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味全龍經驗 台鋼挑戰只會更大 - 棒球新聞

By Tracy
at 2022-02-28T09:36
at 2022-02-28T09:36
Table of Contents
https://udn.com/news/story/122629/6128356
2022-02-28 07:00 聯合新聞網 / Ramos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11/08/1/14512067.jpg
味全龍隊回歸的第一個正式球季雖然整季戰績殿底,但下半季已衝上第三名,球隊經
營狀況良好,不論是一軍還是二軍運作都上軌道,適應期應該可以縮短為兩年以內。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鋼集團計畫籌組第6隊進軍中職,外界好評聲不斷,然而,擺在眼前的挑戰還很多
,甚至會比當初味全龍更艱難,也難怪中職會長蔡其昌日前表示,找到第6隊沒有鬆
一口氣,「壓力才剛開始!」對台鋼、中職聯盟而言,第6隊成敗都具指標性意義。
外界好奇,台鋼集團由30幾家企業組成,且以鋼鐵、生技業為主,究竟是什麼樣的公
司集團?中信、富邦、統一、味全都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企業,日商樂天集團更具國際
知名度,台鋼若入主中職,會由誰來主導呢?
另一個問題是,根據日前媒體報導,有日商集團可望以入股方式投入第6隊,初步可
能先以冠名方式在中職登場。如果是這樣的話,台鋼集團在第6隊扮演什麼角色?該
日商又能有多少主導權?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實在令外界好奇。
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2/20/realtime/16096471.png
台鋼董事長王炯棻曾經出面(左)澄清,台鋼絕對非外傳的禿鷹集團。但集團內部組
成企業眾多,是否真有長期經營職棒球隊的準備?球迷對此感到有些疑慮。聯合報系
資料照片
味全龍經驗告訴我們,扣除球團成立5年後可以拿回的經營保證金3.6億元,2024年台
鋼打一軍例行賽之前,就必須至少花費10億元,未來每個球季可能還會虧損至少2億
元,勢必得備妥充足銀彈。
以台鋼集團財力而言,錢或許不是太大問題,問題是,綜觀中職30幾年歷史,不管企
業規模多大、財力多雄厚,只要投入職棒產業幾年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或是遲遲拿不
到總冠軍,年度預算勢必縮減,能做的事也會愈來愈有限,第6隊的願景或許很美好
,但回歸現實面,萬一集團股東認為,花這麼多前組職棒球隊,成效不彰該如何是好
呢?
更現實的問題是,La new熊、義大犀牛在高雄地區耕耘,但球迷就是不買帳,因此有
很長一段時間高雄都沒有職棒球隊作為主場,台鋼進駐高雄,以澄清湖球場為主場,
再納入屏東,高屏地區約350萬人口,能否經營得有聲有色,實在得打上一個問號。
https://uc.udn.com.tw/photo/2016/10/31/realtime/2779742.jpg
義大犀牛接手興農牛後,在高雄苦心經營4年,最後也拿到總冠軍,但仍然敵不過市
場現實,最後只能轉賣給富邦。圖/義大世界提供
味全重新建軍過程遇到很多問題,但至少有一票老龍迷為基礎,再找回老龍將進駐教
練團,透過季中選秀、擴編選秀補強,去年首度征戰一軍賽事打得有聲有色,確實吸
引許多新的球迷,或其他球隊球迷支持。
台鋼來到中職,球迷基礎從零開始經營,又沒有味全在北部地區廣大市場和強勁消費
能力,先天就吃虧,如果起手式沒有太大亮點,一開始或許還有一股熱潮支撐,但經
營幾年很快就疲乏,難以久持,這都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台鋼集團人員後天(3月2日)赴聯盟遞交加盟意向書,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適任的領
隊,以及專業的行政、行銷團隊,忌諱多頭馬車領導,如果能在簽訂意向書當天向外
界釋疑,強調長期經營的決心當然最好。
職棒長期企盼的第5、第6隊陸續到位,當然利大於弊,長遠來看,中職回到6隊規模
,大企業經營發展得有聲有色,家長更願意送小朋友去打棒球,畢竟看的到「前景」
與「錢景」,基層球隊蓬勃發展,職棒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兵源,更多好手投入,球賽
更精彩,才能開發新球迷,而非只是球迷板塊轉移。
反過來說,如果第6隊經營得並不順遂,衍生許多問題,那麼就失去增加球隊的意義
了。過去國內職棒曾經一口氣有7隊,甚至11隊並存的時期,但問題不少,經過多年
演變,小資企業退場,大企業進駐,中職確實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因此更需要台鋼用
專業、審慎的態度經營職棒球隊,畢竟職棒不比職籃、甲組足球隊,需要投入的資源
和心力,絕對數倍於此(和職籃、足球隊相較)。
--
傷ついても進む今、諦めない強い思い
最後まで君と見る世界は、柔らかな陽射し降る、夢みた子供の頃の光
目に見えない恐怖を払いのけ、きっと君との夢を叶える
その時は強く抱き締めて欲しいの、生きてる証を強く感じたい……
——倉木麻衣《存活的證明》
--
2022-02-28 07:00 聯合新聞網 / Ramos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11/08/1/14512067.jpg

營狀況良好,不論是一軍還是二軍運作都上軌道,適應期應該可以縮短為兩年以內。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鋼集團計畫籌組第6隊進軍中職,外界好評聲不斷,然而,擺在眼前的挑戰還很多
,甚至會比當初味全龍更艱難,也難怪中職會長蔡其昌日前表示,找到第6隊沒有鬆
一口氣,「壓力才剛開始!」對台鋼、中職聯盟而言,第6隊成敗都具指標性意義。
外界好奇,台鋼集團由30幾家企業組成,且以鋼鐵、生技業為主,究竟是什麼樣的公
司集團?中信、富邦、統一、味全都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企業,日商樂天集團更具國際
知名度,台鋼若入主中職,會由誰來主導呢?
另一個問題是,根據日前媒體報導,有日商集團可望以入股方式投入第6隊,初步可
能先以冠名方式在中職登場。如果是這樣的話,台鋼集團在第6隊扮演什麼角色?該
日商又能有多少主導權?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實在令外界好奇。
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2/20/realtime/16096471.png

成企業眾多,是否真有長期經營職棒球隊的準備?球迷對此感到有些疑慮。聯合報系
資料照片
味全龍經驗告訴我們,扣除球團成立5年後可以拿回的經營保證金3.6億元,2024年台
鋼打一軍例行賽之前,就必須至少花費10億元,未來每個球季可能還會虧損至少2億
元,勢必得備妥充足銀彈。
以台鋼集團財力而言,錢或許不是太大問題,問題是,綜觀中職30幾年歷史,不管企
業規模多大、財力多雄厚,只要投入職棒產業幾年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或是遲遲拿不
到總冠軍,年度預算勢必縮減,能做的事也會愈來愈有限,第6隊的願景或許很美好
,但回歸現實面,萬一集團股東認為,花這麼多前組職棒球隊,成效不彰該如何是好
呢?
更現實的問題是,La new熊、義大犀牛在高雄地區耕耘,但球迷就是不買帳,因此有
很長一段時間高雄都沒有職棒球隊作為主場,台鋼進駐高雄,以澄清湖球場為主場,
再納入屏東,高屏地區約350萬人口,能否經營得有聲有色,實在得打上一個問號。
https://uc.udn.com.tw/photo/2016/10/31/realtime/2779742.jpg

場現實,最後只能轉賣給富邦。圖/義大世界提供
味全重新建軍過程遇到很多問題,但至少有一票老龍迷為基礎,再找回老龍將進駐教
練團,透過季中選秀、擴編選秀補強,去年首度征戰一軍賽事打得有聲有色,確實吸
引許多新的球迷,或其他球隊球迷支持。
台鋼來到中職,球迷基礎從零開始經營,又沒有味全在北部地區廣大市場和強勁消費
能力,先天就吃虧,如果起手式沒有太大亮點,一開始或許還有一股熱潮支撐,但經
營幾年很快就疲乏,難以久持,這都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台鋼集團人員後天(3月2日)赴聯盟遞交加盟意向書,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適任的領
隊,以及專業的行政、行銷團隊,忌諱多頭馬車領導,如果能在簽訂意向書當天向外
界釋疑,強調長期經營的決心當然最好。
職棒長期企盼的第5、第6隊陸續到位,當然利大於弊,長遠來看,中職回到6隊規模
,大企業經營發展得有聲有色,家長更願意送小朋友去打棒球,畢竟看的到「前景」
與「錢景」,基層球隊蓬勃發展,職棒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兵源,更多好手投入,球賽
更精彩,才能開發新球迷,而非只是球迷板塊轉移。
反過來說,如果第6隊經營得並不順遂,衍生許多問題,那麼就失去增加球隊的意義
了。過去國內職棒曾經一口氣有7隊,甚至11隊並存的時期,但問題不少,經過多年
演變,小資企業退場,大企業進駐,中職確實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因此更需要台鋼用
專業、審慎的態度經營職棒球隊,畢竟職棒不比職籃、甲組足球隊,需要投入的資源
和心力,絕對數倍於此(和職籃、足球隊相較)。
--
傷ついても進む今、諦めない強い思い
最後まで君と見る世界は、柔らかな陽射し降る、夢みた子供の頃の光
目に見えない恐怖を払いのけ、きっと君との夢を叶える
その時は強く抱き締めて欲しいの、生きてる証を強く感じたい……
——倉木麻衣《存活的證明》
--
Tags:
新聞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王柏融開轟 熱身狀況佳

By Una
at 2022-02-28T09:23
at 2022-02-28T09:23
代許基宏上陣 蘇緯達火力全開

By Anonymous
at 2022-02-28T09:22
at 2022-02-28T09:22
黃泰龍提點三壘要訣 范國宸:有靈活感覺

By Ivy
at 2022-02-27T21:32
at 2022-02-27T21:32
國聯盜壘王變身巧克力 締造史上第3千轟在台留名

By Michael
at 2022-02-27T18:42
at 2022-02-27T18:42
「觸身球王」瑞佐超猛 面對發球機讓速球直擊胸膛

By David
at 2022-02-27T18:41
at 2022-02-27T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