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術對決 - 武術 Martial Arts

By Madame
at 2010-06-04T17:19
at 2010-06-04T17:1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thyma (XD)》之銘言:
: 中國目前尚有流傳的劍術
: 就我所知的,除了晚近才發展的太極劍
: 尚有達摩劍、三才劍、昆吾劍等等..
: 似乎都有動作都太大這個共通點
: 在擊劍的領域中,這樣的設計應該是不太妥當
: (劍舉過頭頂時胸膛都不知道多幾個窟窿了...)
撇開戰史 回到劍術來說的話
弟這陣子都只練劍 所以劍的話應該算是略懂 倒是可以聊一下劍
台端的文章點出中國劍法動作太大的問題
並以舉劍過頭為例 以論證中國劍術的不精細
我們先就舉劍過頭來談
三才劍中的確有一招是舉劍過頭了
但是劍道也有大上段
西洋劍軍刀後退偷手之後的連續動作也是上段
甚至香港RSW陳先生的動作裡也有上段(他好像有對我使用過)
這些動作都是設計來自殺的嗎?
考量一件事情有很多種面向 我一般是傾向於假設其合理
再來探討背後使其合理的原因 類似動物行為學或行為心理學的分析法
(這也是科學 而且跟只會打科學兩個字的那種人自以為的科學不一樣)
這種過頭的招式背後的精神是什麼? 才是分析這種動作須要探討的問題
而不是看到功架跟自己練的或想的不一樣就說不行 <<==這是某些傳武宅的思路
這種動作背後的精神大概是三種
1.威壓
2.挑引
3.連續動作
1.威壓的話 因為我的劍不是走這種路線 所以我沒辦法講的太詳細
我可以舉的範例是現在在北體教劍 國內銳劍界前幾把交椅的楊凱帆選手
他絕招之一的八分位撥擋還擊就是高舉劍快速接近對手
逼對手先行出手 他再撥擋還擊 其實有一點威壓帶挑引的味道
背後的精神是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只是正常人沒有他的手速跟距離感 根本學不來這招
2.挑引的話 原則上就是騙 故意露出比較深的部位(軀幹 腿之類的)
要是對手受不了誘惑來攻深部位的話 立刻截擊他的淺部位(手或臂)
這種策略看似危險 但是因為露出破綻其實就等於無形中限制了對手攻擊的路線
所以只要"功力" 不要差對手太多大概都能使用
這種策略背後的精神是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Af8stPkXC4
這場美國選手在8:16那一劍也很類似這種戰術
3.連續動作 這其實就沒有什麼背後的戰術
像是軍刀的偷下手偷完之後很順的拉上來 就會劍過頭
以三才劍為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jom5WYj5NE
00:57那劍真的有過頭 但是您要看前後文
這劍跟軍刀的偷手後連續動作很像
因為在退 而且先前已經帶到對方下手 所以連續動作拉起來還算安全
再來討論動作大
中國劍法的動作有些時候確實是比西洋劍大
首先是以身領手心法的關係 這我也無法解釋
因為我自己回頭學中國劍對這一點也很苦惱
另一個理由是中國劍的護手很小
所以面對對手打淺部位的攻擊 沒辦法像西洋劍一樣直接做出優雅的對抗刺或對抗劈
以三才劍中三環套月的例子為例(先前影片的00:19~00:22 00:54~00:56)
就必須一邊閃手一邊換角度進攻
先前凹我朋友教我三才劍時 就是因為拿慣西洋劍手沒有閃的意識
在三環套月被我朋友的未開鋒練習劍割傷手 讓我一直耿耿於懷.......
00:41~00:46的三連擊也是閃手再攻 其實整套三才劍都是邊閃手邊攻
所以用護手很大很安心的西洋擊劍來看 中國劍的有些動作是不得不大
總結
在擔心對方胸膛有窟窿之前 是不是要先擔心您的手還在不在?
--
: 中國目前尚有流傳的劍術
: 就我所知的,除了晚近才發展的太極劍
: 尚有達摩劍、三才劍、昆吾劍等等..
: 似乎都有動作都太大這個共通點
: 在擊劍的領域中,這樣的設計應該是不太妥當
: (劍舉過頭頂時胸膛都不知道多幾個窟窿了...)
撇開戰史 回到劍術來說的話
弟這陣子都只練劍 所以劍的話應該算是略懂 倒是可以聊一下劍
台端的文章點出中國劍法動作太大的問題
並以舉劍過頭為例 以論證中國劍術的不精細
我們先就舉劍過頭來談
三才劍中的確有一招是舉劍過頭了
但是劍道也有大上段
西洋劍軍刀後退偷手之後的連續動作也是上段
甚至香港RSW陳先生的動作裡也有上段(他好像有對我使用過)
這些動作都是設計來自殺的嗎?
考量一件事情有很多種面向 我一般是傾向於假設其合理
再來探討背後使其合理的原因 類似動物行為學或行為心理學的分析法
(這也是科學 而且跟只會打科學兩個字的那種人自以為的科學不一樣)
這種過頭的招式背後的精神是什麼? 才是分析這種動作須要探討的問題
而不是看到功架跟自己練的或想的不一樣就說不行 <<==這是某些傳武宅的思路
這種動作背後的精神大概是三種
1.威壓
2.挑引
3.連續動作
1.威壓的話 因為我的劍不是走這種路線 所以我沒辦法講的太詳細
我可以舉的範例是現在在北體教劍 國內銳劍界前幾把交椅的楊凱帆選手
他絕招之一的八分位撥擋還擊就是高舉劍快速接近對手
逼對手先行出手 他再撥擋還擊 其實有一點威壓帶挑引的味道
背後的精神是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只是正常人沒有他的手速跟距離感 根本學不來這招
2.挑引的話 原則上就是騙 故意露出比較深的部位(軀幹 腿之類的)
要是對手受不了誘惑來攻深部位的話 立刻截擊他的淺部位(手或臂)
這種策略看似危險 但是因為露出破綻其實就等於無形中限制了對手攻擊的路線
所以只要"功力" 不要差對手太多大概都能使用
這種策略背後的精神是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Af8stPkXC4
這場美國選手在8:16那一劍也很類似這種戰術
3.連續動作 這其實就沒有什麼背後的戰術
像是軍刀的偷下手偷完之後很順的拉上來 就會劍過頭
以三才劍為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jom5WYj5NE
00:57那劍真的有過頭 但是您要看前後文
這劍跟軍刀的偷手後連續動作很像
因為在退 而且先前已經帶到對方下手 所以連續動作拉起來還算安全
再來討論動作大
中國劍法的動作有些時候確實是比西洋劍大
首先是以身領手心法的關係 這我也無法解釋
因為我自己回頭學中國劍對這一點也很苦惱
另一個理由是中國劍的護手很小
所以面對對手打淺部位的攻擊 沒辦法像西洋劍一樣直接做出優雅的對抗刺或對抗劈
以三才劍中三環套月的例子為例(先前影片的00:19~00:22 00:54~00:56)
就必須一邊閃手一邊換角度進攻
先前凹我朋友教我三才劍時 就是因為拿慣西洋劍手沒有閃的意識
在三環套月被我朋友的未開鋒練習劍割傷手 讓我一直耿耿於懷.......
00:41~00:46的三連擊也是閃手再攻 其實整套三才劍都是邊閃手邊攻
所以用護手很大很安心的西洋擊劍來看 中國劍的有些動作是不得不大
總結
在擔心對方胸膛有窟窿之前 是不是要先擔心您的手還在不在?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By Kelly
at 2010-06-08T18:03
at 2010-06-08T18:03

By Heather
at 2010-06-10T22:21
at 2010-06-10T22:21

By Thomas
at 2010-06-13T02:19
at 2010-06-13T02:19

By Selena
at 2010-06-13T16:11
at 2010-06-13T16:11

By James
at 2010-06-14T18:53
at 2010-06-14T18:53

By Faithe
at 2010-06-19T07:44
at 2010-06-19T07:44

By Genevieve
at 2010-06-22T00:47
at 2010-06-22T00:47

By Ophelia
at 2010-06-27T00:09
at 2010-06-27T00:09

By Enid
at 2010-07-01T11:02
at 2010-07-01T11:02

By Candice
at 2010-07-03T13:30
at 2010-07-03T13:30

By Rachel
at 2010-07-03T19:07
at 2010-07-03T19:07

By Faithe
at 2010-07-04T23:42
at 2010-07-04T23:42

By Eden
at 2010-07-06T19:05
at 2010-07-06T19:05

By Andrew
at 2010-07-10T03:43
at 2010-07-10T03:43

By Blanche
at 2010-07-12T07:51
at 2010-07-12T07:51

By Ina
at 2010-07-12T18:18
at 2010-07-12T18:18

By Blanche
at 2010-07-14T01:45
at 2010-07-14T01:45

By Caitlin
at 2010-07-17T17:19
at 2010-07-17T17:19

By Hedda
at 2010-07-18T13:30
at 2010-07-18T13:30

By Anonymous
at 2010-07-22T13:01
at 2010-07-22T13:01

By Tom
at 2010-07-24T08:42
at 2010-07-24T08:42

By Mary
at 2010-07-28T01:35
at 2010-07-28T01:35

By Erin
at 2010-07-31T13:00
at 2010-07-31T13:00

By Candice
at 2010-08-01T18:45
at 2010-08-01T18:45

By Blanche
at 2010-08-06T11:49
at 2010-08-06T11:49

By Anonymous
at 2010-08-10T01:39
at 2010-08-10T01:39

By Anonymous
at 2010-08-10T19:42
at 2010-08-10T19:42

By Brianna
at 2010-08-12T10:52
at 2010-08-12T10:52

By Odelette
at 2010-08-15T18:35
at 2010-08-15T18:35

By Catherine
at 2010-08-20T06:11
at 2010-08-20T06:11

By Isabella
at 2010-08-20T16:06
at 2010-08-20T16:06

By Eden
at 2010-08-23T16:55
at 2010-08-23T16:55

By Ethan
at 2010-08-27T07:10
at 2010-08-27T07:10

By Caitlin
at 2010-08-29T04:26
at 2010-08-29T04:26

By Aaliyah
at 2010-09-01T01:36
at 2010-09-01T01:36

By Lily
at 2010-09-01T22:24
at 2010-09-01T22:24

By Callum
at 2010-09-03T08:25
at 2010-09-03T08:25

By Dorothy
at 2010-09-04T18:21
at 2010-09-04T18:21

By Tracy
at 2010-09-07T08:09
at 2010-09-07T08:09

By Ingrid
at 2010-09-08T15:09
at 2010-09-08T15:09

By Agnes
at 2010-09-08T16:36
at 2010-09-08T16:36

By Hedy
at 2010-09-09T22:09
at 2010-09-09T22:09

By Rae
at 2010-09-12T10:20
at 2010-09-12T10:20

By Iris
at 2010-09-14T04:11
at 2010-09-14T04:11

By Christine
at 2010-09-14T09:30
at 2010-09-14T09:30

By Rachel
at 2010-09-17T12:11
at 2010-09-17T12:11

By Olivia
at 2010-09-19T13:21
at 2010-09-19T13:21

By Steve
at 2010-09-21T12:34
at 2010-09-21T12:34

By Wallis
at 2010-09-22T23:19
at 2010-09-22T23:19
Related Posts
劍術對決

By Audriana
at 2010-06-04T16:41
at 2010-06-04T16:41
Re: 分享一段詠春拳的影片

By Oscar
at 2010-06-04T16:32
at 2010-06-04T16:32
劍術對決

By Jacob
at 2010-06-04T16:04
at 2010-06-04T16:04
Re: 分享一段詠春拳的影片

By Iris
at 2010-06-04T14:17
at 2010-06-04T14:17
2010桃園全國搏擊賽

By Doris
at 2010-06-04T13:03
at 2010-06-04T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