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的限制 - 武術 Martial Arts

By Olga
at 2011-05-29T09:03
at 2011-05-29T09:03
Table of Contents
講一下另一個觀點
國術本來就是和中國哲學結合在一起的東西
所以訓練方式會和中國哲學結合
中國哲學的目標是通曉天人合一之道
所以其實國術的最終目標也是達到武道的境界(劉雲樵大師所言)
而不只是求實戰而己
以下兩點正好就是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
※ 引述《angelstephen (山風嵐)》之銘言:
: 戰傳武的老梗,主要是因為
: 1. 傳武的動作之於對打,就像文言文之於吵架
: 然而多數門派是不敢用白話來教學的
: 所以總要悟性高的才能理解,或根本打破原本窠臼,但其實已經跳脫門派了
道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常常有會人會誤解中國傳統教育是填鴨式的
實在是大錯特錯
中國傳統教育是最重證悟的
(初期的背誦是因為小孩記憶力強,發揮其長處,先行背誦,
打下深厚的基礎,之後再求解悟)
但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就是要訓練,而不是什麼都給你答案
套禪宗的說法,就是要你去參
給你一個話頭,讓你自己去參
直到你真正證悟,徹法底源,自然是一法通,萬法通
達到這到境界,才是真正的大師
譬如一個國術的招式,絶不是只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個用法
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變化出無數不同的用法
這是親身經驗的,有時候看到了老師的講解
才會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常常會想,為什麼有人可以想得出這麼奇妙的用法
這應該就是了解了招式本質的妙用了吧
: 2. 傳武的門派歷史久遠,豎立不容質疑的權威
: 傳統文化,自然有保存價值,相對就有包袱
: 其實只要成立為門派,都會有形式化、制式話、權威化的出現
: 學生更像「信徒」,但不是把武術神化,而是「神聖化」
: 本質被形式蓋住了,實戰在傳武裡竟然還須要解秘,這可見傳統武術的特性之一
: (ps. 多年前看過徐紀老師一篇「解開中國武術的實戰密碼」,結果也沒寫答案)
古人云: 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獲,十分誠敬,得十分收獲
如果我們要學一門技藝,卻對它沒有什麼信心
這樣練習時怎麼會努力,怎麼會用心
這樣怎麼可能會有成就
李仲軒老人形意述真裡也有提到一段:
李仲軒拜師尚雲祥後,詢問尚雲祥:
“唐老師只讓我一個人練,不能讓人看見,說是古法,這是什麼道理?"
尚雲祥回答:“沒什麼道理,不搞得規矩大點,你們這幫小年輕人就不好好學了。”
金剛經云: 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其實這是學國術的無上心法)
就是這個道理
: 傳統武術不是不好,但若把「傳統」拿掉
: 把執著的形式拿掉,留住傳承下的智慧就好
: 勇敢質疑佐證
: 一定可以找到中華武術的戰鬥本質
: 而不是傻傻堅持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十年出門的規則
: 這種奇怪、從未被印證的規則,當然被戰了
以前劉雲樵大師教弟子時,也有分開私下教
也都有說這是祕傳,只能自己練
這種做法也教出了不少出色的弟子
現代人對這種講法斥之以鼻
但我怎麼覺得現在國術高手愈來愈少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以前聽說過一種說法: 中國人學國術容易成就,外國人則不容易成就
因為中國人自小接受尊師重道的觀念,思想純樸,容易教,努力學,所以容易成就
但現在都學西方那一套了,所以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了,反而是外國人對國術比較尊重...
徐紀先生在國內外都教過不少弟子,在他的blog裡也有提到
幾十年前的確是有差,但現在其實國內外弟子都差不多了... Orz
其實國術絶不是閉門造車的
拳諺裡有:即得藝,必試敵
螳螂拳歌訣也有訪友歌:天下雲遊訪大家...
像劉雲樵大師藝成後,也是讓李書文帶著到處試敵,才有了山東小霸王的稱號
但這有個先後順序,要先"得藝"
不得藝,就試敵,結果就是現在這種情況...
沒有了傳統文化精神的國術,還能算國術嗎?頂多算是武術的一種而己
--
國術本來就是和中國哲學結合在一起的東西
所以訓練方式會和中國哲學結合
中國哲學的目標是通曉天人合一之道
所以其實國術的最終目標也是達到武道的境界(劉雲樵大師所言)
而不只是求實戰而己
以下兩點正好就是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
※ 引述《angelstephen (山風嵐)》之銘言:
: 戰傳武的老梗,主要是因為
: 1. 傳武的動作之於對打,就像文言文之於吵架
: 然而多數門派是不敢用白話來教學的
: 所以總要悟性高的才能理解,或根本打破原本窠臼,但其實已經跳脫門派了
道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常常有會人會誤解中國傳統教育是填鴨式的
實在是大錯特錯
中國傳統教育是最重證悟的
(初期的背誦是因為小孩記憶力強,發揮其長處,先行背誦,
打下深厚的基礎,之後再求解悟)
但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就是要訓練,而不是什麼都給你答案
套禪宗的說法,就是要你去參
給你一個話頭,讓你自己去參
直到你真正證悟,徹法底源,自然是一法通,萬法通
達到這到境界,才是真正的大師
譬如一個國術的招式,絶不是只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個用法
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變化出無數不同的用法
這是親身經驗的,有時候看到了老師的講解
才會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常常會想,為什麼有人可以想得出這麼奇妙的用法
這應該就是了解了招式本質的妙用了吧
: 2. 傳武的門派歷史久遠,豎立不容質疑的權威
: 傳統文化,自然有保存價值,相對就有包袱
: 其實只要成立為門派,都會有形式化、制式話、權威化的出現
: 學生更像「信徒」,但不是把武術神化,而是「神聖化」
: 本質被形式蓋住了,實戰在傳武裡竟然還須要解秘,這可見傳統武術的特性之一
: (ps. 多年前看過徐紀老師一篇「解開中國武術的實戰密碼」,結果也沒寫答案)
古人云: 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獲,十分誠敬,得十分收獲
如果我們要學一門技藝,卻對它沒有什麼信心
這樣練習時怎麼會努力,怎麼會用心
這樣怎麼可能會有成就
李仲軒老人形意述真裡也有提到一段:
李仲軒拜師尚雲祥後,詢問尚雲祥:
“唐老師只讓我一個人練,不能讓人看見,說是古法,這是什麼道理?"
尚雲祥回答:“沒什麼道理,不搞得規矩大點,你們這幫小年輕人就不好好學了。”
金剛經云: 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其實這是學國術的無上心法)
就是這個道理
: 傳統武術不是不好,但若把「傳統」拿掉
: 把執著的形式拿掉,留住傳承下的智慧就好
: 勇敢質疑佐證
: 一定可以找到中華武術的戰鬥本質
: 而不是傻傻堅持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十年出門的規則
: 這種奇怪、從未被印證的規則,當然被戰了
以前劉雲樵大師教弟子時,也有分開私下教
也都有說這是祕傳,只能自己練
這種做法也教出了不少出色的弟子
現代人對這種講法斥之以鼻
但我怎麼覺得現在國術高手愈來愈少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以前聽說過一種說法: 中國人學國術容易成就,外國人則不容易成就
因為中國人自小接受尊師重道的觀念,思想純樸,容易教,努力學,所以容易成就
但現在都學西方那一套了,所以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了,反而是外國人對國術比較尊重...
徐紀先生在國內外都教過不少弟子,在他的blog裡也有提到
幾十年前的確是有差,但現在其實國內外弟子都差不多了... Orz
其實國術絶不是閉門造車的
拳諺裡有:即得藝,必試敵
螳螂拳歌訣也有訪友歌:天下雲遊訪大家...
像劉雲樵大師藝成後,也是讓李書文帶著到處試敵,才有了山東小霸王的稱號
但這有個先後順序,要先"得藝"
不得藝,就試敵,結果就是現在這種情況...
沒有了傳統文化精神的國術,還能算國術嗎?頂多算是武術的一種而己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By Damian
at 2011-06-02T11:28
at 2011-06-02T11:28

By Faithe
at 2011-06-07T03:56
at 2011-06-07T03:56

By Delia
at 2011-06-07T19:45
at 2011-06-07T19:45

By Rachel
at 2011-06-12T17:10
at 2011-06-12T17:10

By Hedda
at 2011-06-16T00:16
at 2011-06-16T00:16

By Hamiltion
at 2011-06-16T01:22
at 2011-06-16T01:22

By Daph Bay
at 2011-06-20T01:31
at 2011-06-20T01:31

By Oscar
at 2011-06-20T21:23
at 2011-06-20T21:23

By Ivy
at 2011-06-25T11:39
at 2011-06-25T11:39

By Daph Bay
at 2011-06-28T09:38
at 2011-06-28T09:38

By Olive
at 2011-07-03T09:21
at 2011-07-03T09:21

By Elma
at 2011-07-04T13:27
at 2011-07-04T13:27

By Quintina
at 2011-07-08T10:33
at 2011-07-08T10:33

By Thomas
at 2011-07-10T22:45
at 2011-07-10T22:45

By Mason
at 2011-07-11T08:18
at 2011-07-11T08:18

By Puput
at 2011-07-12T04:43
at 2011-07-12T04:43

By Heather
at 2011-07-14T01:04
at 2011-07-14T01:04

By Christine
at 2011-07-18T14:16
at 2011-07-18T14:16

By Lauren
at 2011-07-18T21:59
at 2011-07-18T21:59

By Agnes
at 2011-07-19T06:50
at 2011-07-19T06:50

By Suhail Hany
at 2011-07-20T19:34
at 2011-07-20T19:34

By Adele
at 2011-07-21T02:50
at 2011-07-21T02:50

By Delia
at 2011-07-25T20:51
at 2011-07-25T20:51

By Frederica
at 2011-07-28T14:48
at 2011-07-28T14:48

By Eden
at 2011-07-30T06:37
at 2011-07-30T06:37

By Bethany
at 2011-08-03T11:33
at 2011-08-03T11:33

By Callum
at 2011-08-06T12:07
at 2011-08-06T12:07

By George
at 2011-08-07T20:43
at 2011-08-07T20:43

By Poppy
at 2011-08-10T23:42
at 2011-08-10T23:42

By Donna
at 2011-08-12T00:36
at 2011-08-12T00:36

By Madame
at 2011-08-13T08:35
at 2011-08-13T08:35
Related Posts
傳統武術的限制

By Oliver
at 2011-05-29T01:35
at 2011-05-29T01:35
傳統武術的限制

By Mia
at 2011-05-29T00:19
at 2011-05-29T00:19
八卦掌教學

By Eartha
at 2011-05-28T20:39
at 2011-05-28T20:39
傳統武術的限制

By Hedy
at 2011-05-28T14:00
at 2011-05-28T14:00
傳統武術的限制

By Barb Cronin
at 2011-05-28T00:29
at 2011-05-28T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