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雙洋將?身高限制? - 籃球
By Ina
at 2017-01-18T20:09
at 2017-01-18T20:0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rvnkagguvyrn (rvnkagguvyrn)》之銘言:
: http://media.pbplus.me/13310 14:00
: 閻哥
: 當然
: 最早期是後面的名次才能找洋將,(身高)也限制在205公分
: 後來就演變成現在的國際賽 亞洲賽
: 別的國家都有210公分以上的,所以就取消了洋將的身高限制
: 但是以現在國內SBL的比賽過程裡面,比如說現在碰到達欣
: 你碰到達欣 不要說是本土(球員)的啦
: 包括我們現在的BD在他面前都不敢出手,在籃底
: 因為你一出手,球出去以後在空中,不曉得什麼時候會被搧掉鍋子
: 那根本就是用他的身高優勢,所以整個打法會改變
: 以後在亞洲賽,如果說為了以後的國際賽來設想的話
: 你碰不到像類似布拉這種球員嘛,那信心各方面都會做不同的調整
: 我覺得身高還是要稍微限制一下
: 影片 14:58
: 李亦伸
: 以現況來講,一名洋將,我覺得一名洋將的變化太小
: 比賽也不夠精彩,我贊成開放二名洋將,不管未來要不要職業化
: 即使維持現況,兩名洋將的對抗性,比賽會更豐富
: 也可以增加本土球員的競爭力跟對抗性
: 另外就是身高的部分,以目前來看
: 226公分的布拉有絕對的優勢,可是如果兩名洋將的時候
: 我相信布拉的優勢會被稀釋掉,因為各隊可能會採取一名
: 190公分以下的後衛型洋將,那場上的變化一定會更多
: 所以,對於整個洋將政策來講,我覺得兩名洋將是未來的趨勢
: 這個賽季打完之後,SBL必須要慎重考慮
: 不管是戰力的提升 比賽的精彩度
: 還有對本土球員的提升以及戰況整體的變化
: 兩名洋將才是未來的趨勢
: 也是對中華隊,對國內本土球員一個最好的激勵方式
其實我一直覺得,洋將制度怎麼玩並沒有一定好或是不好的規則。實際上看看目前東亞四
大聯賽(含PBA)的洋將制度,你就可以看得出來每個聯賽的規則與使用洋將的邏輯都不盡相
同,優缺點也各有。
下面就先來看看各聯賽的洋將制度。(以目前賽季的規定為主)
==========================================================
CBA規則
一隊可以有兩個洋將,沒有身高限制,實行2人4節6人次,但是第四節只能上場1人(換言
之,前三節可以有兩節上場兩個洋將)。
上賽季排名後五名的球隊,可以額外註冊一名亞洲外援,而亞洲外援不受上場時間限制。
如果不註冊亞洲外援,則可以增加上場1人次,即執行2人4節7人次。
臺灣的球員,在中國原則上視為純本土的球員,不受任何限制。
===========================================================
KBL規則
一隊可有兩個洋將,同樣實行2人4節6人次,但是硬性規定一、四節只能上場1人(也就是
只有二、三節可以上場兩個洋將)。
其中一個洋將為小洋將,有身高限制,身高不得在193公分以上。
此外,KBL的洋將都是透過公開選秀而來的,而且對於洋將的強度有一定的限度,近三年
打過NBA或是歐錦賽前四強的洋將沒有參加選秀的資格。
同一個洋將不得待同球隊超過三年,若是第四年必須離隊參加選秀重新被選。
================================================================
B聯盟規則
一隊可以有三個洋將,一次最多上場兩個洋將,實行2人4節6人次,但是沒有規定節數,
只要球團在開賽前先提出申請即可。身高上也沒有限制。
每個球隊可以有一名"歸化洋將",只要對日本籃協提出申請,就算正在跑規化流程,也視
為歸化洋將。歸化洋將不受上場的節次限制,但是在同時上場兩個洋將的節次當中,仍被
視為洋將。(也就是說在歸化洋將可以在只能上場1個洋將的節次當中與洋將同時上場,但
是在2個洋將上場的節次當中,就只能算是洋將。)
==================================================================
PBA規則
菲律賓一年共舉行三個盃賽,分別是菲律賓盃、主席盃和總統盃,其中菲律賓盃不得使用
洋將外,另外兩個盃賽規則如下:
主席盃:每隊可以使用1個洋將,菲律賓盃的前8名球隊有6呎9吋的身高限制,後4名的球隊
則沒有限制。
總統盃:每隊可以使用1個洋將,前兩個盃賽積分排名前8名的球隊有6呎5吋的身高限制,
後4名的球隊則為6呎9吋的身高限制。此階段各隊也都可以使用亞洲外援,但是
多數球隊沒有使用。
====================================================================
由上面的規則來看,CBA跟B聯盟的洋將開放程度其實是相對高的,KBL與PBA則是限制較多
,也是以保護本土球員的發揮為優先。因此算是兩個不同的路線。
======================================================================
CBA的狀況大家都很熟悉了,畢竟中國的財力雄厚,而且本土長人相對較多。所以他們認
為對於洋將的控制不用太明確,因為洋將強才代表CBA這個聯盟夠強,他們甚至想把亞洲最
優秀的球員都集中到中國。所以亞洲強隊的主力球員與NBA等級的洋將紛紛進入,強度當然
就不用說了。
但是比賽內容真的好看嗎? 我想見仁見智,如果喜歡看洋將一場刷個50~60分,或許會覺
得不錯。但重點是聯盟強度夠高,至少SBL的球員去CBA都有明顯的升級。
=========================================================================
B聯盟的洋將數量,主要是為了彌補日本球隊數量過多,而頂尖球員過少的問題。特別日
本極度缺乏長人,因此各隊的洋將挑選與SBL類似,多以7呎長人或是有運動能力的鋒線為
主。就算是可以同時上場兩個洋將,各隊使用後衛的比例還是少之又少,當然洋將當中也
不乏有NBA資歷的球員,不過沒有CBA那麼誇張就是。
但是很明顯B聯盟這樣的洋將使用方法,是想透過洋將提高整個聯盟的強度,特別是補足各
隊最缺乏的禁區球員。
而以第一季的狀況來看,這樣的分配方式,大概是達到聯盟當初的設想。得分與籃板被洋
將洗版,助攻、三分球則是本土球員的天下。強度可能還好,但比賽品質有略為提升。
算是達到一定的目的。
====================================================================
KBL從去年開始恢復使用小洋將制度,其實大概在KBL的頭5年就曾經採取一大一小的洋將
制度(算是參考當年臺灣CBA的制度),但是後來一度取消。
實際上以KBL的球風來看,這兩年使用小洋將確實讓比賽更加好看。以目前來說,小洋將
不是180公分左右的後衛型球員,要不就是190公分的鋒線型球員。原本節奏就快速的KBL
,有了小洋將的精采表現,讓一些200公分左右的本土長人都可以有效發揮,這兩年的吳世
根、張再錫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KBL原本挑選大洋將就不會用太高的洋將。目前普遍各隊使用的洋將大多是199~203
公分,有體能又有外線的球員。例如最近傳出歸化的Ricardo Ratlif就是各隊的典型洋將
類型。
這樣的洋將使用方法有兩個好處,1.本土跟洋將的身高落差不會太大,而且有時候大洋將
不可能守到小洋將,所以本土對抗洋將的機會也更多。2.球風就是各種勁爆的體能怪物,
觀賞性極高。
當然,由於KBL對於洋將採取諸多限制,所以好看歸好看,但是強度真的有所受限。這也
是這幾年韓國國家隊的實力並未有非常顯著提升的原因。但是,對於韓國籃協來說,KBL是
可以賺錢的,所以這種模式是可以想見的。
=========================================================================
PBA則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狀況了。跟上面三個聯盟來看,PBA的洋將限制是最高的,不僅人
數只有一名,也有身高限制。當然PBA本身對於"本土球員"的定義其實相對寬鬆,只要有菲
律賓血統的大多都不會視為洋將。
但是也因為洋將少,而且身高受限制,所以本土球員的發揮空間其實非常高。以去年為例
,有洋將的總統盃,得分王就是由Romeo所拿下。而且因為賽制的關係,所以到菲律賓比賽
的洋將其實多屬於打工性質。更換速度很快,
但是也很找到一些有賣點的洋將,例如James White、Josh Powell、KBL過去打工的
Ricardo Ratliffe都願意拿著沒有太高的薪水去那裏打工(反正是短期)。
對於極度熱愛籃球的菲律賓球迷來說,除了有更多的新鮮感,也依然保有PBA本土明星的
發揮空間,整體來說也是PBA能夠一直火熱的方式之一。
==========================================================================
最後要說的重點是,好,那SBL自己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所以從上面兩個類別來看,一定程度的限制洋將,對於本土球員的發揮其實是有保障的。
也是可以刺激職業比賽內容的一種方式。
所以不管是一個洋將還是兩個洋將,只要你的規則是有變化性,以長遠聯賽的受注目程度
來看,做較多的限制,其實未必不可以走得長遠。但是SBL根本無心經營票房,所以限制洋將是
為了上面的原因嗎?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那SBL是打算成為中華隊的培訓場嘛? 以這幾年中華隊的組成,多數中華隊主力似乎都是
旅外或是CBA了,如果是為了要培訓中華隊,那想辦法留下好手,提高洋將數量與素質也
是一種作法。
所以繞了一大圈說回來,各國怎麼樣的制度都有其考量,所以我不認為不開放洋將一定是
不好。重點還是,SBL到底把自己定位成怎麼樣的聯盟? 是要賺錢經營下去的聯盟? 還是
要增加國內球員強度的聯盟? 這些路線定位如果永遠搞不清楚,SBL就算制度怎麼更改,結
果我想都不會有明確的改變的。
其實說得蠻雜亂,感謝大家耐心看完這些內容XD。
--
: http://media.pbplus.me/13310 14:00
: 閻哥
: 當然
: 最早期是後面的名次才能找洋將,(身高)也限制在205公分
: 後來就演變成現在的國際賽 亞洲賽
: 別的國家都有210公分以上的,所以就取消了洋將的身高限制
: 但是以現在國內SBL的比賽過程裡面,比如說現在碰到達欣
: 你碰到達欣 不要說是本土(球員)的啦
: 包括我們現在的BD在他面前都不敢出手,在籃底
: 因為你一出手,球出去以後在空中,不曉得什麼時候會被搧掉鍋子
: 那根本就是用他的身高優勢,所以整個打法會改變
: 以後在亞洲賽,如果說為了以後的國際賽來設想的話
: 你碰不到像類似布拉這種球員嘛,那信心各方面都會做不同的調整
: 我覺得身高還是要稍微限制一下
: 影片 14:58
: 李亦伸
: 以現況來講,一名洋將,我覺得一名洋將的變化太小
: 比賽也不夠精彩,我贊成開放二名洋將,不管未來要不要職業化
: 即使維持現況,兩名洋將的對抗性,比賽會更豐富
: 也可以增加本土球員的競爭力跟對抗性
: 另外就是身高的部分,以目前來看
: 226公分的布拉有絕對的優勢,可是如果兩名洋將的時候
: 我相信布拉的優勢會被稀釋掉,因為各隊可能會採取一名
: 190公分以下的後衛型洋將,那場上的變化一定會更多
: 所以,對於整個洋將政策來講,我覺得兩名洋將是未來的趨勢
: 這個賽季打完之後,SBL必須要慎重考慮
: 不管是戰力的提升 比賽的精彩度
: 還有對本土球員的提升以及戰況整體的變化
: 兩名洋將才是未來的趨勢
: 也是對中華隊,對國內本土球員一個最好的激勵方式
其實我一直覺得,洋將制度怎麼玩並沒有一定好或是不好的規則。實際上看看目前東亞四
大聯賽(含PBA)的洋將制度,你就可以看得出來每個聯賽的規則與使用洋將的邏輯都不盡相
同,優缺點也各有。
下面就先來看看各聯賽的洋將制度。(以目前賽季的規定為主)
==========================================================
CBA規則
一隊可以有兩個洋將,沒有身高限制,實行2人4節6人次,但是第四節只能上場1人(換言
之,前三節可以有兩節上場兩個洋將)。
上賽季排名後五名的球隊,可以額外註冊一名亞洲外援,而亞洲外援不受上場時間限制。
如果不註冊亞洲外援,則可以增加上場1人次,即執行2人4節7人次。
臺灣的球員,在中國原則上視為純本土的球員,不受任何限制。
===========================================================
KBL規則
一隊可有兩個洋將,同樣實行2人4節6人次,但是硬性規定一、四節只能上場1人(也就是
只有二、三節可以上場兩個洋將)。
其中一個洋將為小洋將,有身高限制,身高不得在193公分以上。
此外,KBL的洋將都是透過公開選秀而來的,而且對於洋將的強度有一定的限度,近三年
打過NBA或是歐錦賽前四強的洋將沒有參加選秀的資格。
同一個洋將不得待同球隊超過三年,若是第四年必須離隊參加選秀重新被選。
================================================================
B聯盟規則
一隊可以有三個洋將,一次最多上場兩個洋將,實行2人4節6人次,但是沒有規定節數,
只要球團在開賽前先提出申請即可。身高上也沒有限制。
每個球隊可以有一名"歸化洋將",只要對日本籃協提出申請,就算正在跑規化流程,也視
為歸化洋將。歸化洋將不受上場的節次限制,但是在同時上場兩個洋將的節次當中,仍被
視為洋將。(也就是說在歸化洋將可以在只能上場1個洋將的節次當中與洋將同時上場,但
是在2個洋將上場的節次當中,就只能算是洋將。)
==================================================================
PBA規則
菲律賓一年共舉行三個盃賽,分別是菲律賓盃、主席盃和總統盃,其中菲律賓盃不得使用
洋將外,另外兩個盃賽規則如下:
主席盃:每隊可以使用1個洋將,菲律賓盃的前8名球隊有6呎9吋的身高限制,後4名的球隊
則沒有限制。
總統盃:每隊可以使用1個洋將,前兩個盃賽積分排名前8名的球隊有6呎5吋的身高限制,
後4名的球隊則為6呎9吋的身高限制。此階段各隊也都可以使用亞洲外援,但是
多數球隊沒有使用。
====================================================================
由上面的規則來看,CBA跟B聯盟的洋將開放程度其實是相對高的,KBL與PBA則是限制較多
,也是以保護本土球員的發揮為優先。因此算是兩個不同的路線。
======================================================================
CBA的狀況大家都很熟悉了,畢竟中國的財力雄厚,而且本土長人相對較多。所以他們認
為對於洋將的控制不用太明確,因為洋將強才代表CBA這個聯盟夠強,他們甚至想把亞洲最
優秀的球員都集中到中國。所以亞洲強隊的主力球員與NBA等級的洋將紛紛進入,強度當然
就不用說了。
但是比賽內容真的好看嗎? 我想見仁見智,如果喜歡看洋將一場刷個50~60分,或許會覺
得不錯。但重點是聯盟強度夠高,至少SBL的球員去CBA都有明顯的升級。
=========================================================================
B聯盟的洋將數量,主要是為了彌補日本球隊數量過多,而頂尖球員過少的問題。特別日
本極度缺乏長人,因此各隊的洋將挑選與SBL類似,多以7呎長人或是有運動能力的鋒線為
主。就算是可以同時上場兩個洋將,各隊使用後衛的比例還是少之又少,當然洋將當中也
不乏有NBA資歷的球員,不過沒有CBA那麼誇張就是。
但是很明顯B聯盟這樣的洋將使用方法,是想透過洋將提高整個聯盟的強度,特別是補足各
隊最缺乏的禁區球員。
而以第一季的狀況來看,這樣的分配方式,大概是達到聯盟當初的設想。得分與籃板被洋
將洗版,助攻、三分球則是本土球員的天下。強度可能還好,但比賽品質有略為提升。
算是達到一定的目的。
====================================================================
KBL從去年開始恢復使用小洋將制度,其實大概在KBL的頭5年就曾經採取一大一小的洋將
制度(算是參考當年臺灣CBA的制度),但是後來一度取消。
實際上以KBL的球風來看,這兩年使用小洋將確實讓比賽更加好看。以目前來說,小洋將
不是180公分左右的後衛型球員,要不就是190公分的鋒線型球員。原本節奏就快速的KBL
,有了小洋將的精采表現,讓一些200公分左右的本土長人都可以有效發揮,這兩年的吳世
根、張再錫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KBL原本挑選大洋將就不會用太高的洋將。目前普遍各隊使用的洋將大多是199~203
公分,有體能又有外線的球員。例如最近傳出歸化的Ricardo Ratlif就是各隊的典型洋將
類型。
這樣的洋將使用方法有兩個好處,1.本土跟洋將的身高落差不會太大,而且有時候大洋將
不可能守到小洋將,所以本土對抗洋將的機會也更多。2.球風就是各種勁爆的體能怪物,
觀賞性極高。
當然,由於KBL對於洋將採取諸多限制,所以好看歸好看,但是強度真的有所受限。這也
是這幾年韓國國家隊的實力並未有非常顯著提升的原因。但是,對於韓國籃協來說,KBL是
可以賺錢的,所以這種模式是可以想見的。
=========================================================================
PBA則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狀況了。跟上面三個聯盟來看,PBA的洋將限制是最高的,不僅人
數只有一名,也有身高限制。當然PBA本身對於"本土球員"的定義其實相對寬鬆,只要有菲
律賓血統的大多都不會視為洋將。
但是也因為洋將少,而且身高受限制,所以本土球員的發揮空間其實非常高。以去年為例
,有洋將的總統盃,得分王就是由Romeo所拿下。而且因為賽制的關係,所以到菲律賓比賽
的洋將其實多屬於打工性質。更換速度很快,
但是也很找到一些有賣點的洋將,例如James White、Josh Powell、KBL過去打工的
Ricardo Ratliffe都願意拿著沒有太高的薪水去那裏打工(反正是短期)。
對於極度熱愛籃球的菲律賓球迷來說,除了有更多的新鮮感,也依然保有PBA本土明星的
發揮空間,整體來說也是PBA能夠一直火熱的方式之一。
==========================================================================
最後要說的重點是,好,那SBL自己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所以從上面兩個類別來看,一定程度的限制洋將,對於本土球員的發揮其實是有保障的。
也是可以刺激職業比賽內容的一種方式。
所以不管是一個洋將還是兩個洋將,只要你的規則是有變化性,以長遠聯賽的受注目程度
來看,做較多的限制,其實未必不可以走得長遠。但是SBL根本無心經營票房,所以限制洋將是
為了上面的原因嗎?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那SBL是打算成為中華隊的培訓場嘛? 以這幾年中華隊的組成,多數中華隊主力似乎都是
旅外或是CBA了,如果是為了要培訓中華隊,那想辦法留下好手,提高洋將數量與素質也
是一種作法。
所以繞了一大圈說回來,各國怎麼樣的制度都有其考量,所以我不認為不開放洋將一定是
不好。重點還是,SBL到底把自己定位成怎麼樣的聯盟? 是要賺錢經營下去的聯盟? 還是
要增加國內球員強度的聯盟? 這些路線定位如果永遠搞不清楚,SBL就算制度怎麼更改,結
果我想都不會有明確的改變的。
其實說得蠻雜亂,感謝大家耐心看完這些內容XD。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By Ethan
at 2017-01-20T12:43
at 2017-01-20T12:43
By Charlotte
at 2017-01-23T11:25
at 2017-01-23T11:25
By Damian
at 2017-01-26T05:26
at 2017-01-26T05:26
By Megan
at 2017-01-30T04:25
at 2017-01-30T04:25
By Charlotte
at 2017-02-01T21:03
at 2017-02-01T21:03
By Zora
at 2017-02-04T10:50
at 2017-02-04T10:50
By Connor
at 2017-02-09T08:23
at 2017-02-09T08:23
By Megan
at 2017-02-09T13:27
at 2017-02-09T13:27
By Jacob
at 2017-02-12T19:29
at 2017-02-12T19:29
By Quanna
at 2017-02-14T15:41
at 2017-02-14T15:41
By Doris
at 2017-02-19T07:09
at 2017-02-19T07:09
By Olga
at 2017-02-19T20:50
at 2017-02-19T20:50
By Frederic
at 2017-02-20T11:02
at 2017-02-20T11:02
By Rosalind
at 2017-02-21T17:56
at 2017-02-21T17:56
By Frederic
at 2017-02-23T04:04
at 2017-02-23T04:04
By Edwina
at 2017-02-23T12:38
at 2017-02-23T12:38
By Wallis
at 2017-02-28T08:12
at 2017-02-28T08:12
By Wallis
at 2017-02-28T18:34
at 2017-02-28T18:34
By Mary
at 2017-03-04T01:56
at 2017-03-04T01:56
By Jack
at 2017-03-04T21:39
at 2017-03-04T21:39
By Thomas
at 2017-03-08T05:14
at 2017-03-08T05:14
By Yuri
at 2017-03-08T14:12
at 2017-03-08T14:12
By Vanessa
at 2017-03-11T12:49
at 2017-03-11T12:49
By Eden
at 2017-03-13T06:28
at 2017-03-13T06:28
By Suhail Hany
at 2017-03-14T07:47
at 2017-03-14T07:47
By Sandy
at 2017-03-14T12:49
at 2017-03-14T12:49
By Callum
at 2017-03-16T23:57
at 2017-03-16T23:57
By Rae
at 2017-03-20T04:57
at 2017-03-20T04:57
By Belly
at 2017-03-24T10:15
at 2017-03-24T10:15
By Jacob
at 2017-03-27T06:01
at 2017-03-27T06:01
By Ingrid
at 2017-03-28T00:27
at 2017-03-28T00:27
By Bennie
at 2017-03-30T20:12
at 2017-03-30T20:12
By Caroline
at 2017-04-03T01:07
at 2017-04-03T01:07
By Cara
at 2017-04-06T15:06
at 2017-04-06T15:06
By Cara
at 2017-04-07T04:30
at 2017-04-07T04:30
By Jake
at 2017-04-11T14:21
at 2017-04-11T14:21
By Emma
at 2017-04-15T08:37
at 2017-04-15T08:37
By Andy
at 2017-04-19T21:29
at 2017-04-19T21:29
By Kristin
at 2017-04-21T12:09
at 2017-04-21T12:09
By Ina
at 2017-04-23T08:41
at 2017-04-23T08:41
By Necoo
at 2017-04-23T22:16
at 2017-04-23T22:16
By Ina
at 2017-04-25T18:31
at 2017-04-25T18:31
By Zanna
at 2017-04-30T11:26
at 2017-04-30T11:26
By Olive
at 2017-04-30T15:32
at 2017-04-30T15:32
By Joe
at 2017-05-01T08:37
at 2017-05-01T08:37
By Catherine
at 2017-05-02T01:56
at 2017-05-02T01:56
By Audriana
at 2017-05-04T12:56
at 2017-05-04T12:56
By Daph Bay
at 2017-05-08T20:05
at 2017-05-08T20:05
Related Posts
今年SBL明星賽的梗是什麼?
By Joseph
at 2017-01-18T19:21
at 2017-01-18T19:21
SBL雙洋將?身高限制?
By William
at 2017-01-18T17:22
at 2017-01-18T17:22
UA官網 最低五折
By Michael
at 2017-01-18T01:44
at 2017-01-18T01:44
2017WJBL明星賽
By Margaret
at 2017-01-18T00:41
at 2017-01-18T00:41
超過一年時間記錄下的堅持,松山魂
By Hedy
at 2017-01-17T22:55
at 2017-01-17T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