロ40人が教える!「考える野球」術100》
(我流翻譯:40位職業球員教你「用頭腦打棒球」的100個方法)這本書,
就有40位職業球員提供的100種關於投/補/守/打/跑/團隊的眉角。
(google play圖書連結 https://reurl.cc/GkVOXA )
或是最近的新書
《新しい少年野球の教科書 科学的コーチングで身につく野球技術》
(我流翻譯:少年棒球的新教科書 科學式教導讓你辦得到的棒球技術)
ISBN: 978-4862555021
這書是日本筑波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川村 卓寫的。
或者是
《新時代の野球データ論 フライボール革命のメカニズム》
(新時代野球數據論 飛球革命的機制) ISBN: 978-4862555151
甚至是
《野球の教え方、教えます!》(教你教棒球的方法)ISBN: 978-4408455945
台灣也有出版社很有勇氣地出版了
《師法日本棒球名人落合博滿:三冠王的打擊原理》
(落合博満バッティングの理屈)這本書。
這本書說真的有點硬,不過落合在裡面講了很多他對打擊的理解,
以及為什麼日式訓練一直崇尚的揮空棒的可能機制。
所以我一直覺得有在打棒球的板友可以找來看一下,
至於是不是國中就教過了……,那我就不知道惹。
如果說日本專注於技術,那麼美國更有從統計跟企業經營的觀點來看棒球:
"Incredible Baseball Stats: The Coolest, Strangest Stats and Facts
in Baseball History"
之類的。
這些書在台灣會有出版社願意出嗎?這我是比較悲觀啦。
因為市場不關心「如何打棒球」,
很多時候市場更關心棒球的歷史及文化層次,
而相對沒有給技術跟思考,甚至是數據解讀及應用的能力更多的關注。
所以我個人一直對於黑豹旗有很正面的看法。
原因無他,就在於黑豹旗能真的擴大棒球的觸及面,
讓打棒球不再只是「他們的事情」。
回歸到題目,我覺得台灣三級棒球「教」球沒有太大的問題,
需要去討論的點在於
1. 棒球觸及面仍然不夠大,所以知識仍然在少數人的腦子裡,
只要他們沒有主動去改變,或是去消化、理解這些方法後面的意涵,
就很容易用他們過去的接受過的訓練去帶球員。
並不是因為這有效,很多時候是單純「我以前也這麼做」
2. 受限於市場、語言、文化等條件,我們的專業書籍更新能力還不如日本。
不要說什麼太空 豬公之類的,中職光是教練就很難生得出來……。
U18冠軍一定是爽爽爽爽爽爽。
只是相形之下,「大人」的不濟也讓我們在爽爽爽爽爽爽之後也留下了一點惆悵。
--
Tags:
棒球
All Comments

By Ina
at 2019-09-09T18:42
at 2019-09-09T18:42

By Victoria
at 2019-09-10T08:44
at 2019-09-10T08:44

By Sierra Rose
at 2019-09-10T19:04
at 2019-09-10T19:04

By Daph Bay
at 2019-09-13T02:21
at 2019-09-13T02:21

By Lydia
at 2019-09-14T18:31
at 2019-09-14T18:31

By Robert
at 2019-09-18T10:28
at 2019-09-18T10:28

By Ethan
at 2019-09-22T09:39
at 2019-09-22T09:39

By Quintina
at 2019-09-23T01:25
at 2019-09-23T01:25

By Iris
at 2019-09-26T18:31
at 2019-09-26T18:31

By Elizabeth
at 2019-09-30T13:50
at 2019-09-30T13:50

By Leila
at 2019-10-04T10:29
at 2019-10-04T10:29

By Xanthe
at 2019-10-05T01:11
at 2019-10-05T01:11

By Susan
at 2019-10-07T01:49
at 2019-10-07T01:49

By Zora
at 2019-10-10T17:15
at 2019-10-10T17:15

By Sarah
at 2019-10-10T21:24
at 2019-10-10T21:24

By Kristin
at 2019-10-11T14:38
at 2019-10-11T14:38

By Una
at 2019-10-14T14:30
at 2019-10-14T14:30

By Edwina
at 2019-10-15T12:40
at 2019-10-15T12:40

By Michael
at 2019-10-17T08:18
at 2019-10-17T08:18

By Joseph
at 2019-10-17T22:05
at 2019-10-17T22:05
Related Posts
CPBL 二軍 #092 統一 VS 富邦 @ 澄清湖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9-09T12:51
at 2019-09-09T12:51
謝謝球團在爪主場慶祝嘟嘟142勝

By Enid
at 2019-09-09T12:35
at 2019-09-09T12:35
與美國「直球對決」 余謙奪MVP

By Elvira
at 2019-09-09T12:28
at 2019-09-09T12:28
馬林魚 Sandy Alcantara 完封勝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9-09T12:26
at 2019-09-09T12:26
台灣的棒球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By Hedy
at 2019-09-09T12:24
at 2019-09-09T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