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笑話的系統是不是很排斥中距離球星?? - NBA

By Gilbert
at 2017-02-27T20:38
at 2017-02-27T20:3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xc669 (誰是妳的那個唯一)》之銘言:
最近都在討論抱腿/胖虎,我來讓大家笑一笑轉換一下心情
: 看看火箭的比賽,就最近兩場
: 一場對上鵜鶘,扣掉油漆區跟三分線
: 中距離就只投了三顆進兩顆,也就是129分裡面只有四分是中距離
: 再看今天對上灰狼得了142分,也就只有10分屬於中距離
: 簡單來說,火箭的得分不是禁區就是三分線
: 對比甜瓜完全是中距離的玩咖,果然跟冷笑話的戰術不合
: 加上之前科比也被冷笑話執教到不歡而散
: 冷笑話的系統好像很排斥中距離的球星
現在冷笑話大量運用三分戰術跟過去球星跟冷笑話不合
基本上可以算是兩個議題。
冷笑話攻擊戰術的基本概念是運用控衛的能力把得分「簡單化」創造大量得分,
無論是當初Nash在太陽的跑轟、5年前的林來瘋,再到這一季的鬍子封神之路,
都是藉由控衛為基礎發動「得分效果好的攻擊」,
冷笑話體系追求的是「得分效率」,中距離、三分都是取分的手段之一。
這邊要注意的是,冷笑話體系並不特意排斥中距離球員。
退一步想,阿嬤的中距離不也是太陽的殺招之一嗎?
重點在於如何「把得分這件事情變得簡單」,也就是命中率的問題。
一般的中距離跳投期望值可能不高,這是因為命中率*得分的結果不如三分,
但是檔拆之後的跳投命中率可能就會變高而拉昇期望值。
這也就是戰術的意義:「提高投籃命中率」。
從這個概念回過頭來看 Melo、Kobe 這兩位明星球員,
或許可以說這兩位「明星」、「一哥」無法適應冷笑話體系的原因是
冷笑話的體系無法將兩位一哥的火力極大化,
因為在冷笑話的體系中,通常會選擇靈活的PG擔任運轉核心,
而單打能力好的球員會因為拿不到球而無法將其火力極大化。
這不是說兩個一哥會因為別人表現好而鬥教練,
而是冷笑話會把他們的表演的權力(或者說是球權、開火權)給其他人。
所以我認為冷笑話體系會排斥中距離球星是一個可修正的命題。
另外嘴一下,我認為冷笑話受益於鬍子的地方有
1. 鬍子傳球/切入都有水準
2. 鬍子三分不錯
3. 鬍子的罰球讓冷笑話還有最後的殺招
尤其是第三點,季初其實看不太出來,但打了60場之後可以慢慢看到
鬍子的罰球好像又回來了
http://imgur.com/VXFIz9F.jpg
鬍子的罰球數量隨著場次有逐漸變多的傾向
http://imgur.com/tTn9bMw.jpg
以10場為一組來看,鬍子場均罰球「次數」為
9.6/11.1/9.8/11.1/11.7/12,60場平均10.88次
命中
8.1/9.1/8.4/9.6/10.5/9.9,60場平均9.27顆
除了前10場跟第21-30場的罰球均數沒有落到10球以內,其他均在11球以上。
要知道,1516賽季例行賽鬍子場均罰球10.2次,命中8.78顆
以體系得分的隊伍陷入得分乾旱期的時候有可能會因為沒有人跳出來得分而陷入麻煩,
但鬍子比Nash、Lin有優勢的地方就在於他取分手段多,
歐洲步切入除了可以得分又可以創造犯規,而且鬍子跳投爭取犯規的反應也快。
所以即便其他人打矇了不知道怎麼得分,至少鬍子這一點還能提供穩定的火力。
但隱憂也在於鬍子可能開始依賴罰球取分…
http://imgur.com/Iif2IK7.jpg
用FT/PTS的比例來看,鬍子用罰球得分的比例有愈來愈多的傾向。
這有幾種可能:
1. 對方因為某種原因(戰術、鬍子的侵略性)導致鬍子被侵犯的狀況變多
2. 火箭的攻擊效率降低,而使鬍子要運用個人能力爭取分數(要配合其他指標來看)
如果是第二點,那就要特別注意是什麼因素導致火箭的戰術效果逐漸降低,
所以這個要配合其他指標來看。
這邊的圖表只是拿Basketball.com的資料簡單做一點圖片,
本身不代表什麼意義(畢竟影響罰球次數的因素太多了)。
但無論如何,
「鬍子的罰球可能變多」或許也是可以放到之後觀察的項目之一。
話說回來,冷笑話會去找得分的最簡單作法:
太陽時期有Nash主控,阿嬤的「中距離」輔助;
火箭時代則讓鬍子主控,配合「三分大隊」的火力。
莫雷相信三分球的「期望值」大於2分球,以至於中距離角色被弱化。
冷笑話體系配合莫雷的三分球建隊思維與鬍子的多樣化得分方式,
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火箭隊。
我屁完了,接下來請各位哄堂大笑~
--
最近都在討論抱腿/胖虎,我來讓大家笑一笑轉換一下心情
: 看看火箭的比賽,就最近兩場
: 一場對上鵜鶘,扣掉油漆區跟三分線
: 中距離就只投了三顆進兩顆,也就是129分裡面只有四分是中距離
: 再看今天對上灰狼得了142分,也就只有10分屬於中距離
: 簡單來說,火箭的得分不是禁區就是三分線
: 對比甜瓜完全是中距離的玩咖,果然跟冷笑話的戰術不合
: 加上之前科比也被冷笑話執教到不歡而散
: 冷笑話的系統好像很排斥中距離的球星
現在冷笑話大量運用三分戰術跟過去球星跟冷笑話不合
基本上可以算是兩個議題。
冷笑話攻擊戰術的基本概念是運用控衛的能力把得分「簡單化」創造大量得分,
無論是當初Nash在太陽的跑轟、5年前的林來瘋,再到這一季的鬍子封神之路,
都是藉由控衛為基礎發動「得分效果好的攻擊」,
冷笑話體系追求的是「得分效率」,中距離、三分都是取分的手段之一。
這邊要注意的是,冷笑話體系並不特意排斥中距離球員。
退一步想,阿嬤的中距離不也是太陽的殺招之一嗎?
重點在於如何「把得分這件事情變得簡單」,也就是命中率的問題。
一般的中距離跳投期望值可能不高,這是因為命中率*得分的結果不如三分,
但是檔拆之後的跳投命中率可能就會變高而拉昇期望值。
這也就是戰術的意義:「提高投籃命中率」。
從這個概念回過頭來看 Melo、Kobe 這兩位明星球員,
或許可以說這兩位「明星」、「一哥」無法適應冷笑話體系的原因是
冷笑話的體系無法將兩位一哥的火力極大化,
因為在冷笑話的體系中,通常會選擇靈活的PG擔任運轉核心,
而單打能力好的球員會因為拿不到球而無法將其火力極大化。
這不是說兩個一哥會因為別人表現好而鬥教練,
而是冷笑話會把他們的表演的權力(或者說是球權、開火權)給其他人。
所以我認為冷笑話體系會排斥中距離球星是一個可修正的命題。
另外嘴一下,我認為冷笑話受益於鬍子的地方有
1. 鬍子傳球/切入都有水準
2. 鬍子三分不錯
3. 鬍子的罰球讓冷笑話還有最後的殺招
尤其是第三點,季初其實看不太出來,但打了60場之後可以慢慢看到
鬍子的罰球好像又回來了
http://imgur.com/VXFIz9F.jpg
鬍子的罰球數量隨著場次有逐漸變多的傾向
http://imgur.com/tTn9bMw.jpg
以10場為一組來看,鬍子場均罰球「次數」為
9.6/11.1/9.8/11.1/11.7/12,60場平均10.88次
命中
8.1/9.1/8.4/9.6/10.5/9.9,60場平均9.27顆
除了前10場跟第21-30場的罰球均數沒有落到10球以內,其他均在11球以上。
要知道,1516賽季例行賽鬍子場均罰球10.2次,命中8.78顆
以體系得分的隊伍陷入得分乾旱期的時候有可能會因為沒有人跳出來得分而陷入麻煩,
但鬍子比Nash、Lin有優勢的地方就在於他取分手段多,
歐洲步切入除了可以得分又可以創造犯規,而且鬍子跳投爭取犯規的反應也快。
所以即便其他人打矇了不知道怎麼得分,至少鬍子這一點還能提供穩定的火力。
但隱憂也在於鬍子可能開始依賴罰球取分…
http://imgur.com/Iif2IK7.jpg
用FT/PTS的比例來看,鬍子用罰球得分的比例有愈來愈多的傾向。
這有幾種可能:
1. 對方因為某種原因(戰術、鬍子的侵略性)導致鬍子被侵犯的狀況變多
2. 火箭的攻擊效率降低,而使鬍子要運用個人能力爭取分數(要配合其他指標來看)
如果是第二點,那就要特別注意是什麼因素導致火箭的戰術效果逐漸降低,
所以這個要配合其他指標來看。
這邊的圖表只是拿Basketball.com的資料簡單做一點圖片,
本身不代表什麼意義(畢竟影響罰球次數的因素太多了)。
但無論如何,
「鬍子的罰球可能變多」或許也是可以放到之後觀察的項目之一。
話說回來,冷笑話會去找得分的最簡單作法:
太陽時期有Nash主控,阿嬤的「中距離」輔助;
火箭時代則讓鬍子主控,配合「三分大隊」的火力。
莫雷相信三分球的「期望值」大於2分球,以至於中距離角色被弱化。
冷笑話體系配合莫雷的三分球建隊思維與鬍子的多樣化得分方式,
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火箭隊。
我屁完了,接下來請各位哄堂大笑~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17-03-03T10:29
at 2017-03-03T10:29

By Zora
at 2017-03-05T09:57
at 2017-03-05T09:57

By Tracy
at 2017-03-09T08:10
at 2017-03-09T08:10

By Genevieve
at 2017-03-11T23:21
at 2017-03-11T23:21

By Margaret
at 2017-03-14T13:01
at 2017-03-14T13:01

By Susan
at 2017-03-18T00:44
at 2017-03-18T00:44

By Wallis
at 2017-03-22T11:31
at 2017-03-22T11:31

By Kristin
at 2017-03-25T23:22
at 2017-03-25T23:22

By Callum
at 2017-03-29T19:04
at 2017-03-29T19:04

By Edith
at 2017-04-03T01:34
at 2017-04-03T01:34

By Xanthe
at 2017-04-03T13:35
at 2017-04-03T13:35

By Jacky
at 2017-04-03T23:00
at 2017-04-03T23:00

By Enid
at 2017-04-05T20:46
at 2017-04-05T20:46

By Damian
at 2017-04-07T07:25
at 2017-04-07T07:25

By Susan
at 2017-04-09T04:25
at 2017-04-09T04:25

By Sandy
at 2017-04-10T04:42
at 2017-04-10T04:42

By Suhail Hany
at 2017-04-11T10:04
at 2017-04-11T10:04

By Sarah
at 2017-04-11T17:50
at 2017-04-11T17:50

By Rachel
at 2017-04-15T09:11
at 2017-04-15T09:11

By Agnes
at 2017-04-18T09:16
at 2017-04-18T09:16

By Damian
at 2017-04-18T20:16
at 2017-04-18T20:16

By Madame
at 2017-04-23T17:18
at 2017-04-23T17:18

By William
at 2017-04-25T18:44
at 2017-04-25T18:44

By George
at 2017-04-30T04:01
at 2017-04-30T04:01

By Faithe
at 2017-05-03T01:20
at 2017-05-03T01:20

By Daniel
at 2017-05-03T05:44
at 2017-05-03T05:44

By Selena
at 2017-05-08T04:04
at 2017-05-08T04:04

By Genevieve
at 2017-05-09T21:01
at 2017-05-09T21:01

By Damian
at 2017-05-10T03:11
at 2017-05-10T03:11

By Annie
at 2017-05-12T22:59
at 2017-05-12T22:59

By Rachel
at 2017-05-13T14:18
at 2017-05-13T14:18

By Tracy
at 2017-05-15T15:14
at 2017-05-15T15:14

By Noah
at 2017-05-17T19:06
at 2017-05-17T19:06

By Odelette
at 2017-05-21T13:49
at 2017-05-21T13:49

By Tom
at 2017-05-22T10:22
at 2017-05-22T10:22

By Anthony
at 2017-05-22T22:10
at 2017-05-22T22:10

By Thomas
at 2017-05-25T20:13
at 2017-05-25T20:13

By Heather
at 2017-05-26T01:54
at 2017-05-26T01:54

By Dinah
at 2017-05-28T12:54
at 2017-05-28T12:54

By Gary
at 2017-05-28T18:20
at 2017-05-28T18:20

By Connor
at 2017-06-01T21:30
at 2017-06-01T21:30

By Ivy
at 2017-06-06T16:13
at 2017-06-06T16:13

By Queena
at 2017-06-09T01:19
at 2017-06-09T01:19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6-09T10:56
at 2017-06-09T10:56

By Caitlin
at 2017-06-10T23:05
at 2017-06-10T23:05

By Andy
at 2017-06-11T02:19
at 2017-06-11T02:19

By Candice
at 2017-06-16T01:40
at 2017-06-16T01:40

By Cara
at 2017-06-20T22:17
at 2017-06-20T22:17

By Ethan
at 2017-06-24T07:00
at 2017-06-24T07:00

By Donna
at 2017-06-27T06:26
at 2017-06-27T06:26

By Emily
at 2017-06-30T22:40
at 2017-06-30T22:40

By Quanna
at 2017-07-05T08:07
at 2017-07-05T08:07

By Eartha
at 2017-07-10T01:33
at 2017-07-10T01:33

By Daniel
at 2017-07-11T11:07
at 2017-07-11T11:07

By Charlie
at 2017-07-15T10:59
at 2017-07-15T10:59

By Kelly
at 2017-07-15T18:28
at 2017-07-15T18:28

By Hedwig
at 2017-07-19T12:40
at 2017-07-19T12:40
Related Posts
收到「上級」指示 俠客:我不會再嘲笑麥

By Xanthe
at 2017-02-27T20:18
at 2017-02-27T20:18
帕克好朋友是不是比Wiggins猛了?

By Selena
at 2017-02-27T19:20
at 2017-02-27T19:20
今年騎士陣容有去年騎士強嗎

By Elvira
at 2017-02-27T18:40
at 2017-02-27T18:40
雷納德25分轟爆湖人 馬刺6勝2負結束年度

By Quanna
at 2017-02-27T18:19
at 2017-02-27T18:19
卡珍斯高喊要犧牲 戴維斯盼後衛提供火力

By Frederic
at 2017-02-27T18:11
at 2017-02-27T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