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青少年公開賽 最後一天 - 桌球

By Edward Lewis
at 2015-09-28T06:42
at 2015-09-28T06:42
Table of Contents
冠軍戰在 (5:22: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Sl8gHUDTA&feature=youtu.be&t=19320
由於用推文會太長
所以就打文章
想講點自己的想法
這是自己的想法
這是自己的想法
這是自己的想法
不見得對 不一定對 可能是錯的
以旁觀者旁觀者旁觀者的角度
在欣賞這場比賽的同時 我有了一些想法
提供給會想看的人
這場比賽我覺得兩個人差不多
楊並沒有展現年紀落差的成熟度差異
或許也可以說張本選手打起比賽很成熟
技術上也沒有哪一方有壓倒性地優勢
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整體來說
楊的正手好過反手很多
而張本的反手 則好過正手不少
張本很明確地
以壓反手和控制反手位為主
在接發球以及連續中會突然給正手 但是整體上就是從鎖在反手開始打起
在發球接發球上 楊並沒有很明顯的優勢
張本常常會發得偏長一些些 讓楊不好擺 易出台
楊擺出台時 張本主動上手雖然沒有一板死的能力
但是後面補板打成連續時的落點和速度算流暢 是自己的主動球
如果楊選擇擰起來 那就比較容易形成對反手相持的狀況
這算是張本一個很擅長的打法和套路
除此之外 發球的搭配在比賽行進的不同階段也有做一些小小變化
以這場比賽來說接發球上 楊並沒有顯現特別的優勢
但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並不是無解的
如果要打簡單或者沒特別好招拿來用
那擺不了的時候劈長一些大角或擠身
接著準備反拉 能力上應該是做得到的
如果要擰也是一個選擇 擰過去的前幾板看起來是五五
擰過去只是對方會覺得可以進行到自己的特長 打起來有信心
但倒也不至於壓倒性沒得打
只是說
楊一直想要打速度 球到反手就一直想去頂速度
球到正手就一直想爆衝速度
以一個旁觀者來看 這樣的方式是比較可惜的
一方面這是張本最喜歡的節奏 這樣打會讓張本越打越順風 越打越瘋
楊選手這場比賽的擊球節奏過於單一
(張本的擊球節奏也是單一 可是這場比賽已經是打在張本比較舒服的節奏上)
一方面是張本的速度比較快 日本人的球型就是打快 球點早
一方面是 楊選手容易徒增自己的失誤率還有讓自己急躁進而產生心理狀況
其實擰起來之後 後面的連續板別去一直對同一個節奏比較好
接發擰起來之後的下一板多製造一些旋轉 後面就會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正手也是 常常不是那麼好打的來球 卻是硬著頭皮去衝速度 有點可惜
張本的防守不算差 拉衝的速度過去張本是有辦法應對的
當覺得對方有辦法防回來時 會有壓力
於是每一板拉衝的時候又好像非得加到最滿不可 失誤率就會出來了
但 很多楊拉過去的加轉弧圈 張本其實是壓不太住的
換個方式
不那麼好打 或者 發現這幾板會打到張本喜歡的節奏上時
發力去多咬出一點旋轉 弧線打出來、多拉幾個加轉 接著很好的機會就會出來了
這樣自己打起來應該會覺得心裡有底很多踏實很多
以旁觀者的角度 並不知道選手本身會不會有輕忽拉加轉的狀況
我不知道選手當下會不會有「我當然是衝下去比較有威脅啊」的想法出現
只是說 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在這場比賽的狀況下 我認為多拉幾顆加轉 製造出機會接著去衝會比較有利
對方根本扛不住楊的加轉 機會其實很容易製造出來
自己盲目地去衝反而就可惜了
打到比賽後面兩三局的時候 楊有注意不要亂衝
但採取的方式僅僅是頂住扛住 對好連續就好、少失誤一些
以旁觀著的角度來看
這樣的問題是 節奏依然是單一 而且好像在當對手的陪練
「我把球對回去給你打」
遇上張本這種上升勢頭選手 這樣對回去是助長張本的氣焰
自己也會容易越打越縮手
既然已經會放慢一些了 我個人認為那就去多加一些旋轉
發力加了旋轉後自己的穩定性高 對方也扛不住
不然實際情況光是對球時 有些球也是借力對過去之後掛網
自己起板也不用急著衝 再多拉一兩個加轉之後再衝
加轉、加轉、加轉、衝一個、加轉、對一下、加轉、衝....
類似這樣 節奏就會打在自己這邊
拉加轉不是過渡 拉加轉是製造機會是掌握局勢
發力拉加轉是穩定製造機會的一個手段
把機會製造出來之後抓住機會
而不是還沒那麼好機會的時候賭一把
場上氣勢消長的狀況就會跟今天這場比賽相反了
對照過來看
張本的力量輕重的拿捏、加轉和打速度的選擇 算是滿合理的
打瘋的一些狀態球也都不會盲目
這是我旁觀者角度的想法
--
這是一個用嘴巴打球的園地。
當你的嘴砲能夠響乒乓,那麼你便練成了用嘴巴打球;
歡迎加入我們,用嘴巴成為世界頂尖。
請趕快在這裡按下「讚」,就可以搭上世界頂尖嘴砲列車!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Sl8gHUDTA&feature=youtu.be&t=19320
由於用推文會太長
所以就打文章
想講點自己的想法
這是自己的想法
這是自己的想法
這是自己的想法
不見得對 不一定對 可能是錯的
以旁觀者旁觀者旁觀者的角度
在欣賞這場比賽的同時 我有了一些想法
提供給會想看的人
這場比賽我覺得兩個人差不多
楊並沒有展現年紀落差的成熟度差異
或許也可以說張本選手打起比賽很成熟
技術上也沒有哪一方有壓倒性地優勢
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整體來說
楊的正手好過反手很多
而張本的反手 則好過正手不少
張本很明確地
以壓反手和控制反手位為主
在接發球以及連續中會突然給正手 但是整體上就是從鎖在反手開始打起
在發球接發球上 楊並沒有很明顯的優勢
張本常常會發得偏長一些些 讓楊不好擺 易出台
楊擺出台時 張本主動上手雖然沒有一板死的能力
但是後面補板打成連續時的落點和速度算流暢 是自己的主動球
如果楊選擇擰起來 那就比較容易形成對反手相持的狀況
這算是張本一個很擅長的打法和套路
除此之外 發球的搭配在比賽行進的不同階段也有做一些小小變化
以這場比賽來說接發球上 楊並沒有顯現特別的優勢
但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並不是無解的
如果要打簡單或者沒特別好招拿來用
那擺不了的時候劈長一些大角或擠身
接著準備反拉 能力上應該是做得到的
如果要擰也是一個選擇 擰過去的前幾板看起來是五五
擰過去只是對方會覺得可以進行到自己的特長 打起來有信心
但倒也不至於壓倒性沒得打
只是說
楊一直想要打速度 球到反手就一直想去頂速度
球到正手就一直想爆衝速度
以一個旁觀者來看 這樣的方式是比較可惜的
一方面這是張本最喜歡的節奏 這樣打會讓張本越打越順風 越打越瘋
楊選手這場比賽的擊球節奏過於單一
(張本的擊球節奏也是單一 可是這場比賽已經是打在張本比較舒服的節奏上)
一方面是張本的速度比較快 日本人的球型就是打快 球點早
一方面是 楊選手容易徒增自己的失誤率還有讓自己急躁進而產生心理狀況
其實擰起來之後 後面的連續板別去一直對同一個節奏比較好
接發擰起來之後的下一板多製造一些旋轉 後面就會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正手也是 常常不是那麼好打的來球 卻是硬著頭皮去衝速度 有點可惜
張本的防守不算差 拉衝的速度過去張本是有辦法應對的
當覺得對方有辦法防回來時 會有壓力
於是每一板拉衝的時候又好像非得加到最滿不可 失誤率就會出來了
但 很多楊拉過去的加轉弧圈 張本其實是壓不太住的
換個方式
不那麼好打 或者 發現這幾板會打到張本喜歡的節奏上時
發力去多咬出一點旋轉 弧線打出來、多拉幾個加轉 接著很好的機會就會出來了
這樣自己打起來應該會覺得心裡有底很多踏實很多
以旁觀者的角度 並不知道選手本身會不會有輕忽拉加轉的狀況
我不知道選手當下會不會有「我當然是衝下去比較有威脅啊」的想法出現
只是說 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在這場比賽的狀況下 我認為多拉幾顆加轉 製造出機會接著去衝會比較有利
對方根本扛不住楊的加轉 機會其實很容易製造出來
自己盲目地去衝反而就可惜了
打到比賽後面兩三局的時候 楊有注意不要亂衝
但採取的方式僅僅是頂住扛住 對好連續就好、少失誤一些
以旁觀著的角度來看
這樣的問題是 節奏依然是單一 而且好像在當對手的陪練
「我把球對回去給你打」
遇上張本這種上升勢頭選手 這樣對回去是助長張本的氣焰
自己也會容易越打越縮手
既然已經會放慢一些了 我個人認為那就去多加一些旋轉
發力加了旋轉後自己的穩定性高 對方也扛不住
不然實際情況光是對球時 有些球也是借力對過去之後掛網
自己起板也不用急著衝 再多拉一兩個加轉之後再衝
加轉、加轉、加轉、衝一個、加轉、對一下、加轉、衝....
類似這樣 節奏就會打在自己這邊
拉加轉不是過渡 拉加轉是製造機會是掌握局勢
發力拉加轉是穩定製造機會的一個手段
把機會製造出來之後抓住機會
而不是還沒那麼好機會的時候賭一把
場上氣勢消長的狀況就會跟今天這場比賽相反了
對照過來看
張本的力量輕重的拿捏、加轉和打速度的選擇 算是滿合理的
打瘋的一些狀態球也都不會盲目
這是我旁觀者角度的想法
--
這是一個用嘴巴打球的園地。
當你的嘴砲能夠響乒乓,那麼你便練成了用嘴巴打球;
歡迎加入我們,用嘴巴成為世界頂尖。
請趕快在這裡按下「讚」,就可以搭上世界頂尖嘴砲列車!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Delia
at 2015-09-30T18:14
at 2015-09-30T18:14

By Mia
at 2015-10-02T14:38
at 2015-10-02T14:38

By Doris
at 2015-10-03T07:57
at 2015-10-03T07:57

By Puput
at 2015-10-08T01:55
at 2015-10-08T01:55

By Callum
at 2015-10-12T20:18
at 2015-10-12T20:18

By Lauren
at 2015-10-13T08:06
at 2015-10-13T08:06

By Oliver
at 2015-10-16T00:55
at 2015-10-16T00:55

By Damian
at 2015-10-18T18:30
at 2015-10-18T18:30

By Bennie
at 2015-10-22T18:34
at 2015-10-22T18:34

By Jack
at 2015-10-25T08:22
at 2015-10-25T08:22

By Bennie
at 2015-10-30T02:00
at 2015-10-30T02:0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5-11-03T10:28
at 2015-11-03T10:28

By Steve
at 2015-11-03T14:01
at 2015-11-03T14:01

By Liam
at 2015-11-04T16:06
at 2015-11-04T16:06

By Edwina
at 2015-11-05T01:40
at 2015-11-05T01:40

By Olivia
at 2015-11-07T22:59
at 2015-11-07T22:59

By Rae
at 2015-11-10T22:32
at 2015-11-10T22:32

By Valerie
at 2015-11-11T21:40
at 2015-11-11T21:40

By Joseph
at 2015-11-15T21:22
at 2015-11-15T21:22

By Frederic
at 2015-11-16T06:27
at 2015-11-16T06:27

By Catherine
at 2015-11-17T21:58
at 2015-11-17T21:5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11-20T03:30
at 2015-11-20T03:30

By Callum
at 2015-11-20T23:10
at 2015-11-20T23:10

By Jessica
at 2015-11-24T20:29
at 2015-11-24T20:29

By Selena
at 2015-11-28T06:42
at 2015-11-28T06:42

By Callum
at 2015-12-01T08:44
at 2015-12-01T08:44

By Doris
at 2015-12-01T19:57
at 2015-12-01T19:57

By Gary
at 2015-12-05T12:20
at 2015-12-05T12:20

By Lucy
at 2015-12-07T23:55
at 2015-12-07T23:55

By Damian
at 2015-12-11T19:59
at 2015-12-11T19:59

By Oliver
at 2015-12-12T21:41
at 2015-12-12T21:41

By Lydia
at 2015-12-13T17:12
at 2015-12-13T17:12

By Bethany
at 2015-12-14T04:45
at 2015-12-14T04:45
Related Posts
絕地逆轉 桌球亞錦賽臺灣勝香港晉4

By Joseph
at 2015-09-27T23:31
at 2015-09-27T23:31
桌球亞錦賽女團臺灣不敵日本 無緣4強

By Ida
at 2015-09-27T20:42
at 2015-09-27T20:42
請問台北或新北市推薦球館桌球教練

By Victoria
at 2015-09-27T20:15
at 2015-09-27T20:15
日天才桌球少女 靠「珍奶」開胡

By Christine
at 2015-09-27T18:06
at 2015-09-27T18:06
桌球亞錦賽女團臺灣不敵日本 無緣4強

By Jake
at 2015-09-27T18:06
at 2015-09-27T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