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決賽與LeBron James 效應 - NBA
By Zora
at 2017-06-04T17:23
at 2017-06-04T17:23
Table of Contents
完整標題:
The NBA Finals and the LeBron James Effect(NBA決賽與姆斯效應)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https://goo.gl/UqaEtL
http://imgur.com/ajjM9Hj
我第一次為紐約時報撰寫NBA總冠軍賽報導的經驗仍歷歷在目。那是2014年的事了,
最
終聖安東尼奧馬刺擊敗了邁阿密熱火得到了總冠軍。
整個系列賽戰況完全是一面倒,馬刺輕輕鬆鬆的贏下了頭銜,不過比賽仍然精彩無比
。
馬刺擁有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而熱火則雇用了LeBron James,一個已經證明自己是比賽
裡
最具統治力的球員。
就自身而言,我完全被這系列賽給迷住了,在花了一整個季賽的時間記述尼克的不幸
之
後,我發自內心的受這兩隊吸引。那個賽季尼克表現的不是很好。事實上,他們完全失能
了
(有些事從不改變)所以將尼克的報導拋在腦後改去寫總冠軍賽完全是種享受啊。
(幫尼克隊QQ)
尼克隊的比賽就像一場撞車大賽(demolition derby)。而馬刺跟熱火呢,在他們無
私
的打法及製造空檔的技藝之下,比賽完全被提升至芭蕾舞的層次。
在那11天裡,以及在那之後我報導的每一場冠軍賽,我發現決賽就是一種讓人憤怒的
腎
上腺素與焦慮組合。有很多場決賽會在晚上開始,這意味著記者必需跟印刷死線對抗。通
常
這也代表記者要在最後一秒前發出報導並祈禱一切安好。我深深期待球場的保險絲能突然
熔
斷。戲劇的最後幾秒對坐在家的觀眾來說很精彩,但對一群嘗試為他們的專欄完成一篇前
後
連貫報導的記者來說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不過能看比賽、以及在春天花數個禮拜的時間被邁阿密的溫暖所環繞還是很開心。如
果
你必須遠端連線工作,那棕梠樹跟熱帶雞尾酒會讓你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在馬刺贏下冠軍不久,情況對聯盟,還有負責撰寫的記者來說已經改變了。在20
14
七月,James宣布他決定離開熱火並重新加入克理夫蘭騎士。那對NBA來說真是個地動山搖
的
時刻,東區戰力的天秤迅速的從南灘往伊利湖的湖岸傾斜。
對James來說呢,這舉動完全合理。他在俄亥俄州離克里夫蘭不遠的阿克隆長大。他
的
前半生涯都在騎士打球,而粉絲也慶祝他的回歸。在那之後騎士已經連三季打進決賽,並
且
騎士在上季也贏下了隊史首冠。對這座城市來說那是個榮耀的時刻。
這證實了單一球員能對整個聯盟有多大的影響力。當James移動的時候,他不止帶走
了
總冠軍賽—也一起帶走了負責報導的記者。克里夫蘭跟邁阿密都是有著友善、熱情居民的
好
城市。但他們仍然是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棕梠樹、水果雞尾酒、沙灘、還有陽光,這些都只能留在回憶裡了。(記者是有多想
念
邁阿密啦)
James也為俄亥俄帶來冠軍賽門票。這個星球上沒有其他人能像他一樣打著優美又狂
暴
的籃球。再一次的,James帶著騎士回到了籃球世界最大的舞台,在這個月裡世界各地的
粉
絲都會將頻道轉向這場總冠軍賽。
騎士已經連續第三年遇上金州勇士。勇士這個籃球超級強權的出現與James回歸克里
夫
蘭在時間點上完全吻合。換句話說,NBA記者雖然損失了邁阿密,但他們得到了舊金山。
星期四晚上,在甲骨文球場的人潮散去之前,勇士第一場以113-91擊敗了騎士。而
James也在流行歌手Rihanna面前拿下了28分15籃板以及8助攻。這樣的表現並不足以擊敗
勇
士這支或許聚集了現代史中最駭人的進攻天賦的球隊。
第二戰將在星期天晚上於甲骨文球場開打。然後在兩隊、聯盟官員以及所有追蹤決賽
的
記者在星期一打包前往克里夫蘭之前,我會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氣象預報說會下雨呢。
備註:無
--
The NBA Finals and the LeBron James Effect(NBA決賽與姆斯效應)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https://goo.gl/UqaEtL
http://imgur.com/ajjM9Hj
我第一次為紐約時報撰寫NBA總冠軍賽報導的經驗仍歷歷在目。那是2014年的事了,
最
終聖安東尼奧馬刺擊敗了邁阿密熱火得到了總冠軍。
整個系列賽戰況完全是一面倒,馬刺輕輕鬆鬆的贏下了頭銜,不過比賽仍然精彩無比
。
馬刺擁有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而熱火則雇用了LeBron James,一個已經證明自己是比賽
裡
最具統治力的球員。
就自身而言,我完全被這系列賽給迷住了,在花了一整個季賽的時間記述尼克的不幸
之
後,我發自內心的受這兩隊吸引。那個賽季尼克表現的不是很好。事實上,他們完全失能
了
(有些事從不改變)所以將尼克的報導拋在腦後改去寫總冠軍賽完全是種享受啊。
(幫尼克隊QQ)
尼克隊的比賽就像一場撞車大賽(demolition derby)。而馬刺跟熱火呢,在他們無
私
的打法及製造空檔的技藝之下,比賽完全被提升至芭蕾舞的層次。
在那11天裡,以及在那之後我報導的每一場冠軍賽,我發現決賽就是一種讓人憤怒的
腎
上腺素與焦慮組合。有很多場決賽會在晚上開始,這意味著記者必需跟印刷死線對抗。通
常
這也代表記者要在最後一秒前發出報導並祈禱一切安好。我深深期待球場的保險絲能突然
熔
斷。戲劇的最後幾秒對坐在家的觀眾來說很精彩,但對一群嘗試為他們的專欄完成一篇前
後
連貫報導的記者來說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不過能看比賽、以及在春天花數個禮拜的時間被邁阿密的溫暖所環繞還是很開心。如
果
你必須遠端連線工作,那棕梠樹跟熱帶雞尾酒會讓你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在馬刺贏下冠軍不久,情況對聯盟,還有負責撰寫的記者來說已經改變了。在20
14
七月,James宣布他決定離開熱火並重新加入克理夫蘭騎士。那對NBA來說真是個地動山搖
的
時刻,東區戰力的天秤迅速的從南灘往伊利湖的湖岸傾斜。
對James來說呢,這舉動完全合理。他在俄亥俄州離克里夫蘭不遠的阿克隆長大。他
的
前半生涯都在騎士打球,而粉絲也慶祝他的回歸。在那之後騎士已經連三季打進決賽,並
且
騎士在上季也贏下了隊史首冠。對這座城市來說那是個榮耀的時刻。
這證實了單一球員能對整個聯盟有多大的影響力。當James移動的時候,他不止帶走
了
總冠軍賽—也一起帶走了負責報導的記者。克里夫蘭跟邁阿密都是有著友善、熱情居民的
好
城市。但他們仍然是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棕梠樹、水果雞尾酒、沙灘、還有陽光,這些都只能留在回憶裡了。(記者是有多想
念
邁阿密啦)
James也為俄亥俄帶來冠軍賽門票。這個星球上沒有其他人能像他一樣打著優美又狂
暴
的籃球。再一次的,James帶著騎士回到了籃球世界最大的舞台,在這個月裡世界各地的
粉
絲都會將頻道轉向這場總冠軍賽。
騎士已經連續第三年遇上金州勇士。勇士這個籃球超級強權的出現與James回歸克里
夫
蘭在時間點上完全吻合。換句話說,NBA記者雖然損失了邁阿密,但他們得到了舊金山。
星期四晚上,在甲骨文球場的人潮散去之前,勇士第一場以113-91擊敗了騎士。而
James也在流行歌手Rihanna面前拿下了28分15籃板以及8助攻。這樣的表現並不足以擊敗
勇
士這支或許聚集了現代史中最駭人的進攻天賦的球隊。
第二戰將在星期天晚上於甲骨文球場開打。然後在兩隊、聯盟官員以及所有追蹤決賽
的
記者在星期一打包前往克里夫蘭之前,我會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氣象預報說會下雨呢。
備註:無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Madame
at 2017-06-05T13:54
at 2017-06-05T13:54
By Zanna
at 2017-06-09T22:05
at 2017-06-09T22:05
By Olga
at 2017-06-14T10:19
at 2017-06-14T10:19
By Dinah
at 2017-06-15T13:30
at 2017-06-15T13:30
By Aaliyah
at 2017-06-15T19:34
at 2017-06-15T19:34
By Barb Cronin
at 2017-06-17T00:57
at 2017-06-17T00:57
By Audriana
at 2017-06-20T19:06
at 2017-06-20T19:06
By John
at 2017-06-22T05:24
at 2017-06-22T05:24
By Freda
at 2017-06-22T14:40
at 2017-06-22T14:40
By Hedy
at 2017-06-25T11:54
at 2017-06-25T11:54
By Belly
at 2017-06-25T20:04
at 2017-06-25T20:04
By Belly
at 2017-06-27T15:06
at 2017-06-27T15:06
By Barb Cronin
at 2017-06-30T06:53
at 2017-06-30T06:53
By Barb Cronin
at 2017-07-04T02:51
at 2017-07-04T02:51
By David
at 2017-07-07T05:33
at 2017-07-07T05:33
By Rae
at 2017-07-10T20:45
at 2017-07-10T20:45
By Candice
at 2017-07-15T00:22
at 2017-07-15T00:22
By Jake
at 2017-07-19T11:38
at 2017-07-19T11:38
By Faithe
at 2017-07-19T22:43
at 2017-07-19T22:43
By Odelette
at 2017-07-22T19:29
at 2017-07-22T19:29
By Suhail Hany
at 2017-07-23T10:03
at 2017-07-23T10:03
By Suhail Hany
at 2017-07-27T06:59
at 2017-07-27T06:59
By Ivy
at 2017-07-28T18:02
at 2017-07-28T18:02
By Linda
at 2017-07-30T11:49
at 2017-07-30T11:49
By Madame
at 2017-08-03T03:13
at 2017-08-03T03:13
By Anonymous
at 2017-08-05T08:55
at 2017-08-05T08:55
By Joe
at 2017-08-07T04:57
at 2017-08-07T04:57
By Anonymous
at 2017-08-09T12:58
at 2017-08-09T12:58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8-13T14:35
at 2017-08-13T14:35
By Genevieve
at 2017-08-18T13:34
at 2017-08-18T13:34
By Kelly
at 2017-08-21T19:38
at 2017-08-21T19:38
By Donna
at 2017-08-23T18:44
at 2017-08-23T18:44
By Elvira
at 2017-08-27T00:26
at 2017-08-27T00:26
By Madame
at 2017-08-31T16:58
at 2017-08-31T16:58
By Kumar
at 2017-09-05T14:42
at 2017-09-05T14:42
By Daph Bay
at 2017-09-08T04:11
at 2017-09-08T04:11
By Brianna
at 2017-09-12T05:03
at 2017-09-12T05:03
By Harry
at 2017-09-13T12:18
at 2017-09-13T12:18
Related Posts
Kwame Brown:Kobe很虛偽 背後說人不是
By Anonymous
at 2017-06-04T16:45
at 2017-06-04T16:45
NBA/總冠軍賽柯瑞腳下藏咒語助勝 寫的
By James
at 2017-06-04T16:21
at 2017-06-04T16:21
什麼!布朗到現在還領騎士薪水
By Mason
at 2017-06-04T15:38
at 2017-06-04T15:38
NBA高官:會在製造三分犯規的問題上慎重考慮
By Yedda
at 2017-06-04T15:31
at 2017-06-04T15:31
JR Smith: 我們能贏96年公牛隊
By Wallis
at 2017-06-04T15:29
at 2017-06-04T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