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體西用百年穿越,倒果為因的薪資透明台 - 籃球
By Delia
at 2021-09-03T23:35
at 2021-09-03T23:35
Table of Contents
中體西用百年穿越,倒果為因的薪資透明台灣鬧劇
這是「運動啪ep.60」文字版,當天錄音和主持人阿岱聊得非常過癮,但很可惜受限於時
間與記憶有限,沒辦法把全部準備資料一口氣好好講完,訪談中也有需要圖表輔助,現在
一併呈現。
作者:hunight 運動視界
2021/09/03
籃球
從台灣球隊公開薪資開始談起,什麼是薪資透明?最基本就是如NBA一樣,讓所有球員每
年領到多少錢透明化,很多人希望台灣籃球能夠走到這一步,而且能越快越好,無論什麼
觀點,對再度走進職籃起步的台灣籃球,都是好事,但怎麼樣才能越快越好?這就是大哉
問。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是申論題,但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他幾個國家例子,探討其脈絡,
未來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資方獨大,倒果為因的薪資透明
我想身為球迷和消費者,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球迷影響力可以讓市場循環變成正向,隨著
職業運動的透明化,讓市場越來越好,但透明化是不是等於「公布薪資透明,就會讓市場
機制透明」,這是倒果為因,如同台灣一向不尊重文化,更不尊重文化累積,缺乏思考能
力,缺乏整體制度概念,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只好把眼前見到看到覺得別人做過,是好的
東西就直接拿來套用,但卻不知道是好是壞。
薪資透明重不重要?絕對很重要,因為全世界最成熟的聯盟NBA幾乎薪資透明,而且NBA是
全世界最成功的職籃典範;但也可以說不重要,因為許多國外聯盟薪資幾乎沒有對外公開
,甚至即便NBA薪資透明,都不是真正透明,即便是basketball-reference在球員生涯薪
資統計下方都還有一句may be incomplete,NBA對外並非真正薪資透明,而是制度上讓薪
資透明,薪資透明是制度足夠透明所得到的結果。如何產生一套良好運作制度,遠比有沒
有達成薪資透明的結果還重要。
怎麼做到薪資透明?希望薪資透明的前提是,不管是台灣哪一個聯盟,現在,此時,此刻
,必須開始正視市場已經和過去不一樣,過去台灣籃球是資方獨大的市場,資方說一很少
能說二,但任誰都知道,一個成熟的職業運動,必定是勞方、資方和消費者三方能達到平
衡,彼此牽制,但也找出彼此互利,共同壯大市場的正向循環。
由於過去台灣是資方獨大,因為勞資權力結構不對等,不會有什麼真正的勞資爭議,因為
連出現大問題,合約糾紛上法院的機會都不多,甚至過去很多球隊是沒有合約,球員不能
有經紀人的,但現在開始有必須慢慢走向合約和市場出現監督的機制,這其實是在市場機
制推著資方必須要把一定程度的主導權給釋出來,勞方則要有相應的代表團體和機制,把
這個代表權給拿下來,勞資雙方的權力才有機會慢慢走到比較平衡的狀態。
美國怎麼做到接近薪資透明,美國的勞資協議有相關的法理基礎,MLB是在1922年,剛好
至今一百年前,美國法院批准的職業棒球反托拉斯豁免,理由是,職業運動不屬商業行為
,然後在1955年成立了球員工會;NBA是在1954年成立球員工會,第一任Bob Cousy,與資
方達成集體協議形式避免反壟斷訴訟,所有的條款都是在這樣狀態下,有法源依據,或是
有勞資協議的溝通模式,進而把勞資協議條文修正到近乎透明。
但NBA是一步登天嗎?沒有,一開始球員工會要求的不是什麼公開透明,而是球團必須給
予每日出勤的食宿津貼,還有客場旅行待遇,季後賽獎金,直到1957年,球員工會終於爭
取到食宿津貼,每日七美元,至今仍被視為NBA工會運動史上的里程碑,但很可惜的是,
當時球員也不完全支持工會,球員工會甚至一度因為沒有足夠會費營運相關必要支出,導
致最後Bob Cousy黯然下台。
球員工會幾經改組,1970年,Oscar Robertson第一次把NBA以反托拉斯法告上聯邦法庭,
當時NBA準備合併創立就想被NBA買下的ABA聯盟,並且推動國會同樣以比照MLB模式的反托
拉斯豁免形式進行,但Robertson主張這有違反托拉斯的禁止壟斷市場精神,職業運動早
已不如1922年國會議員聲稱的MLB非為商業服務為由的豁免開脫,侵害了球員商業利益,
最終,經過長達17個月訴訟,法院判定Robertson勝訴,這是全世界職業運動劃時代的一
步,這次除了讓NBA推動現代化的自由球員身分資格,才讓現在看似理所當然合約結束就
進入FA的夏天自由市場,都是透過法院訴訟才得到保障,如果我們現在所看到覺得理所當
然一蹴可及,那是忽略了前人篳路藍縷與負重前行。
先有薪資制度?還是先有薪資透明?這不是雞生蛋蛋生雞
NBA球員工會的一步一腳印,直到1983年,球員工會成立30年之後,才和資方達成第一個
薪資上限,也是同一年,因為Larry Bird續約,勞資雙方才催生了大鳥條款,1994年第一
次明星賽短暫封館和1998年封館罷工,球員工會才產生和資方有比較對等的權力架構,進
而一步一步讓薪資條款落實至合約可以推估的透明狀態。
這幾年如果談到職業運動,很多人會直觀的把NBA拿來對比,但什麼是NBA?每次我會複述
一個邏輯,「NBA是在一個全世界最資本主義國家,舉辦的社會主義聯賽」,這是全世界
唯一一個能達到均富,好好操作不會賠錢,不會有萬年強權湖人獨霸就賺飽飽,二十年爛
隊尼克隊就只能賠到脫褲,所有球隊只要好好投資,無論戰績,都能有賺錢機會的聯賽,
這是理想中間偏左社會主義的典型,但世界上有沒有第二個聯賽可以做到這樣?目前看起
來不太容易,即便是澳洲NBL,去年疫情一來,年薪二十萬澳幣以上球員減薪幅度高達五
成,即便NBL已經是NBA之外全世界制度最健康,上座率第二好的單一國家職業聯賽,但發
展到最後如此蓬勃,也不可能達到全體均富。
NBA有沒有透明化?其實球迷看到的薪資絕對不是透明,勞資協議規範來自於BRI,每年
BRI都沒公布,計算球員薪資都還規定要把所有可能計入的獎金計進去,到底拿了多少,
沒看到合約,我認為只能算是完整的體制讓合約接近透明。在沒有公開合約情況下,但經
過這麼長時間,逐步修正,如果現在回頭去看1980年代以前NBA球員年薪,其實是很多沒
有詳細資料,而所謂透明化在美國花了幾十年才逐漸做到透過各項條款修正。
過去知道Boris Diaw在馬刺時期有「減肥條款」,但因為制度完整,球迷不需要看到合約
,詳細知道他要幾磅會被扣多少錢,而是從他的簽下合約資格,就能於法有據得以推算,
達到可以推估的程度。
當初P. League+成立時,曾喊說三年內要透明化,或是這些球團對外的代表公開合約要攤
開,聯盟和球團如果都不是真的理解美國怎麼做到透明化,只是想讓合約攤在陽光下,聽
起來是非常荒謬而且缺乏思考能力的,因為NBA走了幾十年修正制度,從1980年代NBA品牌
價值起飛才走到的這一切,我們三年內要全部做好,這比文革大躍進毛澤東喊說要超英趕
美還驚人,但實際上職業運動不需要超英趕美,而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好好發展,B聯盟是
如此,NBL也是,台灣職籃如果想發展,不需要和NBA或CBA相比,甚至在規模和上座率更
不需要和中華職棒做比較,需要做的是認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充分規劃好制度,做出
自己價值。
從要求公開薪資透明化來看,這反應出另外一個台灣的價值觀,是台灣不重視文化,不尊
重文化,甚至輕忽文化累積的結果。歷史上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清末的洋務運動核
心精神是「中體西用」,最後也組了亞洲最大亞洲最強的北洋艦隊,結果甲午戰爭開打,
黃海海戰才發現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根本不懂砲彈差別,沒帶開花彈只帶實心彈,還被評
為「只識弓馬」,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一艘日軍軍艦都打不沉,最後北洋艦隊慘敗,為
什麼?因為洋務運動根本沒把西方列強為什麼做對做好的過程好好消化,只想拿到結果,
現在台灣突然單方面說要開放薪資透明,這本質與中體西用無二致,制度沒跟上,只有薪
資透明,如同滿清想要看到西方進步只想著收割工業革命,而對於歐洲整個18世紀末期的
啟蒙時代忽略不見,只看到技術而不認同思想同樣需要內化,改革只有標沒有本,組了北
洋艦隊,能打仗嗎?
如果說這兩年台灣職籃蓬勃發展,讓職業運動的概念,慢慢從聯賽少得可憐的進場人次,
能夠討論到產業化,什麼是職業運動要產業化?現在球迷大概可以講出一套邏輯,要有職
業運動蓬勃發展,不再只有球員和教練團是受薪人員,而是相關規模可以越做越大,進而
變成可以真正營利,但對我來說,整個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嘗試,創新,犯錯,修正的過
程,重點不單是哪個國家用了什麼方式讓他們職業籃球更好就抄來用,這樣邏輯會落入清
末洋務運動主張「中體西用」的穿越一百多年時空來到台灣,發現大多數這樣主張的人,
和所謂當年歷史課本上念到的清末腐儒沒什麼進步,沒什麼改變,因為在這樣主張的人,
並不強調過程,但職業運動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
從這個case來看,這是成力煥和平分手後突然殺出的案外案,我們合約要透明化,看到前
面NBA怎麼讓合約透明的,不知道會不會覺得台灣突然拋出薪資要透明很莫名其妙?NBA是
制度讓合約透明,是勞資雙方透過協議達成的其中一個結果,而不是全貌,現在台灣資方
單方面說要讓制度透明,但這個問題能不能反推回因為薪資透明而修正台灣籃球極為不足
的制度面,制度面指的不單單是PLG或是哪個聯盟,而是整個體壇大環境的陋習,資方獨
大,一切私底下用搓用橋的陋習。
現在資方一聲令下要開放合約,而不是從建立制度,到認清勞資意識是大環境必須,這又
是另一個只有求標不求本,即便合約開放,我不太懂這種做事邏輯和以往台灣籃壇資方獨
大有什麼不一樣? 薪資透明可不可以達到產業平衡,或是產業更好?2005年當時中職已
經做到大部分公布合約,依然傳出當年杜寅傑有球隊給他零簽三萬,光靠一個薪資透明,
但依舊是資方獨大,缺乏勞方聲音,要說資方單方面的薪資能夠透明推動台灣職業架構更
健全,這是很荒謬的,想要推動產業更好,只有回到原點,重新讓產業中的每個人先認清
自己角色,再來談扮演好什麼樣的角色。
會要求薪資透明的另一個主因,在於球迷認知職業運動的球團支出=球員薪資支出,事實
上正常而且成熟,在乎球迷,用心經營屬地主義的球隊,球員薪資薪資只佔了60%不到,
從NBA例子,大約小城市是50%,大城市有更多額外收入,可以到60%;從日本職業運動經
驗來看,如果走向真正職業化,B Leauge人事預算大約只有球團年度預算的30~40%,J
League多一點點,大約50%,過去曾在日本擔任多個聯盟主導角色的專業經理人葦原一正
曾指出,J聯盟球團的球員薪資如果佔到團隊支出60%以上基本是「瀕危」,表示沒有足夠
其他預算可以深耕在地,但台灣呢?過去SBL時期可能佔了八成甚至九成以上都是球員教
練的薪水支出,當然做不好球團經營,現在走入職業化,球迷關注的視野和角度是不是應
該更廣一些?
去年我在擬訂P. LEAGUE+章程的時候,參考了幾個國際上我仔細觀察過成功改革並找到自
身定位的職業聯盟,包含B聯盟,還有澳洲NBL,這是我看過所有世界上聯賽的章程,對於
制度能讓包含未來聯盟發展方向最明確最健康的兩個聯賽,他們都沒有做到薪資透明,但
他們能做好自己的定位和角色,發展出一套完整薪資系統。例如過去NBL薪資不高,但有
一條存在海外挖回來的球員可以不受薪資上限規範,去年大幅減薪,但依舊是透過球員工
會和資方協商後的結果,去年NBL以2020年收入為準,2021只要球隊收入達到本季的
90-95%,必須要撥出5%分給球員,如果達到95-100%,則要撥出10%給球員,並不是資方一
聲令下說減就減,減薪是標,協商是本。
如果只有資方單方面的薪資制度會是什麼結果,就如同現在中國CBA周琦的case,沒有經
過球員代表協商的薪資制度,資方要求減薪,那勞方除了選擇不打沒有第二選項,因為沒
有球員工會,除了以球員損失一年,連其他抗議手段都沒有。周琦或許是衝擊制度的烈士
,但烈士死了之後就只有個墓碑,誰又能推誰去當下一個烈士?
B聯盟同樣沒有薪資透明,但他們公布的財報都把球團資料公布在官網的經營情報裡面,
包含門票收入,贊助商收入,商品販賣收入,青年隊收入,聯盟權利金收入;其實P.
LEAGUE+相關聯盟查核,和提供財務報告,還有所有球員合約都要送交聯盟備查,必須要
建立相關的監督和查核機制,這些都有列進當時去年PLG七月第一版的章程草案中,但第
一次領隊會議前收到球團feedback,就被劃掉,上面寫著「球團只需在申請加入時提供財
報相關資料供聯盟審核,無需每年提財報或授權聯盟查核財務狀況」。
收到這種結果意外嗎?完全沒有,甚至沒什麼失落感,沒被劃掉才會覺得意外,因為這就
是台灣過去資方獨大的市場造成的結果,如果球迷不想繼續看到資方獨大,而是讓職業聯
盟每個環節慢慢到位,應該是現在開始監督資方和勞方彼此的責任,不是讓資方一聲令下
說開放就開放,實際上從NBL和B聯盟都可以看到,只要有了健全制度,有沒有薪資透明不
是唯一終點,而是每個國家可以創造出不同玩法。
職業運動是一個概念,不是教條,要達到一個成熟的職業聯盟更不是抄功課,不是把別的
國家經驗全抄了,就可以把別人的經驗複製到自己國家上,而是要去理解別的國家成功經
驗,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不是因地制宜,而排除那些不可複製的經驗之後,再把別人成功
的例子納為己用,這不是抄功課,是一個理解和學習的內化過程,如果只有照抄別人做了
什麼,而不是去理解和吸收,那和清末有什麼分別?
如果不去消化過程,只想擷取別人結果,那是一種cargo cult science,cargo cult
science台灣很傳神的翻譯是「草包族科學」,如果只求標不求本,這就是草包族科學的
典型,你以為什麼都做了,但偏偏沒學會人家為什麼這麼做,等於什麼都沒做。
什麼是cargo cult science?關鍵評論網推薦書籍中寫過,物理學大師Richard P.
Feynman說過:
「在南太平洋有一些土人,被稱為草包族。在大戰期間,這些工人看到飛機降落在地面,
卸下來一包包的好東西,其中一些是送給他們的。往後他們仍然希望能發生同樣的事,於
是現在他們在同樣的地點鋪飛機跑道,兩旁還點上了火,蓋了間小茅屋,派人坐在那裡,
頭上綁了兩塊木頭(假裝是耳機)、插了根竹子(假裝是天線),以為這就等於控制塔裡
的領航員了。然後他們等待,等待飛機降落。
他們每件事都做對了,一切都十分神似,看來跟戰時沒什麼兩樣,但這行不通:始終沒有
飛機降落下來。這是為什麼我叫這些東西為「草包族科學」,因為它們完全學足了科學研
究的外表,一切都十分神似,但是事實上它們缺乏了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飛機始終沒有降
落下來。」
現在台灣火熱的籃球市場熱度,並不是市場真的成熟了,而是有職業聯盟草創紅利的榮景
,什麼是草創紅利?就是第一年做什麼看起來都是加分的,PLG的成立讓球團投資者和球
迷知道,台灣籃壇不再是死水一片,而持續加大關注和投資力道,但這個榮景會維持多久
?以往經驗,不會超過三、五年,就像蛋塔,蛋塔之所以變成蛋塔效應,是因為蛋塔沒有
變成台灣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同樣的,職業運動市場本質如果沒有變化,球迷關注變成
樓起樓塌不過熱度膩了,整體大環境是不會有起色的。
我們不能期待整個職業籃球都像這兩年一樣蓬勃,聯盟應該是一個產業平台,而職業運動
本身是「資方-勞方-球迷」三方共同制衡並且發展的市場,過去SBL十多年沒有球迷,
資方獨大,但現在看起來有點起色,這是整個環境的大家必須有共同體認的問題,資方的
聯盟必須想像清楚自身聯盟的角色和定位,制訂好嚴謹的章程條款,資方的球團必須深耕
在地,建立在地化品牌;勞方的球員必須要有團結而且合法的管道,球迷則是要支持那些
願意深耕在地的球團,這才是建立產業良性的互動,也才可能讓這個體育產業不是蛋塔,
不會一夕之前又土崩瓦解。
薪資透明好不好?如果台灣能正常地走到那一步,當然很好,但現在當務之急,要做的不
是單方面要求薪資透明,因為薪資透明是果,但我們已經清楚了解什麼是薪資透明嗎?過
去NBA花了三十年才走上薪資透明,台灣可不可以更快?我不知道,但如果現在這麼多聯
盟在台灣這片市場中競爭,誰能越快開始認清並走上這一步,誰就有機會讓這個環境和產
業更成熟的產業模式更進一步,走進在地,走到台灣球迷心中,成為真正成熟的運動產業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7949
--
這是「運動啪ep.60」文字版,當天錄音和主持人阿岱聊得非常過癮,但很可惜受限於時
間與記憶有限,沒辦法把全部準備資料一口氣好好講完,訪談中也有需要圖表輔助,現在
一併呈現。
作者:hunight 運動視界
2021/09/03
籃球
從台灣球隊公開薪資開始談起,什麼是薪資透明?最基本就是如NBA一樣,讓所有球員每
年領到多少錢透明化,很多人希望台灣籃球能夠走到這一步,而且能越快越好,無論什麼
觀點,對再度走進職籃起步的台灣籃球,都是好事,但怎麼樣才能越快越好?這就是大哉
問。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是申論題,但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他幾個國家例子,探討其脈絡,
未來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資方獨大,倒果為因的薪資透明
我想身為球迷和消費者,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球迷影響力可以讓市場循環變成正向,隨著
職業運動的透明化,讓市場越來越好,但透明化是不是等於「公布薪資透明,就會讓市場
機制透明」,這是倒果為因,如同台灣一向不尊重文化,更不尊重文化累積,缺乏思考能
力,缺乏整體制度概念,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只好把眼前見到看到覺得別人做過,是好的
東西就直接拿來套用,但卻不知道是好是壞。
薪資透明重不重要?絕對很重要,因為全世界最成熟的聯盟NBA幾乎薪資透明,而且NBA是
全世界最成功的職籃典範;但也可以說不重要,因為許多國外聯盟薪資幾乎沒有對外公開
,甚至即便NBA薪資透明,都不是真正透明,即便是basketball-reference在球員生涯薪
資統計下方都還有一句may be incomplete,NBA對外並非真正薪資透明,而是制度上讓薪
資透明,薪資透明是制度足夠透明所得到的結果。如何產生一套良好運作制度,遠比有沒
有達成薪資透明的結果還重要。
怎麼做到薪資透明?希望薪資透明的前提是,不管是台灣哪一個聯盟,現在,此時,此刻
,必須開始正視市場已經和過去不一樣,過去台灣籃球是資方獨大的市場,資方說一很少
能說二,但任誰都知道,一個成熟的職業運動,必定是勞方、資方和消費者三方能達到平
衡,彼此牽制,但也找出彼此互利,共同壯大市場的正向循環。
由於過去台灣是資方獨大,因為勞資權力結構不對等,不會有什麼真正的勞資爭議,因為
連出現大問題,合約糾紛上法院的機會都不多,甚至過去很多球隊是沒有合約,球員不能
有經紀人的,但現在開始有必須慢慢走向合約和市場出現監督的機制,這其實是在市場機
制推著資方必須要把一定程度的主導權給釋出來,勞方則要有相應的代表團體和機制,把
這個代表權給拿下來,勞資雙方的權力才有機會慢慢走到比較平衡的狀態。
美國怎麼做到接近薪資透明,美國的勞資協議有相關的法理基礎,MLB是在1922年,剛好
至今一百年前,美國法院批准的職業棒球反托拉斯豁免,理由是,職業運動不屬商業行為
,然後在1955年成立了球員工會;NBA是在1954年成立球員工會,第一任Bob Cousy,與資
方達成集體協議形式避免反壟斷訴訟,所有的條款都是在這樣狀態下,有法源依據,或是
有勞資協議的溝通模式,進而把勞資協議條文修正到近乎透明。
但NBA是一步登天嗎?沒有,一開始球員工會要求的不是什麼公開透明,而是球團必須給
予每日出勤的食宿津貼,還有客場旅行待遇,季後賽獎金,直到1957年,球員工會終於爭
取到食宿津貼,每日七美元,至今仍被視為NBA工會運動史上的里程碑,但很可惜的是,
當時球員也不完全支持工會,球員工會甚至一度因為沒有足夠會費營運相關必要支出,導
致最後Bob Cousy黯然下台。
球員工會幾經改組,1970年,Oscar Robertson第一次把NBA以反托拉斯法告上聯邦法庭,
當時NBA準備合併創立就想被NBA買下的ABA聯盟,並且推動國會同樣以比照MLB模式的反托
拉斯豁免形式進行,但Robertson主張這有違反托拉斯的禁止壟斷市場精神,職業運動早
已不如1922年國會議員聲稱的MLB非為商業服務為由的豁免開脫,侵害了球員商業利益,
最終,經過長達17個月訴訟,法院判定Robertson勝訴,這是全世界職業運動劃時代的一
步,這次除了讓NBA推動現代化的自由球員身分資格,才讓現在看似理所當然合約結束就
進入FA的夏天自由市場,都是透過法院訴訟才得到保障,如果我們現在所看到覺得理所當
然一蹴可及,那是忽略了前人篳路藍縷與負重前行。
先有薪資制度?還是先有薪資透明?這不是雞生蛋蛋生雞
NBA球員工會的一步一腳印,直到1983年,球員工會成立30年之後,才和資方達成第一個
薪資上限,也是同一年,因為Larry Bird續約,勞資雙方才催生了大鳥條款,1994年第一
次明星賽短暫封館和1998年封館罷工,球員工會才產生和資方有比較對等的權力架構,進
而一步一步讓薪資條款落實至合約可以推估的透明狀態。
這幾年如果談到職業運動,很多人會直觀的把NBA拿來對比,但什麼是NBA?每次我會複述
一個邏輯,「NBA是在一個全世界最資本主義國家,舉辦的社會主義聯賽」,這是全世界
唯一一個能達到均富,好好操作不會賠錢,不會有萬年強權湖人獨霸就賺飽飽,二十年爛
隊尼克隊就只能賠到脫褲,所有球隊只要好好投資,無論戰績,都能有賺錢機會的聯賽,
這是理想中間偏左社會主義的典型,但世界上有沒有第二個聯賽可以做到這樣?目前看起
來不太容易,即便是澳洲NBL,去年疫情一來,年薪二十萬澳幣以上球員減薪幅度高達五
成,即便NBL已經是NBA之外全世界制度最健康,上座率第二好的單一國家職業聯賽,但發
展到最後如此蓬勃,也不可能達到全體均富。
NBA有沒有透明化?其實球迷看到的薪資絕對不是透明,勞資協議規範來自於BRI,每年
BRI都沒公布,計算球員薪資都還規定要把所有可能計入的獎金計進去,到底拿了多少,
沒看到合約,我認為只能算是完整的體制讓合約接近透明。在沒有公開合約情況下,但經
過這麼長時間,逐步修正,如果現在回頭去看1980年代以前NBA球員年薪,其實是很多沒
有詳細資料,而所謂透明化在美國花了幾十年才逐漸做到透過各項條款修正。
過去知道Boris Diaw在馬刺時期有「減肥條款」,但因為制度完整,球迷不需要看到合約
,詳細知道他要幾磅會被扣多少錢,而是從他的簽下合約資格,就能於法有據得以推算,
達到可以推估的程度。
當初P. League+成立時,曾喊說三年內要透明化,或是這些球團對外的代表公開合約要攤
開,聯盟和球團如果都不是真的理解美國怎麼做到透明化,只是想讓合約攤在陽光下,聽
起來是非常荒謬而且缺乏思考能力的,因為NBA走了幾十年修正制度,從1980年代NBA品牌
價值起飛才走到的這一切,我們三年內要全部做好,這比文革大躍進毛澤東喊說要超英趕
美還驚人,但實際上職業運動不需要超英趕美,而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好好發展,B聯盟是
如此,NBL也是,台灣職籃如果想發展,不需要和NBA或CBA相比,甚至在規模和上座率更
不需要和中華職棒做比較,需要做的是認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充分規劃好制度,做出
自己價值。
從要求公開薪資透明化來看,這反應出另外一個台灣的價值觀,是台灣不重視文化,不尊
重文化,甚至輕忽文化累積的結果。歷史上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清末的洋務運動核
心精神是「中體西用」,最後也組了亞洲最大亞洲最強的北洋艦隊,結果甲午戰爭開打,
黃海海戰才發現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根本不懂砲彈差別,沒帶開花彈只帶實心彈,還被評
為「只識弓馬」,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一艘日軍軍艦都打不沉,最後北洋艦隊慘敗,為
什麼?因為洋務運動根本沒把西方列強為什麼做對做好的過程好好消化,只想拿到結果,
現在台灣突然單方面說要開放薪資透明,這本質與中體西用無二致,制度沒跟上,只有薪
資透明,如同滿清想要看到西方進步只想著收割工業革命,而對於歐洲整個18世紀末期的
啟蒙時代忽略不見,只看到技術而不認同思想同樣需要內化,改革只有標沒有本,組了北
洋艦隊,能打仗嗎?
如果說這兩年台灣職籃蓬勃發展,讓職業運動的概念,慢慢從聯賽少得可憐的進場人次,
能夠討論到產業化,什麼是職業運動要產業化?現在球迷大概可以講出一套邏輯,要有職
業運動蓬勃發展,不再只有球員和教練團是受薪人員,而是相關規模可以越做越大,進而
變成可以真正營利,但對我來說,整個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嘗試,創新,犯錯,修正的過
程,重點不單是哪個國家用了什麼方式讓他們職業籃球更好就抄來用,這樣邏輯會落入清
末洋務運動主張「中體西用」的穿越一百多年時空來到台灣,發現大多數這樣主張的人,
和所謂當年歷史課本上念到的清末腐儒沒什麼進步,沒什麼改變,因為在這樣主張的人,
並不強調過程,但職業運動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
從這個case來看,這是成力煥和平分手後突然殺出的案外案,我們合約要透明化,看到前
面NBA怎麼讓合約透明的,不知道會不會覺得台灣突然拋出薪資要透明很莫名其妙?NBA是
制度讓合約透明,是勞資雙方透過協議達成的其中一個結果,而不是全貌,現在台灣資方
單方面說要讓制度透明,但這個問題能不能反推回因為薪資透明而修正台灣籃球極為不足
的制度面,制度面指的不單單是PLG或是哪個聯盟,而是整個體壇大環境的陋習,資方獨
大,一切私底下用搓用橋的陋習。
現在資方一聲令下要開放合約,而不是從建立制度,到認清勞資意識是大環境必須,這又
是另一個只有求標不求本,即便合約開放,我不太懂這種做事邏輯和以往台灣籃壇資方獨
大有什麼不一樣? 薪資透明可不可以達到產業平衡,或是產業更好?2005年當時中職已
經做到大部分公布合約,依然傳出當年杜寅傑有球隊給他零簽三萬,光靠一個薪資透明,
但依舊是資方獨大,缺乏勞方聲音,要說資方單方面的薪資能夠透明推動台灣職業架構更
健全,這是很荒謬的,想要推動產業更好,只有回到原點,重新讓產業中的每個人先認清
自己角色,再來談扮演好什麼樣的角色。
會要求薪資透明的另一個主因,在於球迷認知職業運動的球團支出=球員薪資支出,事實
上正常而且成熟,在乎球迷,用心經營屬地主義的球隊,球員薪資薪資只佔了60%不到,
從NBA例子,大約小城市是50%,大城市有更多額外收入,可以到60%;從日本職業運動經
驗來看,如果走向真正職業化,B Leauge人事預算大約只有球團年度預算的30~40%,J
League多一點點,大約50%,過去曾在日本擔任多個聯盟主導角色的專業經理人葦原一正
曾指出,J聯盟球團的球員薪資如果佔到團隊支出60%以上基本是「瀕危」,表示沒有足夠
其他預算可以深耕在地,但台灣呢?過去SBL時期可能佔了八成甚至九成以上都是球員教
練的薪水支出,當然做不好球團經營,現在走入職業化,球迷關注的視野和角度是不是應
該更廣一些?
去年我在擬訂P. LEAGUE+章程的時候,參考了幾個國際上我仔細觀察過成功改革並找到自
身定位的職業聯盟,包含B聯盟,還有澳洲NBL,這是我看過所有世界上聯賽的章程,對於
制度能讓包含未來聯盟發展方向最明確最健康的兩個聯賽,他們都沒有做到薪資透明,但
他們能做好自己的定位和角色,發展出一套完整薪資系統。例如過去NBL薪資不高,但有
一條存在海外挖回來的球員可以不受薪資上限規範,去年大幅減薪,但依舊是透過球員工
會和資方協商後的結果,去年NBL以2020年收入為準,2021只要球隊收入達到本季的
90-95%,必須要撥出5%分給球員,如果達到95-100%,則要撥出10%給球員,並不是資方一
聲令下說減就減,減薪是標,協商是本。
如果只有資方單方面的薪資制度會是什麼結果,就如同現在中國CBA周琦的case,沒有經
過球員代表協商的薪資制度,資方要求減薪,那勞方除了選擇不打沒有第二選項,因為沒
有球員工會,除了以球員損失一年,連其他抗議手段都沒有。周琦或許是衝擊制度的烈士
,但烈士死了之後就只有個墓碑,誰又能推誰去當下一個烈士?
B聯盟同樣沒有薪資透明,但他們公布的財報都把球團資料公布在官網的經營情報裡面,
包含門票收入,贊助商收入,商品販賣收入,青年隊收入,聯盟權利金收入;其實P.
LEAGUE+相關聯盟查核,和提供財務報告,還有所有球員合約都要送交聯盟備查,必須要
建立相關的監督和查核機制,這些都有列進當時去年PLG七月第一版的章程草案中,但第
一次領隊會議前收到球團feedback,就被劃掉,上面寫著「球團只需在申請加入時提供財
報相關資料供聯盟審核,無需每年提財報或授權聯盟查核財務狀況」。
收到這種結果意外嗎?完全沒有,甚至沒什麼失落感,沒被劃掉才會覺得意外,因為這就
是台灣過去資方獨大的市場造成的結果,如果球迷不想繼續看到資方獨大,而是讓職業聯
盟每個環節慢慢到位,應該是現在開始監督資方和勞方彼此的責任,不是讓資方一聲令下
說開放就開放,實際上從NBL和B聯盟都可以看到,只要有了健全制度,有沒有薪資透明不
是唯一終點,而是每個國家可以創造出不同玩法。
職業運動是一個概念,不是教條,要達到一個成熟的職業聯盟更不是抄功課,不是把別的
國家經驗全抄了,就可以把別人的經驗複製到自己國家上,而是要去理解別的國家成功經
驗,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不是因地制宜,而排除那些不可複製的經驗之後,再把別人成功
的例子納為己用,這不是抄功課,是一個理解和學習的內化過程,如果只有照抄別人做了
什麼,而不是去理解和吸收,那和清末有什麼分別?
如果不去消化過程,只想擷取別人結果,那是一種cargo cult science,cargo cult
science台灣很傳神的翻譯是「草包族科學」,如果只求標不求本,這就是草包族科學的
典型,你以為什麼都做了,但偏偏沒學會人家為什麼這麼做,等於什麼都沒做。
什麼是cargo cult science?關鍵評論網推薦書籍中寫過,物理學大師Richard P.
Feynman說過:
「在南太平洋有一些土人,被稱為草包族。在大戰期間,這些工人看到飛機降落在地面,
卸下來一包包的好東西,其中一些是送給他們的。往後他們仍然希望能發生同樣的事,於
是現在他們在同樣的地點鋪飛機跑道,兩旁還點上了火,蓋了間小茅屋,派人坐在那裡,
頭上綁了兩塊木頭(假裝是耳機)、插了根竹子(假裝是天線),以為這就等於控制塔裡
的領航員了。然後他們等待,等待飛機降落。
他們每件事都做對了,一切都十分神似,看來跟戰時沒什麼兩樣,但這行不通:始終沒有
飛機降落下來。這是為什麼我叫這些東西為「草包族科學」,因為它們完全學足了科學研
究的外表,一切都十分神似,但是事實上它們缺乏了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飛機始終沒有降
落下來。」
現在台灣火熱的籃球市場熱度,並不是市場真的成熟了,而是有職業聯盟草創紅利的榮景
,什麼是草創紅利?就是第一年做什麼看起來都是加分的,PLG的成立讓球團投資者和球
迷知道,台灣籃壇不再是死水一片,而持續加大關注和投資力道,但這個榮景會維持多久
?以往經驗,不會超過三、五年,就像蛋塔,蛋塔之所以變成蛋塔效應,是因為蛋塔沒有
變成台灣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同樣的,職業運動市場本質如果沒有變化,球迷關注變成
樓起樓塌不過熱度膩了,整體大環境是不會有起色的。
我們不能期待整個職業籃球都像這兩年一樣蓬勃,聯盟應該是一個產業平台,而職業運動
本身是「資方-勞方-球迷」三方共同制衡並且發展的市場,過去SBL十多年沒有球迷,
資方獨大,但現在看起來有點起色,這是整個環境的大家必須有共同體認的問題,資方的
聯盟必須想像清楚自身聯盟的角色和定位,制訂好嚴謹的章程條款,資方的球團必須深耕
在地,建立在地化品牌;勞方的球員必須要有團結而且合法的管道,球迷則是要支持那些
願意深耕在地的球團,這才是建立產業良性的互動,也才可能讓這個體育產業不是蛋塔,
不會一夕之前又土崩瓦解。
薪資透明好不好?如果台灣能正常地走到那一步,當然很好,但現在當務之急,要做的不
是單方面要求薪資透明,因為薪資透明是果,但我們已經清楚了解什麼是薪資透明嗎?過
去NBA花了三十年才走上薪資透明,台灣可不可以更快?我不知道,但如果現在這麼多聯
盟在台灣這片市場中競爭,誰能越快開始認清並走上這一步,誰就有機會讓這個環境和產
業更成熟的產業模式更進一步,走進在地,走到台灣球迷心中,成為真正成熟的運動產業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7949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By Genevieve
at 2021-09-07T02:09
at 2021-09-07T02:09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9-10T04:44
at 2021-09-10T04:44
By Hedwig
at 2021-09-13T07:18
at 2021-09-13T07:18
By Hamiltion
at 2021-09-16T09:52
at 2021-09-16T09:52
By Yuri
at 2021-09-19T12:26
at 2021-09-19T12:26
By Anthony
at 2021-09-22T15:00
at 2021-09-22T15:00
By Victoria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Caitlin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Charlie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Olga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Robert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Agnes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Heather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Delia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Iris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Suhail Hany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Liam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Audriana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Megan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Elizabeth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Connor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Hedda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Carol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Elma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Olga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Irma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Dinah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Caitlin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Rebecca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Lauren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Quintina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Barb Cronin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Zanna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By Olga
at 2021-09-19T13:05
at 2021-09-19T13:05
By Damian
at 2021-09-22T15:39
at 2021-09-22T15:39
Related Posts
有人大概知道每支球隊的總薪嗎?
By Mia
at 2021-09-03T23:18
at 2021-09-03T23:18
SBL累計得分
By Emma
at 2021-09-03T22:20
at 2021-09-03T22:20
蘇翊傑任桃園雲豹GM 球隊將有亞洲外援
By Thomas
at 2021-09-03T21:13
at 2021-09-03T21:13
T1會長拜會新北副市長,新北雙職籃球隊共
By Lucy
at 2021-09-03T20:58
at 2021-09-03T20:58
波蘭球員來台打職籃By艾迪大
By Connor
at 2021-09-03T19:22
at 2021-09-03T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