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s for the Memories, New York - 美國職棒

By Hedda
at 2016-09-28T01:39
at 2016-09-28T01:39
Table of Contents
Thanks for the Memories, New York - David Ortiz
https://goo.gl/YEQMHM 好讀版網誌
http://bit.ly/2cSwPua 原文連結
前陣子,某一位隊友跟我說「嘿,你想知道紐約人之後要對你做什麼嗎?」
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麼。「要給我一片披薩嗎?還是...」
「不是,是你在紐約的最後一戰。洋基迷打算脫褲子。」
「Nah, bro. Come on. 說認真的。」
他拿起手機,把文章秀給我看─某位球迷鼓吹所有洋基迷在那天集體露屁股給我看。」
那傢伙還架了一個網站: http://www.moonbigpapi.com/
Bro.
Bro.
Come on.
如果現場有五萬人這麼做,我可以跟你保證兩件事情:
第一,我會狂笑、笑到流眼淚。
--
然後當眼淚乾掉時,我會踏上打擊區,把球扛到場外的小火車上。皮蹦緊點,你們陣中
可沒有Mariano Rivera,你們知道我的意思吧。
聽著,洋基球迷,我得對你們坦承一件事,而且我是認真的:我也愛你們。
雖然只有一點點,但確實是如此。
當我踏上美國國土,試著摸上大聯盟時,我以敬畏之心看著Derek Jeter和Mariano
Rivera。生涯頭幾年碰上洋基時,我是以類似粉絲的心態看著Jeter在場上的表現。
雖然我沒在他Jeter的生涯中親口告訴他,但我確實從他的比賽中學到很多事情。看他對
比賽的尊重、處理事情的方式等等,都讓我想成為更好的球員。
說實話,我每次對上洋基都想打二壘安打,這樣我就能跟Jeter寒暄兩句了。
Jeter話不多。如果我表現不好,他只會說「嘿,最近怎樣?許久不見了。」
紅襪與洋基的世仇情節造就了我的角色。這段激烈的世仇之爭將成為我退休後最懷念的事
情。或許我起床後覺得身體狀況很糟,但每當巴士停在洋基球場外、球場上面的白色欄杆
映入眼簾時,我心中只有一句話: It’s on.
我、Manny跟Pedro都會在休息區看著洋基投手暖身,然後我們會互相討論:「待會該怎麼
擊潰這群 mother******* ?」
我或Manny站上打擊區時,次次都是心理戰。對上 Andy Pettitte 或 Mike Mussina 這種
投手時,我們只能靠著他們的失誤存活,我們只能抓失投球。如果我們沒把握住紅中失投
,那種感覺就好像你家的小孩被綁架一樣糟。
如果Mussina的變化球沒掉下來,但我仍沒把握機會的話,這件事會留在我的腦中好幾天。
紅襪洋基系列戰結束後,你會很疲勞─生理、心理、情緒上都很疲勞。
--
對決洋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這不只是比賽─這是一場戰鬥。
你必須了解這對我、Manny和Pedro三位多明尼加人的意義。在我們的國家,洋基的勢力是
很大的。以前電視上幾乎只轉播洋基的比賽,90年代 Santo Domingo的街上只會看到洋
基的球帽。
No Red Sox. No Cardinals.
Yankees, Yankees, Yankees.
許多愛我的家人和朋友至今仍是死忠洋基迷。
現在有些許不同了,但那個年代大家都夢想著前往紐約─即使不是棒球員也是如此─在紐
約尋求正職。New York City就是美國夢的實現地,而洋基就是它的象徵。你頭上戴的帽
子也許是住紐約的叔叔或親戚寄來的,而這頂帽子代表著你的夢想。
在我的國家事事都得奮力拚搏,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水準。
我的母親包辦家裡大小事,還去兼職幫家庭賺取額外的收入。過去你可以在Curaçao島買
到很便宜的衣服,所以母親都會特地搭船去採買。她會帶兩個行李箱的衣服回到 Santo
Domingo,把衣服賣給旅館的員工。
這是多掙一點點錢的方法。她用盡全力確保大家都能過得很好。
1997年我還在2A打球時,我幫母親弄到簽證,所以她終於能看看美國的風貌。我們在
Connecticut 放鬆幾天,然後在她離開美國前去紐約晃晃。她很開心,因為這就是她畢
生的夢想─送小孩到世界的首都New York City拚搏。
但我媽在2002年死於車禍─比我在紅襪發光發熱更早。我的人生是個驚奇,但我唯一的遺
憾是她無法在這裡享受我擁有的成就。我在洋基球場打最後一場比賽時,她不能在這裡看
球,說實在的這讓我很難受。但我知道登頂能讓她感到驕傲。
--
我知道很多人因為習慣人生裡的所有事情而視一切為理所當然。但對我的家族來說,美國
依然代表著夢想,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有多幸運才能獲得這些機會。
所以對我而言,在紐約打球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每次我站上洋基球場的打擊區、聽見球迷的噓聲時,就會有無法言喻的感受襲來。我的腎
上腺素破表、精神無比集中,我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面對其他球隊都不會有一樣的感受。
有些球員生來就是洋基人,而我,生來就是要對付洋基的。
"I was born to play against the Yankees."
波士頓不只是我的球隊,波士頓也是我的夢想。我一直視自己為波士頓人(Bostonian),
而我非常引以為傲。
紅襪讓我做自己。你們看見了我的鬍子嗎?洋基不會讓我蓄鬍,我每天得刮兩次鬍子。不
只如此,紅襪也放手讓我暢所欲言,自由自在做自己。如果我是洋基人,我就會跟我的夥
伴Derek Jeter一樣。
你知道的,活在當下。(wink)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很想念世仇之間的恩怨。基襪兩隊是完美的對手,所有波士頓擁有的東
西,洋基都有解決之道。
Manny是我看過最棒的打者,但是Rivera擁有我看過最棒的單一球種。用力扛Rivera的
cutter是不可能的事情。Rivera弄斷好多球棒,球棒製造商Louisville Slugger應該分紅
給他才對。對戰Rivera幾乎只會打出小飛球,他真的是個不同層級的人物。
--
環顧四周,Jeter退休了。Manny, Pedro, Moose, Pettitte 也都離開了,我是唯一還在
打球的老人。
這段世仇恩怨實在是太棒了,我會想念這段日子的。
2004年拿下世界冠軍後,我回到多明尼加參加冠軍遊行。我的好朋友告訴我「Bro,你應
該看看紅襪洋基系列戰時的景象,整個國家都停擺了─所有人都聚在電視機前面,看每一
場比賽的轉播。」
拿到世界冠軍之後,事情有了轉變。
你現在可以去多明尼加逛逛,你會看到甚麼呢?
你還是會在街上看到洋基的帽子,不過也有不少紅襪的帽子。
我小時候會把妹妹的洋娃娃拿來,頭拔下來當棒球打。然後偷媽媽的掃帚當球棒。Whoom
!洋娃娃的頭飛上天際、越過圍籬。
我一直幻想著在洋基球場擊出全壘打的景象。
現在我希望小朋友們是幻想著在芬威球場擊出全壘打的感覺。
洋基迷,我最後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們:
Thank you. For real. 你們激發出最棒的David Ortiz。
被你們噓是世界上最棒的感覺。
我老實跟你們說,我常在起床後覺得, Damn. What happened? 我老了。我現在得花很多
時間才能讓身體準備好面對比賽。但我保證,今天從巴士停在洋基球場的那一刻起,我就
準備好了。當我被大家噓爆後,我會把球扛出白色欄杆,轟到外面的小火車上。
Respect.
DAVID ORTIZ / EDITOR AT LARGE
--
People always ask me if I wish I were bigger. I tell them no.
I always wanted to be a miniature badass. @15Lasershow
--
https://goo.gl/YEQMHM 好讀版網誌
http://bit.ly/2cSwPua 原文連結
前陣子,某一位隊友跟我說「嘿,你想知道紐約人之後要對你做什麼嗎?」
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麼。「要給我一片披薩嗎?還是...」
「不是,是你在紐約的最後一戰。洋基迷打算脫褲子。」
「Nah, bro. Come on. 說認真的。」
他拿起手機,把文章秀給我看─某位球迷鼓吹所有洋基迷在那天集體露屁股給我看。」
那傢伙還架了一個網站: http://www.moonbigpapi.com/
Bro.
Bro.
Come on.
如果現場有五萬人這麼做,我可以跟你保證兩件事情:
第一,我會狂笑、笑到流眼淚。
--
然後當眼淚乾掉時,我會踏上打擊區,把球扛到場外的小火車上。皮蹦緊點,你們陣中
可沒有Mariano Rivera,你們知道我的意思吧。
聽著,洋基球迷,我得對你們坦承一件事,而且我是認真的:我也愛你們。
雖然只有一點點,但確實是如此。
當我踏上美國國土,試著摸上大聯盟時,我以敬畏之心看著Derek Jeter和Mariano
Rivera。生涯頭幾年碰上洋基時,我是以類似粉絲的心態看著Jeter在場上的表現。
雖然我沒在他Jeter的生涯中親口告訴他,但我確實從他的比賽中學到很多事情。看他對
比賽的尊重、處理事情的方式等等,都讓我想成為更好的球員。
說實話,我每次對上洋基都想打二壘安打,這樣我就能跟Jeter寒暄兩句了。
Jeter話不多。如果我表現不好,他只會說「嘿,最近怎樣?許久不見了。」
紅襪與洋基的世仇情節造就了我的角色。這段激烈的世仇之爭將成為我退休後最懷念的事
情。或許我起床後覺得身體狀況很糟,但每當巴士停在洋基球場外、球場上面的白色欄杆
映入眼簾時,我心中只有一句話: It’s on.
我、Manny跟Pedro都會在休息區看著洋基投手暖身,然後我們會互相討論:「待會該怎麼
擊潰這群 mother******* ?」
我或Manny站上打擊區時,次次都是心理戰。對上 Andy Pettitte 或 Mike Mussina 這種
投手時,我們只能靠著他們的失誤存活,我們只能抓失投球。如果我們沒把握住紅中失投
,那種感覺就好像你家的小孩被綁架一樣糟。
如果Mussina的變化球沒掉下來,但我仍沒把握機會的話,這件事會留在我的腦中好幾天。
紅襪洋基系列戰結束後,你會很疲勞─生理、心理、情緒上都很疲勞。
--
對決洋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這不只是比賽─這是一場戰鬥。
你必須了解這對我、Manny和Pedro三位多明尼加人的意義。在我們的國家,洋基的勢力是
很大的。以前電視上幾乎只轉播洋基的比賽,90年代 Santo Domingo的街上只會看到洋
基的球帽。
No Red Sox. No Cardinals.
Yankees, Yankees, Yankees.
許多愛我的家人和朋友至今仍是死忠洋基迷。
現在有些許不同了,但那個年代大家都夢想著前往紐約─即使不是棒球員也是如此─在紐
約尋求正職。New York City就是美國夢的實現地,而洋基就是它的象徵。你頭上戴的帽
子也許是住紐約的叔叔或親戚寄來的,而這頂帽子代表著你的夢想。
在我的國家事事都得奮力拚搏,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水準。
我的母親包辦家裡大小事,還去兼職幫家庭賺取額外的收入。過去你可以在Curaçao島買
到很便宜的衣服,所以母親都會特地搭船去採買。她會帶兩個行李箱的衣服回到 Santo
Domingo,把衣服賣給旅館的員工。
這是多掙一點點錢的方法。她用盡全力確保大家都能過得很好。
1997年我還在2A打球時,我幫母親弄到簽證,所以她終於能看看美國的風貌。我們在
Connecticut 放鬆幾天,然後在她離開美國前去紐約晃晃。她很開心,因為這就是她畢
生的夢想─送小孩到世界的首都New York City拚搏。
但我媽在2002年死於車禍─比我在紅襪發光發熱更早。我的人生是個驚奇,但我唯一的遺
憾是她無法在這裡享受我擁有的成就。我在洋基球場打最後一場比賽時,她不能在這裡看
球,說實在的這讓我很難受。但我知道登頂能讓她感到驕傲。
--
我知道很多人因為習慣人生裡的所有事情而視一切為理所當然。但對我的家族來說,美國
依然代表著夢想,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有多幸運才能獲得這些機會。
所以對我而言,在紐約打球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每次我站上洋基球場的打擊區、聽見球迷的噓聲時,就會有無法言喻的感受襲來。我的腎
上腺素破表、精神無比集中,我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面對其他球隊都不會有一樣的感受。
有些球員生來就是洋基人,而我,生來就是要對付洋基的。
"I was born to play against the Yankees."
波士頓不只是我的球隊,波士頓也是我的夢想。我一直視自己為波士頓人(Bostonian),
而我非常引以為傲。
紅襪讓我做自己。你們看見了我的鬍子嗎?洋基不會讓我蓄鬍,我每天得刮兩次鬍子。不
只如此,紅襪也放手讓我暢所欲言,自由自在做自己。如果我是洋基人,我就會跟我的夥
伴Derek Jeter一樣。
你知道的,活在當下。(wink)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很想念世仇之間的恩怨。基襪兩隊是完美的對手,所有波士頓擁有的東
西,洋基都有解決之道。
Manny是我看過最棒的打者,但是Rivera擁有我看過最棒的單一球種。用力扛Rivera的
cutter是不可能的事情。Rivera弄斷好多球棒,球棒製造商Louisville Slugger應該分紅
給他才對。對戰Rivera幾乎只會打出小飛球,他真的是個不同層級的人物。
--
環顧四周,Jeter退休了。Manny, Pedro, Moose, Pettitte 也都離開了,我是唯一還在
打球的老人。
這段世仇恩怨實在是太棒了,我會想念這段日子的。
2004年拿下世界冠軍後,我回到多明尼加參加冠軍遊行。我的好朋友告訴我「Bro,你應
該看看紅襪洋基系列戰時的景象,整個國家都停擺了─所有人都聚在電視機前面,看每一
場比賽的轉播。」
拿到世界冠軍之後,事情有了轉變。
你現在可以去多明尼加逛逛,你會看到甚麼呢?
你還是會在街上看到洋基的帽子,不過也有不少紅襪的帽子。
我小時候會把妹妹的洋娃娃拿來,頭拔下來當棒球打。然後偷媽媽的掃帚當球棒。Whoom
!洋娃娃的頭飛上天際、越過圍籬。
我一直幻想著在洋基球場擊出全壘打的景象。
現在我希望小朋友們是幻想著在芬威球場擊出全壘打的感覺。
洋基迷,我最後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們:
Thank you. For real. 你們激發出最棒的David Ortiz。
被你們噓是世界上最棒的感覺。
我老實跟你們說,我常在起床後覺得, Damn. What happened? 我老了。我現在得花很多
時間才能讓身體準備好面對比賽。但我保證,今天從巴士停在洋基球場的那一刻起,我就
準備好了。當我被大家噓爆後,我會把球扛出白色欄杆,轟到外面的小火車上。
Respect.
DAVID ORTIZ / EDITOR AT LARGE
--
People always ask me if I wish I were bigger. I tell them no.
I always wanted to be a miniature badass. @15Lasershow
--
Tags:
美國職棒
All Comments

By Brianna
at 2016-10-01T18:21
at 2016-10-01T18:21

By Regina
at 2016-10-01T22:15
at 2016-10-01T22:15

By Edwina
at 2016-10-02T19:52
at 2016-10-02T19:52

By Ula
at 2016-10-05T06:09
at 2016-10-05T06:09

By Mary
at 2016-10-08T07:57
at 2016-10-08T07:57

By Hedda
at 2016-10-09T19:46
at 2016-10-09T19:46

By Brianna
at 2016-10-13T22:53
at 2016-10-13T22:53

By Anonymous
at 2016-10-18T13:51
at 2016-10-18T13:51

By Ivy
at 2016-10-21T01:54
at 2016-10-21T01:54

By Dinah
at 2016-10-23T22:59
at 2016-10-23T22:59

By Rebecca
at 2016-10-27T23:57
at 2016-10-27T23:57

By Isabella
at 2016-11-01T05:14
at 2016-11-01T05:14

By Tracy
at 2016-11-04T05:51
at 2016-11-04T05:51

By Gilbert
at 2016-11-07T16:39
at 2016-11-07T16:39

By George
at 2016-11-10T02:47
at 2016-11-10T02:47

By Quanna
at 2016-11-11T15:26
at 2016-11-11T15:26

By Damian
at 2016-11-16T09:37
at 2016-11-16T09:37

By Edward Lewis
at 2016-11-19T06:05
at 2016-11-19T06:05

By Edward Lewis
at 2016-11-23T08:10
at 2016-11-23T08:10

By Hardy
at 2016-11-27T00:34
at 2016-11-27T00:34

By Ingrid
at 2016-12-01T20:41
at 2016-12-01T20:41

By Agatha
at 2016-12-02T00:45
at 2016-12-02T00:45

By Madame
at 2016-12-05T09:27
at 2016-12-05T09:27

By Delia
at 2016-12-07T01:34
at 2016-12-07T01:34

By Yedda
at 2016-12-08T10:23
at 2016-12-08T10:23

By Mia
at 2016-12-11T06:50
at 2016-12-11T06:50

By James
at 2016-12-13T20:43
at 2016-12-13T20:43

By Tom
at 2016-12-14T02:31
at 2016-12-14T02:31

By Faithe
at 2016-12-15T15:19
at 2016-12-15T15:19

By Olivia
at 2016-12-17T05:30
at 2016-12-17T05:30

By Hamiltion
at 2016-12-19T22:42
at 2016-12-19T22:42

By Mason
at 2016-12-23T02:03
at 2016-12-23T02:03

By Robert
at 2016-12-23T21:10
at 2016-12-23T21:10

By Donna
at 2016-12-24T15:41
at 2016-12-24T15:41

By Frederica
at 2016-12-26T00:33
at 2016-12-26T00:33

By Catherine
at 2016-12-30T06:13
at 2016-12-30T06:13

By Quintina
at 2017-01-02T20:17
at 2017-01-02T20:17

By Hedda
at 2017-01-06T23:45
at 2017-01-06T23:45

By Isabella
at 2017-01-09T23:59
at 2017-01-09T23:59

By Charlie
at 2017-01-10T01:14
at 2017-01-10T01:14

By Barb Cronin
at 2017-01-12T19:01
at 2017-01-12T19:01

By Rae
at 2017-01-16T22:18
at 2017-01-16T22:18

By Gary
at 2017-01-20T22:18
at 2017-01-20T22:18
Related Posts
09/25 今日消息

By Doris
at 2016-09-26T23:48
at 2016-09-26T23:48
季後賽名單

By Gilbert
at 2016-09-26T23:40
at 2016-09-26T23:40
09/25 BOS at TB Boxscore

By Hedy
at 2016-09-26T14:37
at 2016-09-26T14:37
老朋友David Ross退休

By Rachel
at 2016-09-26T10:18
at 2016-09-26T10:18
季後賽名單

By Isabella
at 2016-09-26T09:43
at 2016-09-26T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