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跟"收入"有關的新聞 - 網球 Tennis
By Aaliyah
at 2011-09-07T17:47
at 2011-09-07T17:47
Table of Contents
一篇是球員的收入 一篇是裁判的收入....
稅務部門緊盯網壇高獎金 球員錢再多鬥不過稅多
2011-09-07 09:38:08 來源: 資訊時報(廣州)
“只有死亡和納稅不可避免。”網球選手對這句西方古諺印象深刻。
儘管中國“金花”已結束了她們的美網之旅,但有關她們的話題卻遠遠沒有結束。特別是
彭帥,在殺入美網16強、追平個人大滿貫最佳戰績後,已經有人貼心地為她計算出了今年
迄今為止的獎金額,得出了547萬人民幣這個令人豔羨的數字。
職業網球動輒百萬的賽事獎金無疑是讓人豔羨的,然而職業網球選手們的收入其實並非像
外界想像般高得嚇人。因為在掙取高額獎金的同時,他們往往也要面對較高的稅率,不少
巨星球員對此也叫苦不迭。
在英國打網球 要交50%的稅
“只有死亡和納稅不可避免。”網球選手對這句西方古諺印象深刻。
早在今年溫網結束之後,英國針對網球選手稅收過重問題就曾經引起過關注。按照英國的
稅收規定,個人項目的運動員在英國參加比賽,包括出場費、比賽獎金、 贊助費、廣告
等多項收入都要按照50%的比例收稅。換言之,在溫網奪得男單冠軍的德約科維奇名義上
是得到了高達110萬英鎊(約合1150萬元人民幣)的 獎金。但實際上在過英國稅務部門這一
關時,那張支票便已經“縮水”了一半。目前得到英國稅務部門開恩的就只有足球這樣的
團體項目,以及與倫敦奧運會相關的 宣傳的項目,像網球、高爾夫這樣高獎金的個人項
目則都是被“重點關照”的對象。
俗話說,惹不起,躲得起。面對英國稅務部門的窮追猛打, 不少運動員選擇了逃避,對
英國舉行的體育賽事敬而遠之。比如說著名的百米“飛人”博爾特,他在去年就因為稅率
過高的關係放棄了在倫敦舉行的鑽石聯賽。然 而,由於溫網這項歷史悠久的大滿貫賽事
在世界網壇舉足輕重的位置,網球選手們連躲都躲不起。今年被“扒皮”過後,德約科維
奇明年還是得來衛冕,繼續為英國 的稅收做貢獻,而且在溫網結束幾周之後,他很有可
能又要代表塞爾維亞征戰奧運會,屆時雖然形象使用權可以免稅,但出席贊助商活動依舊
要乖乖交稅。
這樣的稅收規定條款不止讓運動員叫苦連天,連溫網的首席執行官伊恩‧里奇都忍不住向
英國政府抱怨,認為重稅影響了英國網球的發展:“梅西來參加歐冠決賽 就不用交稅,
換成費德勒和納達爾來英國打比賽就得交。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足球選手和網球選手的
待遇在這裡是天壤之別。”不過抱怨歸抱怨,在英國稅務部門 鬆口之前,網球選手們估
計還是得繼續當“稅務奶牛”了。
中東賽事靠免稅賺足人氣
因為稅負過高,不少明星也想出了“省錢絕招”,那就是將家搬到摩納哥之類的“免稅天
堂”。不過,所謂的“免稅天堂”也是相對的,比如說天王費德勒的故鄉瑞士,它對於外
國人來說是免稅天堂,但對於本國人,特別是費德勒這樣高收入的明星,收起稅來可以說
毫不手軟。
自轉職業至今,費天王的比賽獎金已經超過了6000萬美元(約合4億元人民幣),場外諸如
代言、廣告等也能給他帶來每年超過3000萬美元(約合2億元 人民幣)的收入,是瑞士富豪
榜上排得上號的富人了。然而他要交的稅也是高得嚇人,比如說2008年他就上交了1500萬
瑞士法郎(約合1.1億元人民幣) 的稅款。
雖說費天王收入高,但如此名目繁多的重稅,長此以往還是讓人不堪重負,更何況他的2
位“牛公主”逐漸長大家中開銷日益多起來。 如今,費德勒已經將財政管理事務轉到了
蘇黎世南部的沃勒羅,衝的就是這裡稅收比巴塞爾少一些。跟瑞士一樣愛“宰”本國明星
的還有比利時,選手在賽事舉辦地 交過稅後,還得向比利時政府上交30%以上的稅,就連
海寧這樣的網球明星選手都被“割”得很肉痛。
相比之下,中東可以說是網球選手的 “天堂”:根據ATP和WTA的規定,每站賽事交給主
辦方的稅都是30%。但由於“不差錢”,中東國家辦比賽並不收稅。這意味著同樣的獎金
額,選手到手的 錢要比其他地方多不少,這也是每年1月幾乎所有大牌都不辭勞苦地到阿
布扎比和多哈打比賽的原因。
金花“單飛”省錢不省心
比起費德勒、海寧這些回國還要被“宰”一刀的同行,中國金花們的待遇應該算是不錯的
:根據中國稅務部門的相關規定,金花們在國外打比賽獲得的獎金只要有交稅憑證,回國
內就無需再重複徵稅。
以彭帥本次進入美網16強為例,11萬美元(約合70萬人民幣)獎金的30%作為稅款上交賽事
舉辦地,8%上交給網管中心,最後到手的是6.82萬美 元,折合人民幣約43.5萬元。如果
忽略掉溫網等個別賽事稅率較高,按照平均稅率來計算,彭帥本賽季迄今為止獲得的500
多萬獎金中,最後到手的大約有 300多萬人民幣。
這個數字看起來還是很“肉痛”,但看看“單飛”之前的情況,現在的上交比例就不算什
麼了。在單飛之前,運動員稅後獎 金的65%都要上繳,如果按照這一計算方式,彭帥今年
迄今為止的500多萬獎金,最後到手只剩下130多萬,而且根據中國網協的規定,剩餘的獎
金也不會馬 上就發到球員的手上。
不過,高回報是必須有相應的付出的。中國金花們雖然不用面對重稅,但單飛後她們必須
自己支付訓練、參賽等費用,這同樣是一筆不菲的費用。成績好的時候還能掙點錢,成績
一般的時候就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這樣一來就得冒一定的風險,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
經啊!
http://sports.163.com/11/0907/09/7DBCUB8T00051CDG.html
美網總收入有望超2億美元 裁判報酬凸顯"摳門"
2011-09-07 15:51:19 來源: 網易體育
美網單打冠軍獎金是四大滿貫之最,可是《紐約時報》披露,美網裁判收入卻是四大滿貫
最低,而今年有13位“金徽章”裁判缺席美網,也與美網組委會太摳門有關。
2011年美網總獎金將達到創紀錄的2370萬美元,而男女單打冠軍的獎金也達到了有史以來
新高180萬美元,為四大滿貫之最,據《紐約時報》透露,本屆美網賽事的總收入有望超
過2億美元,一言以蔽之,美網財大氣粗。
然而,身為賽事必不可少的角色裁判卻在美網組委會那裡得不到優厚的待遇,即使頂級裁
判也只能領微薄的收入,重賞之下才必有勇夫,這也是為什麼多位頂級裁判對美網“視而
不見”的最重要原因吧。
球員有種子和非種子之說,裁判其實也有三六九等,對於這些執法者而言“金徽章”就是
職業網球裁判的最高級別,有這個光環後,往往能執法眾多重要級別的賽事。
猜猜“金徽章”裁判執法美網每天能得到多少報酬?《紐約時報》告訴我們了答案 250美
元,是四大滿貫最低的報酬,因此26位“金徽章”裁判有24人出現在今年溫網,卻僅有13
位現身2011年美網,不能不說都是美網太過摳門惹的禍。
諾姆-克里斯特,一位已經退休的“金徽章”裁判,他說道:“最近幾年我們不止一次抱
怨過,但儘管美網的收入逐年水漲船高,但我們的收入還是那麼的可憐,為什麼他們不來
?還不是錢鬧的。”
對於那些活躍在網壇的“金徽章”裁判,在大多數比賽中,他們的收入都是由ATP、WTA或
者國際網球聯合會提供,但大滿貫則不同,賽事的組委會支付給他們相應的報酬。克里斯
特透露,曾幾何時美網對待裁判最慷慨,然而如今卻是最低的,之所以這樣,可以歸結為
美網組委會根本就不在乎你是不是“金徽章”,你來還是不來。
身為美網發言人的韋德麥爾就如此說道:“我們非常滿意現在的裁判,沒發現他們的判罰
引起了什麼大的爭議和爭端。”而克里斯特透露,事實遠遠比想像的嚴重,有很多頂級裁
判沒有來到美網,包括拉斯-格拉夫和拉亞尼。
韋德麥爾表示每年美網通常會邀請15或者16位“金徽章”裁判執法,今年有兩人拒絕邀請
,還有一位是因為簽證問題缺席,當被問道是否有必要將26位頂級裁判都聚集在美網時,
韋德麥爾認為沒必要,“我們每年都要為賽事查漏補缺,如果我們認為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那我們就會去做。”
據《紐約時報》披露,“金徽章”裁判每天能在溫網能得到306美元報酬,法網是270美元
,別看比美網只高出20美元,可在資格賽執法每天也能得到270美元,而美網資格賽每天
只能給你支付185美元。還是澳網對待裁判最慷慨,“金徽章”裁判每天能得到383美元。
美網不僅是收入最少,從性價比上衡量更是不敢恭維,克里斯特就表示執法美網時間過長
,使得裁判得不到足夠的時間休息,因此不是裁判們不想來。
對於多位頂級裁判缺席美網,費德勒也談了自己的看法:“裁判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我希
望所有頂級裁判都能來到這裡,因此我期待組委會能解決好這個問題。”
http://sports.163.com/11/0907/15/7DC29LJ400051CDG.html
--
稅務部門緊盯網壇高獎金 球員錢再多鬥不過稅多
2011-09-07 09:38:08 來源: 資訊時報(廣州)
“只有死亡和納稅不可避免。”網球選手對這句西方古諺印象深刻。
儘管中國“金花”已結束了她們的美網之旅,但有關她們的話題卻遠遠沒有結束。特別是
彭帥,在殺入美網16強、追平個人大滿貫最佳戰績後,已經有人貼心地為她計算出了今年
迄今為止的獎金額,得出了547萬人民幣這個令人豔羨的數字。
職業網球動輒百萬的賽事獎金無疑是讓人豔羨的,然而職業網球選手們的收入其實並非像
外界想像般高得嚇人。因為在掙取高額獎金的同時,他們往往也要面對較高的稅率,不少
巨星球員對此也叫苦不迭。
在英國打網球 要交50%的稅
“只有死亡和納稅不可避免。”網球選手對這句西方古諺印象深刻。
早在今年溫網結束之後,英國針對網球選手稅收過重問題就曾經引起過關注。按照英國的
稅收規定,個人項目的運動員在英國參加比賽,包括出場費、比賽獎金、 贊助費、廣告
等多項收入都要按照50%的比例收稅。換言之,在溫網奪得男單冠軍的德約科維奇名義上
是得到了高達110萬英鎊(約合1150萬元人民幣)的 獎金。但實際上在過英國稅務部門這一
關時,那張支票便已經“縮水”了一半。目前得到英國稅務部門開恩的就只有足球這樣的
團體項目,以及與倫敦奧運會相關的 宣傳的項目,像網球、高爾夫這樣高獎金的個人項
目則都是被“重點關照”的對象。
俗話說,惹不起,躲得起。面對英國稅務部門的窮追猛打, 不少運動員選擇了逃避,對
英國舉行的體育賽事敬而遠之。比如說著名的百米“飛人”博爾特,他在去年就因為稅率
過高的關係放棄了在倫敦舉行的鑽石聯賽。然 而,由於溫網這項歷史悠久的大滿貫賽事
在世界網壇舉足輕重的位置,網球選手們連躲都躲不起。今年被“扒皮”過後,德約科維
奇明年還是得來衛冕,繼續為英國 的稅收做貢獻,而且在溫網結束幾周之後,他很有可
能又要代表塞爾維亞征戰奧運會,屆時雖然形象使用權可以免稅,但出席贊助商活動依舊
要乖乖交稅。
這樣的稅收規定條款不止讓運動員叫苦連天,連溫網的首席執行官伊恩‧里奇都忍不住向
英國政府抱怨,認為重稅影響了英國網球的發展:“梅西來參加歐冠決賽 就不用交稅,
換成費德勒和納達爾來英國打比賽就得交。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足球選手和網球選手的
待遇在這裡是天壤之別。”不過抱怨歸抱怨,在英國稅務部門 鬆口之前,網球選手們估
計還是得繼續當“稅務奶牛”了。
中東賽事靠免稅賺足人氣
因為稅負過高,不少明星也想出了“省錢絕招”,那就是將家搬到摩納哥之類的“免稅天
堂”。不過,所謂的“免稅天堂”也是相對的,比如說天王費德勒的故鄉瑞士,它對於外
國人來說是免稅天堂,但對於本國人,特別是費德勒這樣高收入的明星,收起稅來可以說
毫不手軟。
自轉職業至今,費天王的比賽獎金已經超過了6000萬美元(約合4億元人民幣),場外諸如
代言、廣告等也能給他帶來每年超過3000萬美元(約合2億元 人民幣)的收入,是瑞士富豪
榜上排得上號的富人了。然而他要交的稅也是高得嚇人,比如說2008年他就上交了1500萬
瑞士法郎(約合1.1億元人民幣) 的稅款。
雖說費天王收入高,但如此名目繁多的重稅,長此以往還是讓人不堪重負,更何況他的2
位“牛公主”逐漸長大家中開銷日益多起來。 如今,費德勒已經將財政管理事務轉到了
蘇黎世南部的沃勒羅,衝的就是這裡稅收比巴塞爾少一些。跟瑞士一樣愛“宰”本國明星
的還有比利時,選手在賽事舉辦地 交過稅後,還得向比利時政府上交30%以上的稅,就連
海寧這樣的網球明星選手都被“割”得很肉痛。
相比之下,中東可以說是網球選手的 “天堂”:根據ATP和WTA的規定,每站賽事交給主
辦方的稅都是30%。但由於“不差錢”,中東國家辦比賽並不收稅。這意味著同樣的獎金
額,選手到手的 錢要比其他地方多不少,這也是每年1月幾乎所有大牌都不辭勞苦地到阿
布扎比和多哈打比賽的原因。
金花“單飛”省錢不省心
比起費德勒、海寧這些回國還要被“宰”一刀的同行,中國金花們的待遇應該算是不錯的
:根據中國稅務部門的相關規定,金花們在國外打比賽獲得的獎金只要有交稅憑證,回國
內就無需再重複徵稅。
以彭帥本次進入美網16強為例,11萬美元(約合70萬人民幣)獎金的30%作為稅款上交賽事
舉辦地,8%上交給網管中心,最後到手的是6.82萬美 元,折合人民幣約43.5萬元。如果
忽略掉溫網等個別賽事稅率較高,按照平均稅率來計算,彭帥本賽季迄今為止獲得的500
多萬獎金中,最後到手的大約有 300多萬人民幣。
這個數字看起來還是很“肉痛”,但看看“單飛”之前的情況,現在的上交比例就不算什
麼了。在單飛之前,運動員稅後獎 金的65%都要上繳,如果按照這一計算方式,彭帥今年
迄今為止的500多萬獎金,最後到手只剩下130多萬,而且根據中國網協的規定,剩餘的獎
金也不會馬 上就發到球員的手上。
不過,高回報是必須有相應的付出的。中國金花們雖然不用面對重稅,但單飛後她們必須
自己支付訓練、參賽等費用,這同樣是一筆不菲的費用。成績好的時候還能掙點錢,成績
一般的時候就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這樣一來就得冒一定的風險,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
經啊!
http://sports.163.com/11/0907/09/7DBCUB8T00051CDG.html
美網總收入有望超2億美元 裁判報酬凸顯"摳門"
2011-09-07 15:51:19 來源: 網易體育
美網單打冠軍獎金是四大滿貫之最,可是《紐約時報》披露,美網裁判收入卻是四大滿貫
最低,而今年有13位“金徽章”裁判缺席美網,也與美網組委會太摳門有關。
2011年美網總獎金將達到創紀錄的2370萬美元,而男女單打冠軍的獎金也達到了有史以來
新高180萬美元,為四大滿貫之最,據《紐約時報》透露,本屆美網賽事的總收入有望超
過2億美元,一言以蔽之,美網財大氣粗。
然而,身為賽事必不可少的角色裁判卻在美網組委會那裡得不到優厚的待遇,即使頂級裁
判也只能領微薄的收入,重賞之下才必有勇夫,這也是為什麼多位頂級裁判對美網“視而
不見”的最重要原因吧。
球員有種子和非種子之說,裁判其實也有三六九等,對於這些執法者而言“金徽章”就是
職業網球裁判的最高級別,有這個光環後,往往能執法眾多重要級別的賽事。
猜猜“金徽章”裁判執法美網每天能得到多少報酬?《紐約時報》告訴我們了答案 250美
元,是四大滿貫最低的報酬,因此26位“金徽章”裁判有24人出現在今年溫網,卻僅有13
位現身2011年美網,不能不說都是美網太過摳門惹的禍。
諾姆-克里斯特,一位已經退休的“金徽章”裁判,他說道:“最近幾年我們不止一次抱
怨過,但儘管美網的收入逐年水漲船高,但我們的收入還是那麼的可憐,為什麼他們不來
?還不是錢鬧的。”
對於那些活躍在網壇的“金徽章”裁判,在大多數比賽中,他們的收入都是由ATP、WTA或
者國際網球聯合會提供,但大滿貫則不同,賽事的組委會支付給他們相應的報酬。克里斯
特透露,曾幾何時美網對待裁判最慷慨,然而如今卻是最低的,之所以這樣,可以歸結為
美網組委會根本就不在乎你是不是“金徽章”,你來還是不來。
身為美網發言人的韋德麥爾就如此說道:“我們非常滿意現在的裁判,沒發現他們的判罰
引起了什麼大的爭議和爭端。”而克里斯特透露,事實遠遠比想像的嚴重,有很多頂級裁
判沒有來到美網,包括拉斯-格拉夫和拉亞尼。
韋德麥爾表示每年美網通常會邀請15或者16位“金徽章”裁判執法,今年有兩人拒絕邀請
,還有一位是因為簽證問題缺席,當被問道是否有必要將26位頂級裁判都聚集在美網時,
韋德麥爾認為沒必要,“我們每年都要為賽事查漏補缺,如果我們認為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那我們就會去做。”
據《紐約時報》披露,“金徽章”裁判每天能在溫網能得到306美元報酬,法網是270美元
,別看比美網只高出20美元,可在資格賽執法每天也能得到270美元,而美網資格賽每天
只能給你支付185美元。還是澳網對待裁判最慷慨,“金徽章”裁判每天能得到383美元。
美網不僅是收入最少,從性價比上衡量更是不敢恭維,克里斯特就表示執法美網時間過長
,使得裁判得不到足夠的時間休息,因此不是裁判們不想來。
對於多位頂級裁判缺席美網,費德勒也談了自己的看法:“裁判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我希
望所有頂級裁判都能來到這裡,因此我期待組委會能解決好這個問題。”
http://sports.163.com/11/0907/15/7DC29LJ400051CDG.html
--
Tags:
網球
All Comments
By Jack
at 2011-09-10T10:22
at 2011-09-10T10:22
By Una
at 2011-09-13T02:57
at 2011-09-13T02:57
By Leila
at 2011-09-15T19:31
at 2011-09-15T19:31
By Frederica
at 2011-09-18T12:06
at 2011-09-18T12:06
By Sandy
at 2011-09-21T04:41
at 2011-09-21T04:41
By Hedda
at 2011-09-23T21:15
at 2011-09-23T21:15
By Aaliyah
at 2011-09-26T13:50
at 2011-09-26T13:50
By Lily
at 2011-09-29T06:25
at 2011-09-29T06:25
By Hazel
at 2011-10-01T22:59
at 2011-10-01T22:59
By Andrew
at 2011-10-04T15:34
at 2011-10-04T15:34
By Cara
at 2011-10-07T08:09
at 2011-10-07T08:09
By Tom
at 2011-10-10T00:43
at 2011-10-10T00:43
By Joe
at 2011-10-12T17:18
at 2011-10-12T17:18
By Sarah
at 2011-10-15T09:53
at 2011-10-15T09:53
By Thomas
at 2011-10-18T02:27
at 2011-10-18T02:27
By Charlie
at 2011-10-20T19:02
at 2011-10-20T19:02
By Edith
at 2011-10-23T11:37
at 2011-10-23T11:37
By Lauren
at 2011-10-26T04:11
at 2011-10-26T04:11
By Ethan
at 2011-10-28T20:46
at 2011-10-28T20:46
By Hardy
at 2011-10-31T13:21
at 2011-10-31T13:21
By Enid
at 2011-11-03T05:55
at 2011-11-03T05:55
By Christine
at 2011-11-05T22:30
at 2011-11-05T22:30
By Sarah
at 2011-11-08T15:05
at 2011-11-08T15:05
By Zora
at 2011-11-11T07:39
at 2011-11-11T07:39
By Belly
at 2011-11-14T00:14
at 2011-11-14T00:14
By Daniel
at 2011-11-16T16:49
at 2011-11-16T16:49
By Hardy
at 2011-11-19T09:23
at 2011-11-19T09:23
By Leila
at 2011-11-22T01:58
at 2011-11-22T01:58
By Adele
at 2011-11-24T18:33
at 2011-11-24T18:33
By John
at 2011-11-27T11:07
at 2011-11-27T11:07
By Barb Cronin
at 2011-11-30T03:42
at 2011-11-30T03:42
By Frederica
at 2011-12-02T20:17
at 2011-12-02T20:17
By Dora
at 2011-12-05T12:51
at 2011-12-05T12:51
By Mia
at 2011-12-08T05:26
at 2011-12-08T05:26
By Lily
at 2011-12-10T22:01
at 2011-12-10T22:01
By Sierra Rose
at 2011-12-13T14:35
at 2011-12-13T14:35
By Cara
at 2011-12-16T07:10
at 2011-12-16T07:10
By Quintina
at 2011-12-18T23:45
at 2011-12-18T23:45
By Megan
at 2011-12-21T16:19
at 2011-12-21T16:19
By Tom
at 2011-12-24T08:54
at 2011-12-24T08:54
By Valerie
at 2011-12-27T01:29
at 2011-12-27T01:29
By Mary
at 2011-12-29T18:03
at 2011-12-29T18:03
By Irma
at 2012-01-01T10:38
at 2012-01-01T10:38
By Elizabeth
at 2012-01-04T03:13
at 2012-01-04T03:13
Related Posts
關於因天氣延賽的票券
By Eartha
at 2011-09-07T09:13
at 2011-09-07T09:13
2011美網16強賽程
By Michael
at 2011-09-07T08:22
at 2011-09-07T08:22
'11 US Open 勞動節觀賽
By Hedwig
at 2011-09-07T08:00
at 2011-09-07T08:00
早起買票
By Tom
at 2011-09-07T05:50
at 2011-09-07T05:50
US Open 2011 Day 10 Schedule (男女單)
By Rosalind
at 2011-09-07T03:42
at 2011-09-07T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