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棒球最強棒次為什麼是二棒? - 棒球

By Tracy
at 2023-01-19T00:43
at 2023-01-19T00:4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ttkev (kev連自己是誰都看不清了)》之銘言:
: ※ 引述《ATXATX (....)》之銘言:
: : 用已經有點舊的魔球(moneyball)觀念回
: : 覆一下為什麼好打者不排四棒。
: : 在魔球的觀念來說,棒球攻擊中最珍貴的
: : 資源,叫做出局數,因為棒球是一個不管
: : 你打的多好,只要花掉27個出局數比賽就
: : 結束了的遊戲
: : 所以,一個盡量不出局的打者打越多次,
: : 就能帶給團隊進攻的幫助越大,極端來說
: : ,如果九個打者都是上壘率百分百,那可
: : 以得的分數就是無限大。
: : 所以以魔球的理論來說,上壘率越高的打者
: : 要擺棒次越前面,一二棒都是好的。而當然
: : 通常好打者上壘率都不差,自然會移到前面。
: : 所以助攻二棒,或是擺上壘率低的腿哥,
: : 根本就是很白癡的一件事情
: :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6.
: 也不是什麼白癡事吧,棒球打了一個世紀,很多經驗和理論也是累積來的。每個時代都有
: 自己的機會和限制吧。能打越多次越好,這件事從棒球創立一開始大家就已經知道了呀,
: 所以不會有最強大者在第六第七棒這種安排啊。
: 但為什麼還是有二棒輔助這樣的定位?應該是是以前打線中有有創造或把握機會的球員比
: 較少,為了平衡前後段,讓整個打線在比賽進程中局局都有一定的攻擊能力而將相對較強
: 的打者移到中心位子的傳統吧。
: 同一隊裡上壘率高和清壘的打者不多、兩者兼具更少。上壘率高的當然優先排一棒,然後
: 為了讓上壘率高的打者能上得點圈,同時讓少數清壘打者能送他回來,才會安排二棒輔助
: ,最後讓少數有能力的清壘打者排三四棒掃他回來。到五六棒很多隊也只能端出骰子來了
: 。
: 即使是過去,攻擊力比較正常的球隊的二棒也都不是真正的「自殺棒」,沒有被期待的選
: 手當然都在後面。二棒的球員通常是靈巧、有打擊技巧的速度不慢的球員,通常和一棒有
: 類似的特質。會被當自殺棒很多時候也是因為前面打者上壘了拿來做推進犧牲的工作。何
: 況大部分聯盟在過去都是投高打低的狀況,保險起見當然是想辦法把上壘率較高的一棒往
: 前推搶分,然後看看己方投手能不能壓制對手。為何小球能盛行也可能是因為訓練內容或
: 者身體素質,而不一定都是教練白癡不思進取啊。
: 現在的球隊投打對比和過去不同(也就是推文補充的飛球革命)。各聯盟的打者進步這麼
: 快,後段棒次依然可以安排有創造進攻的打者甚至有長打能力的球員,自然可以把較強的
: 都排前面。
首先,魔球跟棒球統計的理論早在飛球革命之前十年就有了,
跟飛球革命一點關係都沒有。
再來,把上壘率高擺在前面會得比較多分,是用「同一批球員」
用不同的棒次,去相比得分能力得出來的結論,也就是說,不管你的打線是
全部都是守備皇帝等級,還是全部都是大谷等級的球員,都不影響
「讓好的球員多打幾打席,會對增加球隊得分最有效益」這個結論。
所以說現在打者比較好,所以才不能擺助攻二棒這個理論是說不通的
甚至相反的,你一個打線如果只有一兩個打者是好打者,你反而應該
盡量讓他們排再一起串聯,不是用一個助攻仔卡在中間。
然後我從小覺得一棒上壘二棒助攻三四棒送回來這個理論最奇怪的地方
就是他根本只有第一局有用阿,如果打完一輪,只有一個上壘,那下一輪的時候
局的第一個打者就是助攻二棒,那是助攻甚麼,或是一棒打擊的時候,已經一出局
或是兩出局了,那就算他上壘,也無法助攻。再來如果一棒打了一個長打,那接下來
二棒又要助攻甚麼,所以在諸多情節之下,一棒上壘二棒助攻這個劇本,根本就
只能在一些很剛好的情況能發揮作用。
最後在回應你一下,能打越多次越好這件事情絕對不是棒球剛發明就被發現了
大書我小時候一二棒甚至不看上壘率,是只看腳程,選手能不能選四壞球
是不會被重視也不會被highlight的,這些都是隨著棒球統計學發展出來才
出現的理論,大概也就近20年的事情謝謝。
--
: ※ 引述《ATXATX (....)》之銘言:
: : 用已經有點舊的魔球(moneyball)觀念回
: : 覆一下為什麼好打者不排四棒。
: : 在魔球的觀念來說,棒球攻擊中最珍貴的
: : 資源,叫做出局數,因為棒球是一個不管
: : 你打的多好,只要花掉27個出局數比賽就
: : 結束了的遊戲
: : 所以,一個盡量不出局的打者打越多次,
: : 就能帶給團隊進攻的幫助越大,極端來說
: : ,如果九個打者都是上壘率百分百,那可
: : 以得的分數就是無限大。
: : 所以以魔球的理論來說,上壘率越高的打者
: : 要擺棒次越前面,一二棒都是好的。而當然
: : 通常好打者上壘率都不差,自然會移到前面。
: : 所以助攻二棒,或是擺上壘率低的腿哥,
: : 根本就是很白癡的一件事情
: :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6.
: 也不是什麼白癡事吧,棒球打了一個世紀,很多經驗和理論也是累積來的。每個時代都有
: 自己的機會和限制吧。能打越多次越好,這件事從棒球創立一開始大家就已經知道了呀,
: 所以不會有最強大者在第六第七棒這種安排啊。
: 但為什麼還是有二棒輔助這樣的定位?應該是是以前打線中有有創造或把握機會的球員比
: 較少,為了平衡前後段,讓整個打線在比賽進程中局局都有一定的攻擊能力而將相對較強
: 的打者移到中心位子的傳統吧。
: 同一隊裡上壘率高和清壘的打者不多、兩者兼具更少。上壘率高的當然優先排一棒,然後
: 為了讓上壘率高的打者能上得點圈,同時讓少數清壘打者能送他回來,才會安排二棒輔助
: ,最後讓少數有能力的清壘打者排三四棒掃他回來。到五六棒很多隊也只能端出骰子來了
: 。
: 即使是過去,攻擊力比較正常的球隊的二棒也都不是真正的「自殺棒」,沒有被期待的選
: 手當然都在後面。二棒的球員通常是靈巧、有打擊技巧的速度不慢的球員,通常和一棒有
: 類似的特質。會被當自殺棒很多時候也是因為前面打者上壘了拿來做推進犧牲的工作。何
: 況大部分聯盟在過去都是投高打低的狀況,保險起見當然是想辦法把上壘率較高的一棒往
: 前推搶分,然後看看己方投手能不能壓制對手。為何小球能盛行也可能是因為訓練內容或
: 者身體素質,而不一定都是教練白癡不思進取啊。
: 現在的球隊投打對比和過去不同(也就是推文補充的飛球革命)。各聯盟的打者進步這麼
: 快,後段棒次依然可以安排有創造進攻的打者甚至有長打能力的球員,自然可以把較強的
: 都排前面。
首先,魔球跟棒球統計的理論早在飛球革命之前十年就有了,
跟飛球革命一點關係都沒有。
再來,把上壘率高擺在前面會得比較多分,是用「同一批球員」
用不同的棒次,去相比得分能力得出來的結論,也就是說,不管你的打線是
全部都是守備皇帝等級,還是全部都是大谷等級的球員,都不影響
「讓好的球員多打幾打席,會對增加球隊得分最有效益」這個結論。
所以說現在打者比較好,所以才不能擺助攻二棒這個理論是說不通的
甚至相反的,你一個打線如果只有一兩個打者是好打者,你反而應該
盡量讓他們排再一起串聯,不是用一個助攻仔卡在中間。
然後我從小覺得一棒上壘二棒助攻三四棒送回來這個理論最奇怪的地方
就是他根本只有第一局有用阿,如果打完一輪,只有一個上壘,那下一輪的時候
局的第一個打者就是助攻二棒,那是助攻甚麼,或是一棒打擊的時候,已經一出局
或是兩出局了,那就算他上壘,也無法助攻。再來如果一棒打了一個長打,那接下來
二棒又要助攻甚麼,所以在諸多情節之下,一棒上壘二棒助攻這個劇本,根本就
只能在一些很剛好的情況能發揮作用。
最後在回應你一下,能打越多次越好這件事情絕對不是棒球剛發明就被發現了
大書我小時候一二棒甚至不看上壘率,是只看腳程,選手能不能選四壞球
是不會被重視也不會被highlight的,這些都是隨著棒球統計學發展出來才
出現的理論,大概也就近20年的事情謝謝。
--
Tags:
棒球
All Comments

By Quintina
at 2023-01-23T02:47
at 2023-01-23T02:47

By Damian
at 2023-01-27T04:50
at 2023-01-27T04:50

By Thomas
at 2023-01-31T06:54
at 2023-01-31T06:54

By Annie
at 2023-02-04T08:57
at 2023-02-04T08:57

By Callum
at 2023-02-08T11:00
at 2023-02-08T11:00

By Susan
at 2023-02-12T13:04
at 2023-02-12T13:04

By Ivy
at 2023-02-16T15:07
at 2023-02-16T15:07

By Jacky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Sierra Rose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Faithe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Ula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Charlie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Joseph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Hazel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Gilbert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Robert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Ursula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Megan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Doris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Hamiltion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Doris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Hedwig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Queena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Callum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Frederic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Gilbert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Doris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Mason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Robert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Suhail Hany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Ivy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Lily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Donna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Elma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Michael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Frederic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Erin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Gilbert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Adele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Agnes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Rebecca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Rebecca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Poppy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Odelette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Ursula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Frederic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Rosalind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Faithe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Callum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Rebecca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Steve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Doris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Ethan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Kristin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Hamiltion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Ursula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James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Andrew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By Poppy
at 2023-02-18T23:36
at 2023-02-18T23:36

By Liam
at 2023-02-14T21:32
at 2023-02-14T21:32
Related Posts
藤浪VS打者翔平

By Erin
at 2023-01-19T00:43
at 2023-01-19T00:43
吉田正尚名列棒球美國百大新秀NO.87

By Yedda
at 2023-01-19T00:01
at 2023-01-19T00:01
平鎮出產2位旅美投手 李晨薰天賦更高

By Kama
at 2023-01-18T23:52
at 2023-01-18T23:52
統一潘武雄,最後一武引退公仔。

By Elizabeth
at 2023-01-18T23:11
at 2023-01-18T23:11
XBX-沈俊錫簽約金只有金炳賢1/3 韓媒提陳

By Bennie
at 2023-01-18T22:55
at 2023-01-18T22:55