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職業為重 職棒不需乘載台灣的奧運夢? - 棒球

By Ina
at 2019-11-23T15:57
at 2019-11-23T15:57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
https://reurl.cc/jdVRpm 作者:活力熊
我今天要說的話,對部分球迷而言或許有點不中聽。
亞洲棒球強權對於奧運棒球有一種莫名的憧憬,我不知道是歷史共業還是潛在自卑感作祟
的因素,似乎都被「世界一」這個光環給束縛,甚至連發展健全、穩定成長的職棒聯盟,
都有不同程度為了奧運實施延後開季或中間停賽的舉措。
我在很多地方說過,在這邊還是再強調一次,我是一個以職業運動發展為本位思考的人,
國際賽結果我看得很淡,每次賽事中看到進步、無論輸贏比賽內容精采,我就滿足了。國
際賽打得好,台灣棒球熱度升溫,職棒票房有提升算賺到;打不好,大不了就是維持現狀
,選手不要受傷,好好帶著經驗回來職棒舞台繼續發光發熱比較重要。
坦白說,無論是12強賽期間還是6搶1,有沒有拿到奧運參賽權我真的不關心,我向來不覺
得沒法打奧運是件壞事,如開頭所言,我是一個職業運動發展本位的人,夏季奧運進行期
間在職棒賽季中,有打進奧運反而會造成職棒關注度的下滑,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韓國在
打奧運時都有暫停賽季的作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實力而且也很想爭奪世界冠軍,另一
方面則是希望把職棒關注度下滑的場次區段降到最低。
奧運棒球就是這麼一個讓亞洲職棒又愛又恨的比賽,有打要煩惱關注度瓜分問題、打得好
對職棒票房沒幫助、打得爛要被龐大的一日專家罵得狗血淋頭,對票房當然也沒幫助;除
了選手必須要犧牲職棒賽季個人成績累積和獎項爭奪以外,短期賽加高強度,如果受傷被
降薪或影響後續發展,也沒有人會為選手凋零的職業生涯負責,相較起來,在球季前開打
的經典賽、球季後開打的12強賽,對於當年或下一個年度的職棒票房幫助才有顯著影響,
也才有讓選手冒這個風險的價值。
至於榮譽,當然很重要,但我比較現實,榮譽不能當飯吃。抱歉,無論你喜歡與否,這都
是事實。在國際賽的短暫激情退卻以後,回到原本職場的工作領域上都能繼續發光發熱,
那才是最重要的。
沒當兵想兵役解套的,去打;想一戰成名的,去打;想拚獎金收益的,去打;希望藉由國
際賽表現吸引職業球團目光的,去打,奧運是適合上述這類選手拚戰的舞台。
但若你已經退伍、成名、高薪,在職棒又發展穩定,正在堆疊你的職業生涯數據、獎項和
歷史高度者,拜託不要去打奧運;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希望能拉抬職棒票房,像過去陽建福
那般抱持著「我把國際賽打好些,球迷就會進職棒看球」的想法,那請去打經典賽、去打
12強,因為奧運沒辦法達成這個目的。
經典賽和12強一在季前一在季末,如果打得好,對於當年度和隔年度的職棒有一定程度的
票房助益,例如2013年經典賽後的開季,及2016年(剛過2015年底首屆12強賽)的賽季;但
奧運不同,夏季奧運在八月開打,此時職棒賽季已經過半,不但可能需要配合延賽、還會
瓜分目光,而無論奧運賽果如何,都不會拉抬剩下兩個月的職棒票房,只有可能因為本國
有打奧運而造成職棒票房下滑,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看2004年雅典奧運和2008年北京奧運
後,中職當季的票房到底有什麼幫助。
喔,特別強調一下,奧運的「個人項目」是最高榮譽和頂級競爭沒有問題,我這邊純粹談
的就是奧運棒球。
或曰:「國際賽打得好,對職棒有幫助啊!」
這個論點似是而非且倒果為因,職業棒球是一個國家棒球發展的關鍵,其基底多深、發展
多好,規模多大、制度多健全,會決定該國持續投入棒運人口的基數,也將決定該國的棒
球實力廣度及縱深;而所謂的國際賽表現,只是實力拓展後一種結果呈現的型態,簡而言
之,國際賽果是發展棒球運動帶來的附加價值,而不是發展職業棒球必須俱足的要件,美
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國際賽成績並不是聯盟、球隊與球員甚至球迷關注的焦點,奧運期間
大聯盟不但不停賽,甚至還會以政策限制核心球員參賽,確保職棒發展的穩定。
但在亞洲則不然,奧運棒球之於日本、韓國和台灣,仍不同程度的被國族主義束縛,韓職
在12強之前就率先宣布停賽配套,而日本則因身為主辦國不得不然;至於連奧運資格都還
沒有取得的台灣,則是陷入更尷尬的境地,在旅外所屬聯盟都以職棒為重不開放借將的情
況下,更為嚴峻的奧運幻夢到底要拚還是不拚?職棒到底要不要配合這個大夢影響日常作
息?
很可惜,在靠國際賽「揚威國際、撫慰人心」的迷思尚未褪盡的情況下,社會輿論基本上
仍然瀰漫著要職棒全力配合圓夢的輿論氛圍,少數報導甚至以中職「勢必」、「必須」「
絕對」要停賽的字眼來趕鴨子上架。
或曰:「為何故步自封,力求參加頂級國際賽事的競爭有助於球員進步、環境進步啊!」
答,奧運金牌當然殊榮,但奧運棒球是世界最頂級的棒球競賽嗎?顯然不是,試問一個隨
主辦國不同就可能隨時消失的項目,此競賽能被稱為該運動的最高競技殿堂嗎?此外,在
職棒賽季間進行並讓隸屬大聯盟各隊緊鎖頂尖球星的奧運,這樣的水平會是最高等級嗎?
大聯盟為什麼不停賽、為什麼暫停職棒比賽去打奧運?因為他們知道何為根本,職業聯盟
主導下有世界棒球經典賽,國際棒總主導下有世界棒球12強賽,這些錯開職棒賽季,讓選
手能無後顧之憂參與的比賽,才是方今真正的最高級別棒球賽事。
我想反問,
競技並非最高級、
不能帶來職棒票房助益、
選手須冒高風險(失去獎項、紀錄甚至受傷影響後續職涯發展),
如此美夢,除虛無飄渺的榮譽感之外,到底有什麼理由需要職業運動球隊和聯盟去全力配
合競逐?
職業為重的觀念,並不僅侷限於選手,還有教練。
洪一中總教練為何在歸國後辭退國家隊主帥之位,檯面上「辜負球迷期待」這樣的理由內
行人看在眼裡都知道並非事實,12強賽打進複賽並列名前5,這已是十年來最好的成棒一
級賽事成績,辭退主因除了不想再被一日專家謾罵之外,另一方面當然是臨危受命後已達
高標,一洗北京奧運的失敗,歷史地位與口碑再造完成,自然不想另接一個更麻煩的燙手
山芋—奧運6搶1。
如果是已然晉級,直接帶隊打奧運也還罷了,但台灣還要在旅外回歸困難的情況下,犧牲
原有職棒賽季的正常作息調整去打資格賽,這對任何一個有「職業為本」意識的總教練而
言都是燙手山芋,更何況新東家樂天甫接手,來年賽季的職棒成績對於洪總更為重要,雖
然以他過去的赫赫戰功不需擔心飯碗,但會想給新東家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作為碰頭彩,強
化良好賓主關係是可以想見的目標。
或許有人還記得,當初沒有人願意承接12強總教練的情況下,是洪一中勉為其難的接受,
而他接手後也完成的很漂亮,沒有愧對任何人了;在旅外選手借將(抱歉我就是不喜歡用
徵召二字)困難的奧運6搶1中,要有圓滿結果的機率更低,而且卡在本職工作的職棒進行
期間,會想拒絕才是正常,這是一個職業棒球教練的職業道德,因為他的本業是職棒總教
練,而不是專任的國家隊教練。
對於職棒球員亦然,被國族至上和為國爭光的詛咒所束縛,在球季中冒著高風險去打國際
賽,最後影響到職棒生涯發展的人數不勝數,除了上面提過的陽建福外,還記得北京奧運
因腰傷轟然倒地的陳金鋒嗎?
對於中職聯盟而言,當然更要慎思,國際賽只是一時激情,職業賽才是不拔之基,不應為
了奧運去延後開季或暫停賽季,為少數參賽者影響到全體球隊、球員以及球團工作者的日
常運行。
我的想法是,不分業餘與職棒,不管抱持「榮譽至上」還是名聲、獎金、兵役解套等利益
導向都可以,願意去打6搶1的選手就去響應,如牽涉到職棒球員入選國手、進而影響職棒
該年度獎項爭奪,可以比照日職放寬當年職棒的出賽、打席、投球局數等入榜標準,但職
棒本身無須配合延後,也不需要中途停賽。如果真的打進奧運,就讓6搶1奪取到資格的原
班人馬繼續揮軍東京,不需另外再找既有的職棒選手加入;如果沒拿到資格?阿彌陀佛,
我始終認為沒進奧運對於職棒是好事。
我猜在如今民智半開的情況下,輿論壓力最終可能還是會讓中職不得不配合,在此之前,
已聽說有選手做出宣言,要全力支持奧運資格賽和東京奧運的參賽了,雖然各球團態度不
一,但我想在這邊先做出一個預測,奧運6搶1及後續(如能不幸進軍)的奧運賽事,國手入
選愈多、出力最大的職業球隊,該年的戰績最慘,而出力最大的總教練職棒飯碗堪憂。就
先寫在這邊,明年賽季尾聲再來驗證。
文章最後,特別感謝本屆12強國手、教練團、後勤人員與現場的媒體工作者,你們辛苦了
!兩屆12強賽的表現中都讓人看到跨世代國家隊彌足珍貴的進步與成長,奪牌不是重點,
進步才真心令人喜悅。
--
https://reurl.cc/jdVRpm 作者:活力熊
我今天要說的話,對部分球迷而言或許有點不中聽。
亞洲棒球強權對於奧運棒球有一種莫名的憧憬,我不知道是歷史共業還是潛在自卑感作祟
的因素,似乎都被「世界一」這個光環給束縛,甚至連發展健全、穩定成長的職棒聯盟,
都有不同程度為了奧運實施延後開季或中間停賽的舉措。
我在很多地方說過,在這邊還是再強調一次,我是一個以職業運動發展為本位思考的人,
國際賽結果我看得很淡,每次賽事中看到進步、無論輸贏比賽內容精采,我就滿足了。國
際賽打得好,台灣棒球熱度升溫,職棒票房有提升算賺到;打不好,大不了就是維持現狀
,選手不要受傷,好好帶著經驗回來職棒舞台繼續發光發熱比較重要。
坦白說,無論是12強賽期間還是6搶1,有沒有拿到奧運參賽權我真的不關心,我向來不覺
得沒法打奧運是件壞事,如開頭所言,我是一個職業運動發展本位的人,夏季奧運進行期
間在職棒賽季中,有打進奧運反而會造成職棒關注度的下滑,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韓國在
打奧運時都有暫停賽季的作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實力而且也很想爭奪世界冠軍,另一
方面則是希望把職棒關注度下滑的場次區段降到最低。
奧運棒球就是這麼一個讓亞洲職棒又愛又恨的比賽,有打要煩惱關注度瓜分問題、打得好
對職棒票房沒幫助、打得爛要被龐大的一日專家罵得狗血淋頭,對票房當然也沒幫助;除
了選手必須要犧牲職棒賽季個人成績累積和獎項爭奪以外,短期賽加高強度,如果受傷被
降薪或影響後續發展,也沒有人會為選手凋零的職業生涯負責,相較起來,在球季前開打
的經典賽、球季後開打的12強賽,對於當年或下一個年度的職棒票房幫助才有顯著影響,
也才有讓選手冒這個風險的價值。
至於榮譽,當然很重要,但我比較現實,榮譽不能當飯吃。抱歉,無論你喜歡與否,這都
是事實。在國際賽的短暫激情退卻以後,回到原本職場的工作領域上都能繼續發光發熱,
那才是最重要的。
沒當兵想兵役解套的,去打;想一戰成名的,去打;想拚獎金收益的,去打;希望藉由國
際賽表現吸引職業球團目光的,去打,奧運是適合上述這類選手拚戰的舞台。
但若你已經退伍、成名、高薪,在職棒又發展穩定,正在堆疊你的職業生涯數據、獎項和
歷史高度者,拜託不要去打奧運;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希望能拉抬職棒票房,像過去陽建福
那般抱持著「我把國際賽打好些,球迷就會進職棒看球」的想法,那請去打經典賽、去打
12強,因為奧運沒辦法達成這個目的。
經典賽和12強一在季前一在季末,如果打得好,對於當年度和隔年度的職棒有一定程度的
票房助益,例如2013年經典賽後的開季,及2016年(剛過2015年底首屆12強賽)的賽季;但
奧運不同,夏季奧運在八月開打,此時職棒賽季已經過半,不但可能需要配合延賽、還會
瓜分目光,而無論奧運賽果如何,都不會拉抬剩下兩個月的職棒票房,只有可能因為本國
有打奧運而造成職棒票房下滑,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看2004年雅典奧運和2008年北京奧運
後,中職當季的票房到底有什麼幫助。
喔,特別強調一下,奧運的「個人項目」是最高榮譽和頂級競爭沒有問題,我這邊純粹談
的就是奧運棒球。
或曰:「國際賽打得好,對職棒有幫助啊!」
這個論點似是而非且倒果為因,職業棒球是一個國家棒球發展的關鍵,其基底多深、發展
多好,規模多大、制度多健全,會決定該國持續投入棒運人口的基數,也將決定該國的棒
球實力廣度及縱深;而所謂的國際賽表現,只是實力拓展後一種結果呈現的型態,簡而言
之,國際賽果是發展棒球運動帶來的附加價值,而不是發展職業棒球必須俱足的要件,美
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國際賽成績並不是聯盟、球隊與球員甚至球迷關注的焦點,奧運期間
大聯盟不但不停賽,甚至還會以政策限制核心球員參賽,確保職棒發展的穩定。
但在亞洲則不然,奧運棒球之於日本、韓國和台灣,仍不同程度的被國族主義束縛,韓職
在12強之前就率先宣布停賽配套,而日本則因身為主辦國不得不然;至於連奧運資格都還
沒有取得的台灣,則是陷入更尷尬的境地,在旅外所屬聯盟都以職棒為重不開放借將的情
況下,更為嚴峻的奧運幻夢到底要拚還是不拚?職棒到底要不要配合這個大夢影響日常作
息?
很可惜,在靠國際賽「揚威國際、撫慰人心」的迷思尚未褪盡的情況下,社會輿論基本上
仍然瀰漫著要職棒全力配合圓夢的輿論氛圍,少數報導甚至以中職「勢必」、「必須」「
絕對」要停賽的字眼來趕鴨子上架。
或曰:「為何故步自封,力求參加頂級國際賽事的競爭有助於球員進步、環境進步啊!」
答,奧運金牌當然殊榮,但奧運棒球是世界最頂級的棒球競賽嗎?顯然不是,試問一個隨
主辦國不同就可能隨時消失的項目,此競賽能被稱為該運動的最高競技殿堂嗎?此外,在
職棒賽季間進行並讓隸屬大聯盟各隊緊鎖頂尖球星的奧運,這樣的水平會是最高等級嗎?
大聯盟為什麼不停賽、為什麼暫停職棒比賽去打奧運?因為他們知道何為根本,職業聯盟
主導下有世界棒球經典賽,國際棒總主導下有世界棒球12強賽,這些錯開職棒賽季,讓選
手能無後顧之憂參與的比賽,才是方今真正的最高級別棒球賽事。
我想反問,
競技並非最高級、
不能帶來職棒票房助益、
選手須冒高風險(失去獎項、紀錄甚至受傷影響後續職涯發展),
如此美夢,除虛無飄渺的榮譽感之外,到底有什麼理由需要職業運動球隊和聯盟去全力配
合競逐?
職業為重的觀念,並不僅侷限於選手,還有教練。
洪一中總教練為何在歸國後辭退國家隊主帥之位,檯面上「辜負球迷期待」這樣的理由內
行人看在眼裡都知道並非事實,12強賽打進複賽並列名前5,這已是十年來最好的成棒一
級賽事成績,辭退主因除了不想再被一日專家謾罵之外,另一方面當然是臨危受命後已達
高標,一洗北京奧運的失敗,歷史地位與口碑再造完成,自然不想另接一個更麻煩的燙手
山芋—奧運6搶1。
如果是已然晉級,直接帶隊打奧運也還罷了,但台灣還要在旅外回歸困難的情況下,犧牲
原有職棒賽季的正常作息調整去打資格賽,這對任何一個有「職業為本」意識的總教練而
言都是燙手山芋,更何況新東家樂天甫接手,來年賽季的職棒成績對於洪總更為重要,雖
然以他過去的赫赫戰功不需擔心飯碗,但會想給新東家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作為碰頭彩,強
化良好賓主關係是可以想見的目標。
或許有人還記得,當初沒有人願意承接12強總教練的情況下,是洪一中勉為其難的接受,
而他接手後也完成的很漂亮,沒有愧對任何人了;在旅外選手借將(抱歉我就是不喜歡用
徵召二字)困難的奧運6搶1中,要有圓滿結果的機率更低,而且卡在本職工作的職棒進行
期間,會想拒絕才是正常,這是一個職業棒球教練的職業道德,因為他的本業是職棒總教
練,而不是專任的國家隊教練。
對於職棒球員亦然,被國族至上和為國爭光的詛咒所束縛,在球季中冒著高風險去打國際
賽,最後影響到職棒生涯發展的人數不勝數,除了上面提過的陽建福外,還記得北京奧運
因腰傷轟然倒地的陳金鋒嗎?
對於中職聯盟而言,當然更要慎思,國際賽只是一時激情,職業賽才是不拔之基,不應為
了奧運去延後開季或暫停賽季,為少數參賽者影響到全體球隊、球員以及球團工作者的日
常運行。
我的想法是,不分業餘與職棒,不管抱持「榮譽至上」還是名聲、獎金、兵役解套等利益
導向都可以,願意去打6搶1的選手就去響應,如牽涉到職棒球員入選國手、進而影響職棒
該年度獎項爭奪,可以比照日職放寬當年職棒的出賽、打席、投球局數等入榜標準,但職
棒本身無須配合延後,也不需要中途停賽。如果真的打進奧運,就讓6搶1奪取到資格的原
班人馬繼續揮軍東京,不需另外再找既有的職棒選手加入;如果沒拿到資格?阿彌陀佛,
我始終認為沒進奧運對於職棒是好事。
我猜在如今民智半開的情況下,輿論壓力最終可能還是會讓中職不得不配合,在此之前,
已聽說有選手做出宣言,要全力支持奧運資格賽和東京奧運的參賽了,雖然各球團態度不
一,但我想在這邊先做出一個預測,奧運6搶1及後續(如能不幸進軍)的奧運賽事,國手入
選愈多、出力最大的職業球隊,該年的戰績最慘,而出力最大的總教練職棒飯碗堪憂。就
先寫在這邊,明年賽季尾聲再來驗證。
文章最後,特別感謝本屆12強國手、教練團、後勤人員與現場的媒體工作者,你們辛苦了
!兩屆12強賽的表現中都讓人看到跨世代國家隊彌足珍貴的進步與成長,奪牌不是重點,
進步才真心令人喜悅。
--
Tags:
棒球
All Comments

By Rachel
at 2019-11-26T06:32
at 2019-11-26T06:32

By Charlotte
at 2019-11-26T22:16
at 2019-11-26T22:16

By Jacob
at 2019-11-28T08:08
at 2019-11-28T08:08

By Candice
at 2019-11-30T05:01
at 2019-11-30T05:01

By Kelly
at 2019-11-30T16:36
at 2019-11-30T16:36

By James
at 2019-12-03T08:52
at 2019-12-03T08:52

By Emily
at 2019-12-04T12:04
at 2019-12-04T12:04

By Cara
at 2019-12-06T13:22
at 2019-12-06T13:22

By Joe
at 2019-12-11T04:01
at 2019-12-11T04:01

By Kama
at 2019-12-13T00:19
at 2019-12-13T00:19

By Blanche
at 2019-12-17T11:34
at 2019-12-17T11:34

By Leila
at 2019-12-19T07:11
at 2019-12-19T07:11

By Erin
at 2019-12-23T16:07
at 2019-12-23T16:07

By Ursula
at 2019-12-28T00:14
at 2019-12-28T00:14

By Harry
at 2019-12-28T02:53
at 2019-12-28T02:53

By Olga
at 2019-12-30T13:26
at 2019-12-30T13:26

By Hedda
at 2019-12-31T11:25
at 2019-12-31T11:25

By Carol
at 2020-01-01T16:55
at 2020-01-01T16:55

By Andrew
at 2020-01-03T21:47
at 2020-01-03T21:47

By Suhail Hany
at 2020-01-06T08:20
at 2020-01-06T08:20

By Brianna
at 2020-01-08T21:11
at 2020-01-08T21:11

By Robert
at 2020-01-11T00:21
at 2020-01-11T00:21

By Gary
at 2020-01-15T08:26
at 2020-01-15T08:26

By Ethan
at 2020-01-19T23:36
at 2020-01-19T23:36

By Isla
at 2020-01-24T23:28
at 2020-01-24T23:28

By Sandy
at 2020-01-25T18:55
at 2020-01-25T18:55

By Bennie
at 2020-01-28T15:15
at 2020-01-28T15:15

By Enid
at 2020-01-31T16:54
at 2020-01-31T16:54

By Xanthe
at 2020-02-02T18:52
at 2020-02-02T18:52

By Daniel
at 2020-02-04T10:33
at 2020-02-04T10:33

By Rosalind
at 2020-02-05T12:00
at 2020-02-05T12:00

By Olive
at 2020-02-07T23:11
at 2020-02-07T23:11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2-09T05:08
at 2020-02-09T05:08

By Doris
at 2020-02-09T15:56
at 2020-02-09T15:56

By Elma
at 2020-02-10T03:34
at 2020-02-10T03:34

By Elvira
at 2020-02-12T13:09
at 2020-02-12T13:09

By Agatha
at 2020-02-15T03:07
at 2020-02-15T03:07

By Cara
at 2020-02-15T06:01
at 2020-02-15T06:01

By Annie
at 2020-02-20T01:19
at 2020-02-20T01:19

By Rachel
at 2020-02-22T04:00
at 2020-02-22T04:00

By Kama
at 2020-02-24T19:46
at 2020-02-24T19:46

By Zanna
at 2020-02-25T20:33
at 2020-02-25T20:33

By Oscar
at 2020-02-27T02:29
at 2020-02-27T02:29

By Charlie
at 2020-03-02T01:52
at 2020-03-02T01:52

By Michael
at 2020-03-03T19:55
at 2020-03-03T19:55

By Isabella
at 2020-03-04T22:27
at 2020-03-04T22:27

By Regina
at 2020-03-08T16:29
at 2020-03-08T16:29

By Barb Cronin
at 2020-03-10T10:23
at 2020-03-10T10:23

By Lauren
at 2020-03-10T15:20
at 2020-03-10T15:20

By Franklin
at 2020-03-13T15:45
at 2020-03-13T15:45

By Ida
at 2020-03-14T00:26
at 2020-03-14T00:26

By Harry
at 2020-03-14T04:44
at 2020-03-14T04:44

By Joseph
at 2020-03-15T03:14
at 2020-03-15T03:14

By Yuri
at 2020-03-17T09:20
at 2020-03-17T09:20

By Tom
at 2020-03-21T00:37
at 2020-03-21T00:37

By Zora
at 2020-03-21T13:09
at 2020-03-21T13:09

By Leila
at 2020-03-23T11:15
at 2020-03-23T11:15

By Agnes
at 2020-03-25T20:29
at 2020-03-25T20:29

By Anthony
at 2020-03-28T15:51
at 2020-03-28T15:51

By Dinah
at 2020-03-30T16:07
at 2020-03-30T16:07

By Olga
at 2020-04-04T03:31
at 2020-04-04T03:31

By George
at 2020-04-06T00:19
at 2020-04-06T00:19

By Jake
at 2020-04-10T01:46
at 2020-04-10T01:46

By Rosalind
at 2020-04-11T04:44
at 2020-04-11T04:44

By Hardy
at 2020-04-14T17:34
at 2020-04-14T17:34

By Rosalind
at 2020-04-15T07:33
at 2020-04-15T07:33

By Una
at 2020-04-16T17:59
at 2020-04-16T17:59

By Bethany
at 2020-04-21T12:34
at 2020-04-21T12:34

By Sarah
at 2020-04-24T16:56
at 2020-04-24T16:56

By Oliver
at 2020-04-27T22:25
at 2020-04-27T22:25

By Steve
at 2020-05-01T04:45
at 2020-05-01T04:45

By Kelly
at 2020-05-03T06:29
at 2020-05-03T06:29

By Mason
at 2020-05-03T22:34
at 2020-05-03T22:34

By Audriana
at 2020-05-07T14:50
at 2020-05-07T14:50

By Regina
at 2020-05-11T21:41
at 2020-05-11T21:41

By Edwina
at 2020-05-13T01:38
at 2020-05-13T01:38

By Kumar
at 2020-05-16T00:11
at 2020-05-16T00:11

By Oliver
at 2020-05-17T14:34
at 2020-05-17T14:34

By Necoo
at 2020-05-19T21:39
at 2020-05-19T21:39

By Robert
at 2020-05-23T20:26
at 2020-05-23T20:26

By Robert
at 2020-05-25T04:56
at 2020-05-25T04:56

By James
at 2020-05-29T23:44
at 2020-05-29T23:44

By Mia
at 2020-05-31T03:14
at 2020-05-31T03:14

By Gary
at 2020-06-01T08:18
at 2020-06-01T08:18

By Damian
at 2020-06-03T00:30
at 2020-06-03T00:30

By Edith
at 2020-06-06T00:03
at 2020-06-06T00:03

By Enid
at 2020-06-09T23:02
at 2020-06-09T23:02

By Mia
at 2020-06-13T12:55
at 2020-06-13T12:55

By Belly
at 2020-06-18T09:54
at 2020-06-18T09:54

By Sarah
at 2020-06-20T06:08
at 2020-06-20T06:08

By Hazel
at 2020-06-20T13:06
at 2020-06-20T13:06

By Agnes
at 2020-06-24T11:55
at 2020-06-24T11:55

By Brianna
at 2020-06-28T11:55
at 2020-06-28T11:55

By Kama
at 2020-06-30T08:53
at 2020-06-30T08:53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7-03T15:36
at 2020-07-03T15:36

By Damian
at 2020-07-06T22:27
at 2020-07-06T22:27

By Bethany
at 2020-07-10T15:57
at 2020-07-10T15:57

By Donna
at 2020-07-13T02:46
at 2020-07-13T02:46

By Ingrid
at 2020-07-17T22:43
at 2020-07-17T22:43

By Faithe
at 2020-07-19T11:28
at 2020-07-19T11:28

By Eartha
at 2020-07-20T14:17
at 2020-07-20T14:17
Related Posts
歡呼聲僅次於王建民 江少慶12強後爆紅

By Dinah
at 2019-11-23T15:51
at 2019-11-23T15:51
味全會不會被打爆呀?

By Suhail Hany
at 2019-11-23T15:50
at 2019-11-23T15:50
關於冬盟跟爆米花的後勤

By Tom
at 2019-11-23T15:40
at 2019-11-23T15:40
新嬌點!味全小龍女啦啦隊成軍 冬盟看得

By George
at 2019-11-23T15:06
at 2019-11-23T15:06
曾琮萱

By Joe
at 2019-11-23T15:03
at 2019-11-23T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